不管调控如何收紧,市场如何变迁,今年无疑又是房地产企业销售的一个大年。就在几年前,开发商还在以冲进“千亿俱乐部”作为荣光,而今年前7个月,已有8家企业的销售额超过千亿,碧桂园和万科更是突破了3000亿元。
以现有的情形来看,优胜者们全年冲击5000亿或许并无太大压力,悬念在于,今年的销售冠军又将花落谁家?
荣耀的背后也对应着压力。坊间有种说法:销售冠军算什么,有货才是王道,有地才有未来。
为了冲击不断攀升的销售业绩,同时又要保证持续的领先地位,开发商无疑面临着艰巨的拿地任务。
大型房企的土地储备规模与结构,将对未来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决定其在榜单上的位次;而对于中小型房企而言,是否拿得到合适的土地,或许直接决定着未来还能否“留在牌桌上”。
一、 今年土地市场持续火爆
不管房地产市场是进入了“下半场”,还是走到“白银时代”,住宅地产的一个不变的基本规律是,拿地、开发、销售,如此循环往复。
尽管房地产市场整体出现了降温,点城市的限购措施也频频升级,但2016年整体爆发的销售业绩,无疑推高了开发商补库存的积极性,土地市场反而出现升温之势,各地拍出高价地的消息并未间断。
过去的一年,各家房企高歌猛进,有三家同时冲入销售额3000亿军团,千亿房企俱乐部成员也增至12家。随着蛋糕越做越大,为了保证后续的可销售量,各路开发商“抢地”的热情必然难以阻挡。
有媒体报道,今年有开发商为储备土地,不惜花钱在报媒打广告,四处求地。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50大房企合计拿地1.27万亿,同比大幅上涨7成。至此,年内已有39家拿地额超过100亿元。在这39家中,拿地额超过200亿的有17家,相比往年同期均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其中,今年截至当前,全国拿地最多的是碧桂园,拿地金额达到了1123亿,保利以956亿元紧随其后,万科以812亿居第三,恒大与中海皆为600多亿。
二、拿地是决定房地产企业生死之事
在房地产“造富”时代,拿到地的开发商踏踏实实搞开发,便能顺理成章地完成财富积累。甚至有个说法,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有的个别项目拿了块地,由于各种原因,没赶上开发计划,拖了两年,就拖成了暴利。
但当下,更多的开发商在感叹“拿地难”。一方面,很多城市抬高了土地出让门槛,增加拿地的附加条件,热点城市大多采取“竞自持、竞配建、竞房价”的方式,以控制地价,防止“地王”出现。另一方面,热门城市往往“僧多粥少”,房企相互竞价,激烈竞争之下,时有“面粉贵过面包”的情形,依靠房价单边上涨带来溢价的模式也受到挑战。
政策端和市场端的双重夹击之下,过去激进式的拿地模式已不再奏效,“买错地”和“买贵地”都可能成为压死房企的稻草。
正如保利地产集团副总经理余英所说,房地产公司除了拿钱以外,拿地是决定企业生死的事情。拿地拿错了,进了不该进的城市,企业会死掉。
如何权衡土地储备、价格以及未来房价的升值空间,是开发商们面临的新考验。在“拿高价地可能会有高风险”和“不拿地就等于坐以待毙”之间,仍然有大量的开发商会选择前者,至少还有博一把的可能。
在一场论坛对话中,新城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欧阳捷曾问:是拿到地更焦虑,还是拿不到地更焦虑?几位开发商的一致回答是:拿不到地更焦虑。
三、一线城市之外的机遇:都市圈化布局
拿地难,在一线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话又说回来,在一二三四线城市的逻辑之外,都市圈正在成为房地产市场区域划分新的关键词。
伴随着核心城市的产业、人口外溢,以及轨道交通的发展,围绕在核心城市周边的二三四线城市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拿地的情况来看,除了大城市之外,核心房企在大举以都市圈为核心进行布局。根据世联行的监测,今年一季度,百强房企在三线卫星城拿地面积达到1903万平米,同比大幅增长81.4%。
以碧桂园为例,碧桂园总裁兼执行董事莫斌曾介绍,公司的策略是“一二三四五线火力全开”,从其具体操作来看,碧桂园在北京周边先后布局燕郊、蓟州、霸州、武清、大厂等区域,环京项目近20个;在上海周边也进入了苏州、太仓、启东、昆山等地。
当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全国最核心的三大都市圈,其中,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在今年上升为国家战略,珠三角地区又将焕发新的生机。
近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制完成的《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正式出版。
资料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大。湾区耕地面积总量少,约7820平方千米,但有较为丰富的滩涂和浅海区等后备土地资源,面积达7225 平方千米,可作为区域工程建设、城市建设用地。
四、城市更新是新战场
除了在一级市场争抢土地资源,不少开发商也希望通过三旧改造、土地转让等模式增加可开发用地。
尤其是城市更新,成为一些热点城市的主战场。以深圳为例,因为城市经济的调整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稀缺,37岁的年轻城市深圳已经迈入了城市更新时代。
早在2009年,深圳就出台了《城市更新办法》,在全国率先拉开旧改大幕。时至今日,深圳已开发建设用地面积接近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极限,未来新增用地供应极少,房地产发展主要倚赖二次开发。
截至2016年,深圳列入城市更新计划的项目共498个,面积为28平方公里。对于想进入深圳的开发商而言,城市更新已成为最重要的战场。这也意味着,如果错过城市更新的机会,基本上就放弃了深圳这个优质市场。
但外地房企进入深圳的旧改市场,与深耕多年的竞争对手相比,或多或少存在信息相对匮乏的难题:如何判断项目的潜力?具体怎样与项目关联者对接?有多少债务纠纷?如何走赔付程序?项目周期会持续多久?城市后期有哪些建设规划?
五、今年拿地的大好机会来了!
即将在深圳举办的第44届中国深圳国际房地产业博览会,将解决前述所有痛点,以第12届中国(深圳)城市土地展和第2届中国(深圳)城市更新展为主体,为开发商提供最新拿地资讯和交流对接平台。
届时,不仅上海、重庆、合肥、长沙、太原、哈尔滨、沈阳、南京、南宁、兰州、珠海、无锡、宁波、盐城、徐州、柳州、咸阳等50多个热点城市,将带来一手好地;广州、深圳、东莞3市11区6镇也将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三城特色与风貌的同时,发布城市更新政府、规划、重点案例项目,并举办一系列高屋建瓴的会议,内容含金量值得期待。
8月22日-24日,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拿地,来房博会!
扫一扫,免费注册参观房博会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