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绪取向治疗(EFT)的角度来看,焦虑型依恋是在用焦虑掩饰被抛弃的恐惧。焦虑型依恋的人,可能因为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回应方式不敏感及时、不持续或者时好时差,所以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这抛弃的恐惧当中。这种恐惧称为是原生情绪。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原生情绪的困扰,我们可能产生出所谓的次生情绪来自我保护。有的人会愤怒地抗议和抗拒他人,有的人则会产生焦虑情绪,向父母发出既依赖又抗拒的信号,以此确保对方的持续关注。还有的人会展现冷漠无情的一面,让对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来保护自己。
虽然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两种类型的人,所展现的都是最内在的情绪都是对被抛弃的恐惧担忧,只是反应不同。尤其是逃避型的人,很容易让人以为她真的冷漠,但疏离行为实际上是对内在痛苦的掩饰。
焦虑型依恋对于成年人亲密关系的影响在于,我们在关系中展现的往往是次生情绪(愤怒/焦虑、疏疏离/冷漠),这些情绪的本意是表达内心原生情绪被照顾的诉求,但是站在伴侣的角度,却会被外露的次生情绪所干扰,从而产生误解。
焦虑型依恋的人,他们的伴侣往往会在相处中感到很困惑,会觉得自己的伴侣好像非常敏感,一件小事情就会被触发,反应强烈得和事情本身不成比例。或者发现对方好像很冷漠,经常会不理会自己,遇到矛盾问题会把自己像刺猬一样包裹起来。
所以虽然你的最深层情绪时担心被抛弃,但是表现出来的次生情绪却可能让伴侣感到你占有欲强,爱管闲事,缺乏信任或者拒人于千里之外。由于不清楚这些行为的真正动机,伴侣也就无法用真正能够安抚到你内心担忧的方式来回应你,而是回应你表现出来的次生情绪。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专业的「应对方法」)
图片:知乎圆桌:「电竞风云,决战肉山」
第七届DOTA2国际邀请赛(TI7)
该话题总共获得了 5,033 人关注,5,091,620 次浏览,1,872 个回答
如何评价 DOTA2 国际邀请赛 TI7 决赛 Liquid 3:0 战胜 NewBee 夺冠?
虽然俗话说友谊第一,NEWBEE 第二;虽然说从去年震中杯开始 NEWBEE 就没赢过液体任何一个大分;虽然说液体在进入决赛前已经完成了一穿五的壮举,但是在今年 NEWBEE 在胜者组一路高歌猛进,甚至把夺冠热门 LFY 锤进败者组的时候,我是万万没想到结局会是今天这样。
一个朋友比赛结束后乐观的说:至少前四有三个中国队啊! 而我告诉他:大家只会记住在 TI7 的决赛,NEWBEE 毫无还手之力的被 3-0 横扫,这就是残酷的电子竞技。
液体在对阵 LFY 的最后两盘拿出的绝活先知看的我目瞪口呆,卡位杀鸡一气呵成,2 分钟就破了 LFY 的外塔,配合酱油三路游走杀人,10 分钟就建立了超过 5K 的经济优势,这种压迫力十足的表现在这届 TI 还是第一次看到,在之前我对液体的认识还停留在那只中期五人开演的带球队,可淘汰赛最后两天的比赛表现堪称统治力。虽然回家局 LFY 靠优异的团战表现把经济差扳了回来,但是前期巨大的劣势让 LFY 还是坐上了回家的航班。
印象里 MC 这兄弟在液体就是和 KKY 两人毒瘤刷钱,局势一劣就往地上一躺,等待三位真神来带他们飞。结果今天的先知秀完全颠覆了我对他的认知,一手十字围杀和无解支援打的中国队毫无还手之力。当然中期几波支付我还是意识到:恩,这个节奏,是他没错。
今天的决赛,BP 的劣势就不说了,在天生自带将近十个 BAN 位的情况下,基本很少有队伍能在现在这只液体面前占尽 BP 的优势。所以就谈谈今天比赛NEWBEE 队员的状态有多差。
在液体第一盘顺利一手选到先知的时候,我意识到 NEWBEE 显然没有接住这份同僚 LFY 用命换来的大礼,面对大鱼小狗先知的强线上冲脸体系,NEWBEE 在前四手羸弱的情况下竟然补了一个脆如薄纸的火女,虽然 Gh 在中期靠一脚空踩写下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但是比赛结果在 BP 结束的那一瞬间就已经注定了。
如果第一盘是 BP 吃的大亏,第二盘 NEWBEE 的表现更教人目瞪口呆。在前期建立了 10-0 的人头优势的情况之下,NEWBEE 的选手开始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操作,比如 KP 肉身走进蛇棒阵试图干扰打盾结果动弹不得,输出装未成型敌法在对方小牛的面前选择做林肯,面对一个已经出了 2 分多钟的林肯法球,军团毅然决然的跳上去大了个寂寞,原本在 1k 上下浮动的经济差一波拉到 10k 的巨大劣势,直接葬送了一场好局。
第三盘的表现简直就是灾难级别,下面细数一下 NEWBEE 队员在第三盘的高光时刻:
在剑圣上头试图单杀人马却被沙王控住后,面对一个残血剑圣人马选择逃之夭夭。
在面对剑圣无敌斩的第一波强势输出面前人马宁愿选择出勋章都不出 A 杖。
KAKA 的沙王多次迷路被防沉迷大镰刀送回泉水,关键团战又亮出自己马刺球迷的身份。
面对一个只有两百多血的二塔小 Y 毅然决然的插下了大招导致推进节奏被进一步放缓。
在自己剧毒带盾的优势期连个推下高地塔的勇气都没有。
赛点局的种种表现,这支战队还真的是那只淘汰赛无敌的 NEWBEE 吗?你问为什么中国观众这么愤怒,这第三局的表现还嫌不够丢人吗?
