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我de晃荡青春
【创业】专题副编 爱阅读、爱文字,爱一切新奇的东西,还爱帅哥美女~ 欣赏有趣的人,感动于细小事儿~ 欢迎你来和我交流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我de晃荡青春

《堂吉诃德》---远方和当下,你选哪一种?

我de晃荡青春  · 简书  ·  · 2018-01-17 21: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们是堂吉诃德吗?

堂吉诃德死了,在清醒中死去。他糊涂一辈子,在弥留之际,变成一个完完全全正常的人。

以这种方式结尾,加深了全文的悲剧性。在书的末尾,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对这个世界深深的嘲讽。讽刺夹杂着悲剧,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堂吉诃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发现自己这一生过得多么荒唐可笑。我不知道这种清醒对他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只知道,这个世界从来不曾善待过他。

他活着,是人们用于消遣的笑话,他死后也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大的影响。书的末尾有这样一段描写:

堂吉诃德家里乱成一团,不过,外甥女照常吃饭,女管家依旧喝酒,桑乔的情绪也还行。因为继承的财成多多少少减轻了继承者怀念垂死者的悲伤。

他的死,没有让他名垂千古,也没有改变这个本就不太美好的世界。

可是,他那么聪明,值得拥有更辉煌的一生,不是吗?写到这里,我忍不住在内心骂一句:“该死的骑士小说!”可这又能改变什么呢?强加在他身上的苦难一点都不曾减少。

这本书上卷出版时,塞万提斯已经58岁了。他的一生颇为坎坷,当过海军军需官,税务官,被绑架过,还做过牢,他的其他作品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堂吉诃德》的出版让他瞬间成为名人,书中描绘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广阔的生活画面。

虽然作者一直强调这本书的出版,是为嘲讽当时盛行的骑士小说,可读者实在无法忽视书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如果不考虑其他的,这本书是可以当做笑话小说来阅读的。在阅读过程中,有好几次我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但笑过后一种悲凉感从心底不断往外冒。

作者把人物的悲剧用喜剧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情理之中的悲剧在意料之外的喜剧状态中呈现。我们会放肆地笑,只是这笑引人泪目,让人深思。

看完上卷,我的脑海里一直有着这两个想法:

1、作者根本就是在胡说八道,荒唐的情节,荒唐的语言;

2、堂吉诃德受到那么多次重创,为何还不死?

我此刻才惊觉,似乎掉进作者设置的圈套里。仔细看这两个想法,其实是相互矛盾的。既然我觉得作者在胡说,为何又会生出第二个想法呢?

第二想法明摆着我相信作者在书中设置的情节,从而产生出的疑问。

这是本书最伟大的地方之一,我们和堂吉诃德都是读者,它因深信骑士小说而变得疯癫。

《堂吉诃德》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骑士小说,若我们要去深究作者的情节安排,就和堂吉诃德无异了。

这似乎是一本脱离于现实而存在的书。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不能深信,不可深究,却必须从书中去发现作者隐藏的智慧。

到现在我都不太清楚是否应该相信作者所写的。信,我似乎落入和堂吉诃德一样的境地,可不信,我究竟在看什么呢?

本书另一伟大的地方在于对人物的塑造。作者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高而瘦,桑乔矮而胖;堂吉诃德疯疯癫癫,深信骑士小说里的生存规则,桑乔呆呆傻傻,却立足于现实,他的俗语经常牛头不对马嘴,却彰显了民间的智慧,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上卷,桑乔给我的感觉是愚昧无知,他似乎什么也不懂,因堂吉诃德许诺以后能让他当上某岛屿的总督,他就抛妻弃子跟着他去“探险”。

他明知道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却依旧执着地相信着。我一直觉得他和堂吉诃德最大的不同在于:

堂吉诃德不知道自己疯了,他所追求的是自己认定正确的事情,而桑乔知道自己主人所做之事疯癫而荒诞,却依旧为一点利益而自我蒙蔽。

堂吉诃德在骑士道以外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而桑乔除了知道很多俗语外,再无智慧可言。

只是,随着故事的推进,在下卷我看到另外一种呈现,让我推翻自己之前的看法。

《堂吉诃德》上下卷间隔十年之久,作者也因有人冒充他续写下卷,而不得不修改原定的故事情节。

下卷像是对上卷的补充说明,最大的不同在于下卷回归到现实。

不再是堂吉诃德向这个世界冒险,而是这个残忍的世界认出他,开始不怀好意地向他聚拢过来。

下卷大部分情节的展开来源于公爵夫人的精心安排,她操纵着一切,为堂吉诃德营造一个骑士世界。看似更加的荒诞,却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小说的悲剧性。

这个世界不再等着堂吉诃德去发现它,而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捉弄他。堂吉诃德依旧是故事的主角,但由主动出击变为被动接受。

而桑乔在下卷开始变得立体起来,他依旧愚蠢,却因笃定地坚守一些原则,让公爵夫人的恶作剧无法实施。

特别是他在当总督时所表现出的智慧让我叹为观止,这时的他似乎又是聪明的。

起初我不太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听到一个音频的讲解才有些明白。桑乔所表现出的智慧凸显了常识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实用的东西在那一刻派上用场,它给了恶作剧狠狠一扇耳光。

此时,现实智慧与虚构的愚昧形成鲜明的对比,值得我们去深思。

我一直觉得骑士道对于堂吉诃德来说是一种信仰,所以他愿意为它付出一切,即使被人当作疯子看待。如果让他回归现实,立足于当下,他还会是他吗?

作者让他在清醒中死去,似乎有意为之。他清醒了,就不是我们熟知的堂吉诃德,所以他死了。

而对桑乔来说,只要吃饱、喝饱穿暖,就是上天对他最大的恩赐。即使他是堂吉诃德的仆人,跟他经历过疯癫,可他从来不曾明白堂吉诃德为什么而出发。

归来后的桑乔没有丝毫沮丧,反倒庆幸自己还活着,他还是他,从不曾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惊觉自己这一生过得荒唐无趣。而有的人,即使浑浑噩噩过日子,也没觉得不好。

这一生要如何度过,全凭自己的选择。只是,任何事情适度即可,物极必反,规划好最适合自己的维度,过好自己的生活。

若有大抱负,努力拼一拼未尝不可。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平庸一点不见得是坏事。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堂吉诃德,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桑乔。

看完全书,我们或多或少能从作者塑造的这两个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作者给我留下一道选择题——应该追求理想中的远方,无所畏惧,勇敢如堂吉诃德,还是应立足于当下,踏踏实实过日子,平庸如桑乔。

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没有答案,这本书给我太多的感触,我要慢慢将它捋清。

你们呢?想要过哪一种生活?


杂乱无序的读书笔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