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威海卫健委
威海卫健委公众号是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倾力打造的卫生健康信息平台,面向群众发布卫生健康信息,宣传卫生健康政策,普及健康科普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宇宙结婚  ·  节目更新:vol.447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威海卫健委

【卫健新闻】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威海卫健委  · 公众号  ·  · 2024-11-18 17:50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1月18日(周一)14:00,在丽水宝廷酒店3楼A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浙江丽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我们今天的发布会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一场。

福建省三明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国情和地方实际,探索形成并不断完善三明医改经验,为我国深化医改蹚出了路子、树立了典型。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切入点,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支持指导各地的医改向纵深推进。今年我们已先后在江苏省盐城市、福建省泉州市、河北省石家庄市、重庆市,召开了专题的新闻发布会,介绍典型地市和省份因地制宜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深化医改的具体做法和进展成果,今天的发布会,我们来到了浙江省丽水市,在今天上午一些媒体朋友也专门到丽水的一些医疗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了采访,也对有些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请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以及湖州市、丽水市的市、县和医疗机构的负责同志,来介绍浙江省、市在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医改的有关情况。

我们今天的主题继续是“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我们请来了: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王仁元先生;中共浙江省丽水市委书记吴舜泽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王宗明先生;中共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委书记翁志鸿先生;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纪建松先生。请他们共同回答记者的提问。

下面就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随着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请问浙江省是如何点面结合、创新推进医改的?谢谢。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王仁元


谢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对浙江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卫生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浙江认真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结合浙江实际,推动医改与卫生健康现代化互促共进,着力打造“看病不出省”重大标志性成果。

在点上我们鼓励基层首创,以丽水、湖州、衢州三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为重点,探索培育了一批群众有感、具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医改典型。如丽水市首创“固定+流动”巡回诊疗服务,目前这项改革已在全省推广,我们统一配置标准化巡回诊疗车500辆,建成了“智慧流动医院”183家。湖州市通过医保总额预算、做实医防融合、打造“三医”协同数字治理平台等方法,率先推动县域医共体向县域健共体转型。此外,还在衢州探索打造区域医疗次中心等医改的一些新的做法。

在面上我们坚持“三医”协同,纵深推进联动改革。强化保障,坚持“建设靠政府、运行靠服务”,稳定财政投入,同时,严控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切实降低药品耗材费用负担;同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目前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27.3%提高到35.93%;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落实“两个允许”,工资总额增量向基层倾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做法在浙江的深化落地,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三明医改经验中核心要点之一是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请问地方党委政府在深化医改方面作出了哪些探索和突破?


中共浙江省丽水市委书记 吴舜泽


谢谢你的提问,也谢谢对丽水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作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第一批示范项目所在城市,丽水始终坚持医改为民、医改惠民,因地制宜积极推进三明医改经验的丽水实践。

首先,抓保障,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抓医改。一手抓投入保障,近五年投入资金101亿元,完成了122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另一手也非常重要,抓编制保障,按标准足额核定人员编制,创新人事编制“县属乡用、乡招村用”,赋予医共体统筹使用编制、灵活配置人员权限,目前我们全市每千人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都达到了全省中上水平。

其次是抓关键,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这几年,我们先后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1001项,全市医疗服务收入占公立医院医疗收入比重从34.4%提升至38.2%,公立医院运行结构持续优化,初步形成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

其三是抓改革,构建符合山区特点的医疗服务体系。丽水是典型山区市,九山半水半分田,山高路远、村点分散。我们因地制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改革。

在市级层面上,集中资源力量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其中三甲医院4家,三乙医院1家,有几家医院,各位记者朋友上午都去参观了。县级层面,打造特色强院,今年有望新增2家三乙医院;我们推进县域15家医共体集约式发展,持续深化管理体制,全面建成县域检验、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5大共享中心,实现了基层检查、县里诊断。

在乡镇层面上,我们探索“固定+流动”服务模式,刚刚王主任也介绍了这种模式,就是打破行政区划,整合资源在中心乡镇建设30个片区医疗中心,为周边乡镇百姓提供就近服务;同时,针对偏远山区乡村群众,打造了“智慧流动医院”,提供了定期上门服务,保证基本医疗服务“一个不能少”。这一模式入选了2023年度浙江省“十大医改典型案例”。谢谢。


《南方周末》记者

医疗机构是服务群众的窗口单位,直接关乎群众就医感受。请问丽水市中心医院在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过程中是如何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的?