这届 TI,中国军团带来的有 IG 怒锤液体的痛快,有 LFY 巨劣翻盘 VP 的血性,但正当我们觉得击败夺冠热门 EG 的 NEWBEE 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又一次让中国观众失望了。
MU 已成舟,TI7 的帷幕已经落下,这个名叫 Miracle- 的男人再次创造了奇迹,七朝元老 KKY 终于完成自己的夙愿,而天才辅助 Gh 也像当年的 Sumail 一样,出道一年就取得了 DOTA 届的最高荣誉,最终液体战队在三只中国队连番围剿的情况下拿下了不朽盾。可能又是奇数年的诅咒,也可能是两冠的诅咒,而更多的,则是自己在英雄池和体系上吃的大亏,想想去年那只永远 BAN 不完的 WINGS,希望中国队痛定思痛,来年再战吧!
作家,曾创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岁月是朵两生花》、《华胥引》、《三生三世枕上书》等作品。
该话题总共获得了 18,045 人关注,10,973,953 次浏览,3,433个回答
知乎日报专题推送:
你抄袭我的作品 - 不好意思,我这是借鉴
该话题总共获得了 4,907 人关注,809,529 次浏览,198 个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低职高薪」现象真的是未来趋势吗?
造成题主所谓「高薪低职」的原因之一,那就是薪酬设计中的「职位工资」现象。
静态的来,每个人的薪酬应该和自己的生产率成正比,也就是说应该是这样的:
看上去很合理,随着时间的增加,员工生产率增加,那么薪水也相应的增加。但是事实上,从经济学来看,这并不是最优的。因为我们每个人考虑问题的时候,都在考虑整个职业生涯,比如从一个基层的销售到 CEO,中间可能有很多个阶梯,那么如何利用这一点,在尽量少支出薪酬的基础上,能够给员工最大的激励呢?那就只能改变薪酬的支付曲线了:
当员工处在基层岗位的时候,因为员工知道,自己只要升一级,比如从销售升级为销售主管,工资就会提高很多(尽管在提升的时候,自己的能力提升是缓慢而连续的,并不会因为自己当上主管,能力就迅速增加一倍),所以员工会非常努力的干活,以争取拿到相应的职位工资。
于是这么一级一级的向上升,利用职位上下级之间的薪酬差距就可以有效的激励员工工作了,比如说两个副总竞争一个总裁的职位,两个人可能能力差不多,谁上谁下有一定偶然性,但是总裁的工资可能就比副总要高出很多。这个高出来的并不是能力的体现,而是基于「总裁」这个位子,为副总之间的竞争创造激励而设计出来的。
但是这个机制带来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基础岗的工资被压低了。通俗的说,就是要在每一个阶段都悬挂一个足够大的胡萝卜作为奖赏,但是如何保证在尽可能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让每一根胡萝卜都比之前的有显著差异呢?那就是把第一根胡萝卜弄的特别小。
相比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的职业上升途径比较窄——一个水管工,当一辈子还是资深水管工,他们提供的服务,工作的性质是不变的,所以对他们来说,不存在这种基于职业生涯的激励,而是直接的生产力变现。
所以年轻的白领们其实也没有必要说水管工的工资高,自己的工资低,双方的薪酬机制就是不一样,在初级白领的工资里,其实有一部分是因为对未来买单了;而体力劳动者的高工资,则是对他们上升空间相对较窄的补偿。
该话题总共获得了 2,242 人关注,1,118,241 次浏览,367 个回答。
如何看待四川大凉山「格斗孤儿」事件?
