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比你有钱,还比你有毅力。”
80
后的首富王麒诚永远不缺话题点。
这位来自浙江的年轻人,以245亿元的财富《
80
后白手起家富豪榜》上抢得头名,在总榜单上也进入百强,风头抢过王思聪。
如今,王麒诚二度创业,除了为了团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竟是“爱党、爱祖国”。
在刚过去不久的正和岛浙江岛邻机构三周年庆典上,王麒诚分享了他的新经济与新格局,以下为演讲实录:
编辑|张达雄
演讲|王麟诚
汉鼎宇佑董事长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现在在做什么事情,可能大家对汉鼎宇佑还比较陌生,我们最早是做智慧城市起家的。
大四的时候我在浙大中控实习,大学毕业后创立的第一家公司就是汉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比较幸运,汉鼎信息
5
年后做到全球前五位,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可能我得第一次创业让很多人都比较羡慕,但我主要想讲的是我的二次创业。
我二次创业的项目就是汉鼎宇佑,这个公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净利润超过6亿
的大企业了。
大家很奇怪,做一家公司怎么样把利润规模做到上亿?其实我们还是有一些方法的。
我们现在做的这些所有公司其实都有一条主线,每个产业、每个公司之间都能形成一个很有效的协同。
我们现在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
希望能够成为有强品牌、大数据、新金融支撑的快乐体验服务商,我们现在主要有三个“护城河”。
▌三大“护城河”
我们的第一个护城河是强的
IP
的深层整合能力。
我们在两个月前投了日本一家最大的动漫公司
BKFACE
(音),旗下的公司有多拉
A
梦、妖怪手表等等,这家公司很多企业想参股,但一直都没有同意,直到我们去谈。我们投了这家动漫公司一部分股权,最关键的是和他在香港合资成立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由我们控股,将来,可以有多拉
A
梦的主题乐园、有这家动漫公司所有
IP
的手机游戏,也会有线下主题咖啡馆、电影院等等。
所以说,如果一个企业要做的一件事情,就要去拥有别人没有拥有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护城河。
目前,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定位在
IP
护城河,这是第一步,除了这个还投了海润影业、包括自己的汉鼎宇佑的传媒影业集团,我们签约了很多体育明星,专门去就做线下体验,比如我们和孙杨开了一家游泳学校。我们想在文、教、体三个领域打造一批很强大的
IP
,而且这个
IP
是很稀缺的。
第二步,我们会把线上、线下整合进行变现。
所谓的线上变现,就是把
IP
做成游戏,不管是手游、端游还有页游,也可以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在线下我们也会进行变现,比如我们刚刚说的主题乐园的计划。
主题乐园肯定会是年轻人的聚集地,我们会同时把它打造成很多有自己
IP
属性的一些餐饮、
KTV
等等,把这些品牌散播到全国各地去,它会是一个从深度和广度来延伸的线下体验。
第二个护城河,是通过
IP
打造线上和线下体验后,所获得的大量服务用户和海量数据。
在我看来,我们做企业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有“有一才有二”的概念。如果你的“护城河”在某一领域没有做到
NO.1
,或者说没有在行业垂直领域形成垄断,那肯定不会“挖到”第二个护城河。也就是说,所谓第二个护城河一定要在第一个护城河稳固之下才会形成。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海量的交易和海量支付数据,我们就不可能给用户提供区别于
BAT
外的服务。
第三个护城河就是新金融,
就是说,我们之前说的所有产业,最后都要嫁接我们的金融服务。
举个例子,我们旗下的微贷网投资了一家城商银行,也发起券商,打造权金融的牌照体系,为了支撑生态系统里面所产生的
2B
业务。在我们的优乐城计划里,很多年轻人排着两个小时的队等着进鬼屋,我不懂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会喜欢去这样的地方,但我知道这是符合未来趋势的,所以就算不是非常知名的品牌,我们也愿意去投,成为它的小股东,跟着他全中国的去开店。
优乐城计划在一、二线城市打造
300
个优乐城,入驻到优乐城里面的所有的装修、所有运营资本,可以全部用我们的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我们也有一套系统
2C
的服务系统,不管线上线下,
10
万元也可以分期付款也,甚至是三个月以后再支付也好。我想在消费金融这一方面,如果能做到和全产业的无缝对接,腾飞是必然的。
▌
吃着降压药的“二次创业”
有很多人问我,你第一次创业已经有了原始积累了,为什么衣服不怎么换、车子也不换?为什么你还要愿意去再创业?
我的想法也很不一样。我第一次创业每天要吃三种药,我晚上睡不着,上市之前压力很大,
我一个
20
几岁、家里没有任何高血压病史的人,还要吃降压药,我还有脂肪肝
,那时候比较胖,第一次创业没有任何选择。但是我第二次创业是为了什么呢?
首先是为了我的团队。我们现在这一次创业,所有的公司包括接下来要上市的三家公司全部都有大力度的股权激励,
希望能在
12
个月之内打造
10
个亿万富豪、
100
个千万富豪。
同时我们也相信,在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把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创造价值的过程当中,才有意义。
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一直在和他们说不要放弃,我也没有想过去做纯粹的投资,我希望我的投资更多的是为大的事业、大的生态画龙点睛,同时增加我们的布局。
除此之外,我觉得很重要一点是
预判风口在哪里,跨界协同在哪里,每个板块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布局。
在我的概念里,互联网的思维或者说互联网的红利,上半场的战争真的已经结束了,所以不要再幻想通过烧钱去换流量、换用户了,不得不承认,
打造所谓平台的时代过去了
,这个时候,强有力的团队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