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纪建松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提升患者就医的体验感、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落脚点,打破学科和信息壁垒,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

一是整合资源,提供“患者不动医师动”的多学科诊疗服务。以“管理大部制,临床中心制”的理念,建成15个实体化运行的中心,涵盖了肿瘤、医学影像、急危重症等多个关键领域。如肿瘤中心,让原本分属于介入、放疗、化疗、靶向免疫、中医等不同科室的医生集中坐诊,为患者提供多学科、全方位、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二是数智赋能,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建设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服务平台,将医疗服务范围拓展到预防、筛查、诊断、治疗以及康复的全流程,动态生成个性化的患者健康画像,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和服务。

三是控制医疗成本,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当前,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均实现了区域的互认,2023年累计检查检验互认9.27万人次,节省费用199.19万元。再比如,肿瘤中心自实行多专业诊疗制度以来,均次费用从1.48万元降至1.36万元,平均住院日下降了0.83天。谢谢。


《澳门月刊》记者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是三明医改经验的重要内容。湖州市在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谢谢。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王宗明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湖州市在因地制宜学习三明医改经验的过程当中,始终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在改革创新当中不断增进群众的健康福祉。

首先,我们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抓医改,由一位副市长统一分管“三医”工作。市委改革委将深化医改工作纳入全市重大改革任务,市政府牵头建立“三医”协同会商机制,由市卫健委具体承担统筹协调工作,定期研究推进改革事项。

其次,我们保持卫生健康投入稳定增长。切实履行好政府办医职责,“十四五”期间先后投入184.8亿元用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环境。近三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当中卫生健康支出年均增幅达到14.5%。

第三,我们注重协同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建立了2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9大县域医共体,全市域实施医共体总额预算下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形成“把预防做好、把健康管好就是效益”的鲜明导向。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2018年以来累计调整5000多个项目,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8%。我们按照动态缩小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的收入差距、医院内部业务科室收入差距、奖励绩效工资占比这“三个结构性调整”的思路,推行以岗位年薪为主的薪酬制度改革,医务人员薪酬中稳定部分占比较2022年提升了11.3个百分点。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看病不出省”是许多群众期待的目标。我们是如何提高重大疾病诊治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高水平的医疗需求的,谢谢。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王仁元

谢谢您的提问。“看病不出省”是浙江深化医改、打造卫生健康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的标志性成果。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医学高峰攀登行动,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成绩优秀,目前浙江省已经从全国流出病人最多的省份之一变成流入病人最多的省份之一。 我们着重从抓“三个高”入手。

一是高水平医院。高标准建设1个国家医学中心和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首个中国科学院直属医学研究所,构建了“医产学研政”协同的创新体系。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打造高水平县级医院,深化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筑牢“看病不出省”的县域基础。同时,紧扣“高、精、特、新”,布局建设了一批高水平专科医院,带动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二是高质量专科。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坚持优中选优、错位发展,按照“大综合、强专科”的发展模式,加快资源整合和机制优化,重点支持16家省级三甲医院建成50个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重大疾病诊疗中心,成为“头部专科”,我们的定位是在省内看别人看不好的病,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

三是高层次人才。坚持“人才强卫”战略,启动医学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三年行动,实施公立医院薪酬改革、高层次人才“编制池”、科技成果奖励等激励政策,深化国家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合作改革试点,为打造“医学高峰”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我省国家级卫生人才总数已经达到330人。谢谢。


极目新闻记者

能够在县域内就近看好病,是群众最朴素的愿望。请问县级层面我们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中共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委书记 翁志鸿

谢谢您的提问。丽水市景宁县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功能区叠加的山区,回应老百姓“大病少出县,小病就近看”的呼声就是集中资源把县人民医院这所“家门口”医院建设好。

我们重点抓了四项工作:一是抓硬件投入。每年把1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卫健领域,建成人民医院新院区,打造影像、病理、检验三大共享中心,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得到质的提升。

二是抓借力赋能。受益于浙江省医疗卫生“山海协作”提升工程,6家省级名院组团帮扶景宁,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每天至少有16名省级名医在景宁坐诊,多数专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肺切除等疑难手术能够在县里的医院完成,县域就诊率提升至91%。特别是省级医院十年帮扶,与畲乡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位患者在下沉专家的主刀下,顺利完成了高难度的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他以一副对联表达了感激之情:“山海帮扶畲乡情,民族团结筑同心”。

三抓队伍建设。以真金真情发布招才“英雄榜”,两年引进硕士以上人才实现翻番,以公益性导向完善薪酬制度,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逐步提高收入水平;与省级医院建立“师带徒”机制,近三年培育本土骨干60余人。

四抓数智医疗。上线“平扫CT+人工智能”多癌早筛、“浙里智医”等远程智慧医疗系统,诊断符合率从90%提升到97%。通过“智慧重症救治”平台,与浙大一院重症监护室实行了“病患共管”,救治水平和效率大幅度提升。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人民群众期望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期望不生病、少生病。湖州市是如何加强医防融合,推进全人群健康管理的?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王宗明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率先出台《湖州市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办法》,推动健康环境、服务、保障、产业全面协调发展。主要是把好“三道关”。

第一道关是宣教关。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发布《湖州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白皮书》,创新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也就是资料库、专家库和传播机制,打造“湖有健识”健康科普品牌。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42.7%。就在10月29日,中国计生协“好家风·健康行”家庭健康主题推进活动在我们湖州举办,1000多万群众参与线上线下活动。

第二道关是预防关。我们持续健全重大慢性疾病防控机制,加大重点人群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和早诊早治力度,城乡同质同标,年均受益136.6万人次。

第三道关是管理关。我们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率先制定签约服务地方标准并开发签约管理平台,建立签约经费长效筹措机制,完善“全专结合”团队建设,全市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94.5%。同时,健全医防融合、医防协同工作机制,组建公共卫生指导服务团队全面参与网格化健康管理,不断优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谢谢。


《浙江日报》记者

医疗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请问丽水市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出了哪些真招实招?


