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艺术之旅’科发笔会”
暨“2017年国际东西方论坛”活动通知
活动名称:
“‘俄罗斯文学艺术之旅’科发笔会”暨“2017年国际东西方论坛”
主办单位:
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文心社、国际新媒体合作组织
协办单位:
世界华人周刊、华人广播电视台
活动时间:
2017年8月1日至7日
特邀嘉宾:
著名海外华文作家陈瑞琳、吕红、枫雨、华纯、李敏、庄雨、凌珊、蔡四伟,国内作家高建新、依欣,原俄罗斯音乐学院博士王晓佟,著名时事评论员杨恒均博士等
活动主题:
1.世界华人文学与中华文化影响
2.世界华人作家与中华文化认同
3.世界华人文学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4.俄罗斯文学对世界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影响;
5.环境与地域和创作的关系;
6.中俄文学翻译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合作前景。
7.其他。
请有意参加者仔细阅读活动行程(见附件)后于2017年5月31日前寄出回执和每人6000元人民币订房押金,以便安排订车、订房等相关事宜。会议论文或发言提纲电子稿请于6月30日前将发至联系人邮箱。
热忱期待您的光临!
主办单位:
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文心社、国际新媒体合作组织
国内承办单位:
(科发书业总部)水木时代(北京)图书中心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世界华人周刊、华人广播电视台
2017年5月23日
附件:活动行程
一、会议报到
2017年8月1日全天报到,只要提前预约,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аэропорт Шереметьево)就会有专人接机。
二、 活动安排(activity plans)
此行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和当地俄罗斯作家、艺术家进行学术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互相学习;二是参观并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人文艺术、历史和文学文化;三是和当地中国驻俄使领馆和媒体进行座谈交流,扩大海外华人作家和文学研究者在世界上的影响。
(一)活动第一部分:文学交流互动
1.访问团与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友谊大学、普希金俄语学院等高校教授进行文学学术交流。
2.访问团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文化参赞、教育参赞见面并会谈。
3.访问团与中国驻俄罗斯圣彼得堡领事馆领导见面并会谈。
4.访问团与俄罗斯作家协会代表在著名的俄罗斯作家之家会谈,与当代俄国作家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期间还有小型讲座及讨论会,参会嘉宾可以各取所需参加。
(二)活动第二部分:文学艺术之旅
这一部分包括走访文豪故乡,探访世界名著的诞生地,深入体验当地人文风情,品尝当地饮食文化,参观名胜古迹,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探寻俄罗斯人民生活。
1. 计划行程(Itinerary):共8天(持公务护照的中国客人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结束考察回国)
2.
时间
|
行 程 安 排
|
第一天(8月1日)
|
乘坐国际航班直飞莫斯科,接机后入住酒店。
|
第二天(8月2日)
(莫斯科)
|
上午在酒店举办“‘俄罗斯文学艺术之旅’作家笔会”暨“2017年国际东西方论坛”活动开幕式。下午举行国际东西方论坛。
晚上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有关人员会谈,共进晚餐,与俄罗斯作家交流合影,互赠礼物等。
|
第三天(8月3日)
(莫斯科)
|
上午在莫斯科大学或莫斯科友谊大学举办首场“中俄文学座谈会”,并参观校园。
下午参观红场、国家历史博物馆、圣瓦西里大教堂、克里姆林宫(内有炮王、钟王、圣母升天大教堂、报喜教堂、大天使长教堂。这一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莫斯科地铁建筑等。
晚上与当地华人作家及媒体座谈。
|
第四天(8月4日)
(莫斯科)
|
上午在普希金俄语学院举办第二场“中俄文学座谈会。”
下午参观大文豪托尔斯泰故居、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圣三一修道院(东正教最古老的教堂之一)、阿尔巴特大街(古老的文化街。俄罗斯国宝级诗人普希金的故居就坐落于此)。
|
第五天(圣彼得堡)(8月5日)
|
从莫斯科坐火车包厢赴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圣彼得堡,沿途游览谢尔盖耶夫镇(俄罗斯东正教的圣地)、全俄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中心、俄罗斯航天博物馆。晚上继续开会。
|
第六天(圣彼得堡
)(8月6日)
|
参观冬宫、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伊萨基耶夫教堂、彼得保罗要塞、夏宫宫殿及花园、隆姆松喷泉、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滴血大教堂、喀山教堂,泛舟涅瓦河畔。时间宽裕时,安排参观圣彼得堡郊外的普希金城及市区、叶卡捷琳娜宫及花园、瓦西里长滩-灯塔、狮身人面像、涅瓦大街等。
|
第七天(圣彼得堡)(8月7日)
|
需要从莫斯科返程的嘉宾,可以在游览结束后返回莫斯科。其他嘉宾继续观光和交流。
|
第八天(8月8日)
|
市内游览 返回美国/中国。
|
三、其他目标(other goals)
(一)与当地华人社团、报刊、电台、电视台互动,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报道活动盛况。
(二)探讨中俄文学艺术交流与合作,包括互相介绍优秀作品翻译等。
四、成果(outcomes)
(一)将与会论文推荐海外及大陆学术刊物发表。
(二)将采风文章结集出书。
(三)将介绍更多的俄国当代文学优秀作品给华人读者。
(四)将优秀华人文学作品翻译成俄文推介到俄罗斯。
五、今后计划(future plans)
(一)做成系列活动。比如可以进行青少年夏令营文化之旅活动。
(二)搭建互访平台及发表园地,也可邀请俄国作家来北美和中国访问。
(三)搭建中俄作品翻译桥梁,介绍更多优秀的当代俄国文学作品给华人读者。
(四)其他文化和商机。
六、费用