八角笼,对边直径 9.14 米,高 1.8 米。拳手戴着拳套,五指分开,在笼中角斗。除了把对手击倒,让他降服,你几乎退无可退。它是 MMA(综合格斗运动)顶级赛事 UFC 使用的标准器械,也是所有格斗士心中的战场。
一群来自四川凉山、阿坝等山区的孩子,大多数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成都一家俱乐部免费收留、养育,踏上未来通往 UFC 的漫长征途。
铁笼子里有他们的梦。一个脱离贫穷的梦,一个希望获得归属感、获得尊严的梦。肌肉和伤疤让他们勇敢,闪闪发光的金腰带,照亮改变命运的希望。
7 月 20 日,一段视频将他们推向公众视线。
「笼中,两只困兽。厮杀,无处可逃。你的武器,只有你的身体。没人在乎你的出身,降服,是唯一的目的。」这是国内一档格斗栏目的介绍。有人觉得,十几岁的孩子本该是接受教育的年龄,却被送上格斗赛场。有人觉得,可能这样的梦过于残酷,但对于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有什么比没有一个家更残酷呢?
人们看到这些孩子的苦难和恐惧,也看到斗志和温情。
唯一没看到的,就是后退。
舆论漩涡中的孩子
视频发出来的时候,俱乐部已经从成都大本营来到阿坝州州府马尔康。
「我正忙比赛的事,没细看,我还转发了。」俱乐部运营总监朱光辉说,如果没这场风波,他应该正专心准备 8 月 8 日在马尔康举办的一场MMA挑战赛。
很多队员也转发了。接触过这项运动的人,对铁笼子并不陌生。他们没有想到,十几岁的孩子在笼子里拳脚相向、缠绕争斗,击中了人们的视觉神经,产生不适感。「家里只有洋芋」,从一个大凉山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又引起无限悲悯。
一夜之间,「格斗孤儿」四个字登上各大媒体头条。质疑声接踵而至,俱乐部被扣上很多帽子,「非法收养」、「利用孤儿谋利」、「剥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人身控制」等等。很快就有消息称,凉山民政部门将安排当地未成年人重返学校。
视频中「吃洋芋」的男孩小伍,彝族,来自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他比其他孩子更黑一些,训练时,汗珠一滴一滴顺着脖子往下流,他没有伸手擦,继续出拳,打在手靶上,发出一声又一声闷响。
三年前,奶奶把他送来俱乐部。他训练十分刻苦,用心琢磨每个动作,现在已经是队长。他的照片高高地挂在训练馆的墙上,双手叉腰,露出六块神气的腹肌。
「我就说错那一句话,他们就给放出来。我后面说干爹对我们很好,他们都剪了。有些人把干爹说得很坏似的,我好讨厌他们。」小伍后悔在那次采访里说了「很难、很累」,现在不管问他什么,他都说不累。
几个出了热痱子不能参加训练的孩子,坐在场馆门口放风。教练何小慧说,他们休息一般都在馆里,现在怕有记者突然闯进来,主动要求在这儿盯着。
马尔康的酒店房间越来越紧张。除了来看比赛的、旅游的,还有来调查的公安机关,采访的媒体,以及来领孩子的家长和政府机构。网上的舆论慢慢平息,这些孩子却面临命运被改写的处境。
「他们特别怕我接电话。一来电话就问,是不是谁又要回家了?」何小慧说。
「我来练这个,就是为了改变命运
」
「回老家也可能像他们一样吸毒、打工,我不想回去。」小伍口中的他们,是他的父母。
毒品伴随着他整个童年。小块的(毒品)10 块钱、20 块钱,大的 100 块钱,他说到毒品,就像提起一件日用品那样漫不经心。
他经常把毒品藏起来,妈妈犯毒瘾时会一直求他,他看不下去,只能给。
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爸爸出去打工,就剩他和哥哥在家,自己做饭、洗衣服。「我会调香料。先把料炒了然后放水,炒鸡蛋、加点蔬菜、洋葱。我小时候看着我爸学的。」
小伍讲得很认真,目光坚定,嗓音粗粝。在他脸上,几乎看不到生活辗轧过来的痕迹,直到提起妈妈去世,他流泪了,那时他才 10 岁。
几天前,教练何小慧告诉他,家里可能要把他接回去。他听完,撩起背心把脸蒙住。
在这个挂满荣誉、英雄、勇士标语的地方,「他不愿让别人看见他哭」。
何小慧说,新闻发了之后,凉山的几个孩子家里承受不住压力。有几个已经接回去了,有的还在周旋。俱乐部不会强行留谁,有监护人来接,就把孩子健康平安地送到他们手里。
五岁时,小伍上过一次学,但听不懂汉语,很快退学。他哥哥念到五年级也不念了,天天逃课,他觉得那儿教得不好,也无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