中共浙江省丽水市委书记 吴舜泽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深切体会到,高素质人才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出台具有含金量的卫健人才新政,近三年投入专项经费3.2亿元,推动卫健人才扩总量、提质量、优结构。

一是精准发力引才。着眼做强优势学科、补齐薄弱学科,持续实施全球引才计划,靶向招引学科带头人、青年临床和科研骨干等人才。近三年引进高层次人才538名,新增副高、硕博士等以上人才2100多名。

二是分层分类育才。实施名院长培育工程、百千青年博硕成长计划,择优遴选165人重点培养业务骨干,选派50名学科骨干攻读博士、深造进修。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实行学费代偿政策,近三年累计培养763名基层卫健人才。

三是提升待遇留才。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赋予公立医院薪酬分配自主权,近三年医务人员薪酬稳定收入占比从46%提升至53%。给予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医坛新秀3万至80万元不等的专项补助,给予偏远山区医务人员每月2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山区补助。

四是建好平台用才,这个可能更为重要。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平台,支持人才通过临床搞科研、出成果,以事业留人、用人。比如,市中心医院通过建立省级影像与介入医学重点实验室,已集聚培养高层次人才88人,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4项,多项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通过打好“引育留用”这套组合拳,我们初步走出了“人才立卫、科技兴卫”的发展之路。谢谢。


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记者

群众希望“花小钱看好病”。丽水在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方面是怎么做的,请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中共浙江省丽水市委书记 吴舜泽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的做法,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在不折不扣落实好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的“三重保障”基础上,我们针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大病重病高额的医疗负担,从2020年起,按照“政府主导、公益运行、商保承办、自负盈亏”的原则,成功推行了公益性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浙丽保”,浙是浙江的浙,丽是丽水的丽,也可以是美丽的丽。“浙丽保”不限年龄、职业和既往病史,丽水市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均可参保。保费不高,100元,但参保率高,这几年都在90%以上,还有一个是赔付率高,达到了95%以上。 实施4年来,年度报销金额50万元以上的个人自付率从过去没有施行之前的58%降到了17%,切切实实地为老百姓在基本医保之外增加了一重重要的保障。

另外一方面,多举措提高医疗服务效能。在药品耗材管理、减少重复检查上下功夫,积极推行多学科的联合诊疗、医检互认、日间手术等举措,切实降低了老百姓的就医负担,实现了花小钱、看好病。比如,我市的“医检互认”平台,覆盖了全市所有的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仅去年以来互认项目就达到了140万项次,为群众节约就医费用3226万元;近三年,我市住院均次费用同比下降5.3%。这方面,我们还将持续努力做好相关工作。谢谢。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记者

我们了解到湖州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紧密型医联体全覆盖,请问湖州在此基础上有哪些新的探索和突破?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王宗明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特别是成为示范项目城市以后,我们积极推进医疗共同体在服务内涵上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升级,压实医共体对居民健康的责任。通过人事薪酬改革、医疗同质管理、数智互联赋能等举措,充分激发基层健康服务能力和动力。

一是人事薪酬倾斜基层。我们对医共体实行全员岗位管理,人员统筹调配使用,由医共体自主评聘中高级职称,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目前达到了35.2%。各医共体推行“工作当量法”薪酬分配制度,以群众健康结果为导向,突出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相关工作,基层医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逐年稳步提高。

二是同质管理提升基层。我们统筹建立医共体医学检验、影像、诊断等十大中心,实行垂直化、同质化管理。目前,各牵头医院有55名管理人员长期派驻基层,544名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常态在基层开设536个专家门诊,基本实现基层机构天天有专家。

三是数智互联赋能基层。我们统一规划建设“健康大脑+体系”,先后推出了“医后付”“云药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精品应用,累计减少患者排队3459万次,节约患者支出4300多万元。我们大力推广“数字健康人·安诊儿(Angel)”,打造多功能的居民专属数字家庭医生,辅助医联体为群众开展全周期健康服务,累计开展辅助推荐诊断130.5万人次,基层诊疗更加高效。 目前,我们湖州市10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69.84%达到了推荐标准。谢谢。


《健康报》记者

丽水市中心医院作为本地龙头医院,是如何帮扶基层,推动资源下沉,从而带动区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