2200美元/人(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和企业家一对一赞助本次活动的重量级特邀嘉宾),费用包括:
(1) 会务费;
(2) 莫斯科4星级VEGA酒店或同级酒店的普通房间 ;
(3) 彼得堡4星级波罗的海酒店;
(4) 用车50人(55-60座旅游巴士);
(5) 所有在俄罗斯境内的早、中、晚用餐(含作家协会宴请);
(6) 景点第一门票;
(7) 司导小费;
(8) 中文地接导游;
(9) 城市之间的交通,软卧高铁;
(10)不包含从境外往返俄罗斯的交通费用及签证代办费。
七、会议联系人:
国内:张辉 手机:778-987-3260(加拿大温哥华,中国内地可直拨市话95040467667)、13910272918(中国)
QQ号:1065780000 微信号:13910272918
电邮:[email protected] 或 [email protected]
论文负责人:陈瑞琳,手机:18591760170(中国)、832-380-9688(美国)
微信号:ruilinch 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心社:枫雨 手机:908-205-5387
QQ号:2387837008 微信号:maplersain
电邮:[email protected]
八、报名及汇款地址:
加拿大温哥华接收北美支票地址:1555 22nd St. West Vancouver B.C,Canada. V7V 4E1
支票抬头(tilte):World Chinese Weekly Publishing Company Inc.(世界华人周刊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北京工商银行收款卡号:622208 0200002812215 户名:张辉
国内承办单位开户银行:北京工商银行石景山区八角北支行 帐号:0200 2187 0900 6902 768
户名:水木时代(北京)图书中心有限公司
报名和收款截止日期:2017年5月31日。
请在此日期前寄出回执及5000元人民币订房费用,以便提前安排订房等相关事宜。并请于6月30日前将会议论文或发言提纲电子稿发至联系人邮箱。
会 议 回 执
姓 名
|
|
性 别
|
|
职称/职务
|
|
电 话
|
|
手 机
|
|
电 邮
|
|
单 位
|
|
通讯地址
|
|
邮 编
|
|
是否与会
|
|
是否素食
|
|
论文题目
|
|
延伸阅读1:“‘俄罗斯文学艺术之旅’科发笔会”的缘起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古老、伟大的民族,俄罗斯在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多方面的辉煌成就,均居世界前列。悠久的历史诞生了瑰丽的文化,也哺育了世界一流的作家和艺术家,因而也自然而然地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对这个古老国度的关注和向往。中俄两国之间一直有着文学和文化上血脉相连的交流传统。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俄罗斯文学与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交往非常紧密。即使在中苏交恶的20世纪中叶也没有完全失去联系。中国1979年创办的《苏联文学》,曾成为推介前苏联文学的重要阵地。2006年俄罗斯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中国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互办“国家年”是中俄元首为确保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俄关系史上的创举。
中国人民对俄国很多文化元素都不陌生,文学作品和作家更是家喻户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高尔基的《海燕》,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普希金的诗歌等等,都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经典篇目。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莱蒙托夫、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法捷耶夫、肖洛霍夫……都创作出世界经典。其作品气势磅礴,历史底蕴深厚,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博大的人文情怀、坚贞不屈的理想和信念。
19世纪,俄罗斯作家曾一度引领世界文学写作方向,毛姆、海明威等很多欧美作家创作都深受契科夫、托尔斯泰等人的影响。中国文学和社会也深受其启蒙。俄罗斯文学特有的厚重感,浓重的忧患意识和绵密广大的戏剧氛围,都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巴金、茅盾、鲁迅等著名作家和瞿秋白、蒋光慈等政治家、思想家,都曾翻译过俄罗斯文学作品。在其不少作品中都能看到俄罗斯作品的影响。
在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中国有过两次翻译苏俄文学的高潮,译介的文学作品数量大而广。两次高潮的结果是几乎译遍了苏俄全部文学名家名作,甚至扩及一些不知名作家的作品。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1952年一次就印刷了50万册。此外还有《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铁流》、《毁灭》、《青年近卫军》等前苏联文学作品,都对中国青少年的世界观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进入20世纪后,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华人对俄罗斯文学的了解得越来越少,至今仍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断层。
我们这次“‘俄罗斯文学艺术之旅’作家笔会”也是填补这条壕沟的一次极好机会。大家可以亲自了解当代俄国社会,近距离接触反映当代俄罗斯现实的优秀作家和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了解俄国文学创作趋势,发掘并介绍给全球华人。作为海外华人作者和当代文学研究者,我们希望有机会走进这些文豪的故乡,深切体会孕育这些伟大作品和作家的土壤,并与当代俄国作家和高校教授有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文学无国界,我们这次行程,将组成俄罗斯文学艺术访问团,以文学为纽带,以文化为桥梁,创建未来中俄文学艺术交流的新的黄金时代。
延伸阅读2:俄罗斯签证所需资料
俄罗斯签证个人资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