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新的一年,请珍惜你的“时间置换率” ·  6 小时前  
读者  ·  晚安一句话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14岁的初二生,终于戴上了眼镜 ·  2 天前  
新周刊  ·  原来上班久了,真的会越来越丑 ·  2 天前  
新周刊  ·  这些爱情关键词,监控了年轻人的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原来人一生的成长,都要学会面对两个“父亲”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11 18:28

正文



/李戈


大年初一,影院里人声鼎沸。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巨幅海报映入眼帘,熟悉的烟熏妆、吊儿郎当的走路姿势,还有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在脑海中回响。

五年前的《魔童降世》点燃了无数人的心,而如今的《魔童闹海》更是将这份热情推向了新的高潮。

看完电影,走出影院,心中满是震撼与感慨,这部电影打开了我们内心深处关于成长、反抗和自我和解的那扇门。

哪吒呐喊出的“小爷是魔,那又如何”,仿佛是替我们喊出了心底的不甘与倔强,也让我们明白,原来人一生的成长,都要学会面对两个“父亲”。



生身之父

李靖,哪吒的亲爹,简直就是中国式父亲的“活标本”。

他把父爱藏在心里,深沉得像大海,平时不言语,关键时刻却能豁出命去保护哪吒。

这种“沉默的父爱”,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好像身边很多爸爸都是这样,平时总是一副“我不说,你懂就好”的样子,其实心里早就把孩子的事儿翻来覆去想了个遍。

哪吒呢,其实心里特别渴望爸爸能多陪陪他。

电影里,他一直盼着能和李靖一起踢毽子, 和爸爸一起在院子里疯跑,笑一笑,闹一闹……

可李靖呢,心里盘算着自己注定要替哪吒去死,与其让孩子承受失去父亲的痛苦,不如早早疏远,让孩子少受些伤。

这种自我牺牲式的爱,听起来是不是很伟大?

但其实,他完全忽略了哪吒内心深处真实的诉求。

哪吒要的不是他“拼了命去救”,而是实实在在的陪伴和理解。

就像电影里,哪吒看到李靖为了救他不惜一切代价,虽然感动得一塌糊涂,但心里还是有个小角落觉得失落——原来爸爸一直都不懂他。

这种爱,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李靖的爱,是想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哪吒,可哪吒却只想和爸爸一起,做点简单的小事儿。

再来看看另一对父子,龙族的代表敖光和儿子敖丙。

敖光称得上是龙族里的“硬汉”。年轻的时候,眼里容不下不公,看到仙人的偏见和压迫,就直接开怼,想为龙族拼出一条生路,让族人挺直腰杆活一回。

可现实呢,总是给理想一记重拳。敖光反抗的代价,十足惨烈!

最后没办法,只能妥协,被天庭招安。虽然保住了海底妖族的性命,但族人还是被压在海底,他自己也是家破人亡,只能一次次往后退。


因为尝过反抗的苦,敖光特别害怕敖丙再走他的老路。

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敖丙身上,想让他成仙,融入仙人的世界,活在别人的认可里。

所以敖丙从小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灵珠投胎,背负着龙族的希望,可他自己呢,却活得身不由己,连朋友都没几个,多孤独啊!

敖光的出发点是爱,是想保护儿子,可这爱,却像是一道无形的枷锁,把敖丙困住了。

直到遇见哪吒,敖丙才开始觉醒,原来自己也可以反抗,可以追求自己的路。

最让人感动的是,敖光最后也变了。他发现敖丙的不甘,意识到自己不能再把儿子当工具了。

敖光主动向敖丙道歉,对敖丙说:
“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这一刻,敖光不再是那个固执的老爹,而是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孩子的父亲。他把自由还给了敖丙,也给了自己一个解脱。

图片
其实,父亲的爱,我们都懂,但爱的方式,真的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每一个父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但他们的爱往往带有一种“大家长”的色彩。

他们潜意识里觉得,爱这事儿,不需要说出口,而只是默默地行动。

真正的爱,不是牺牲,而是陪伴;不是束缚,而是放手。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这份爱才能真正温暖孩子的一生。

生存法则之父

电影里,哪吒刚踏出家门,就一头撞进了这个复杂又荒诞的魔幻世界。

这个世界里,所谓的“正义使者”——阐教仙人们,他们肩负着保护人类、降妖除怪和教化众生的使命。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崇高?然而,这里也有它的游戏规则。

不论是凡人还是妖怪,都梦想着通过一场神秘的升仙考核,获得象征身份的令牌,从而跻身仙班。

这不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渴望挤进“精英俱乐部”的人吗?大家都渴望拿到那张通往成功的通行证。

在这个神话世界里,妖怪们为了摆脱“二等公民”的标签,纷纷寻求升仙之路。

而神仙界本身也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

从天尊到十二金仙,再到更低级别的仙人,每个层级都在激烈竞争,这种情形简直比职场斗争还要复杂。

仙人们为了利益和地位的稳固,早已忘却了自己最初的使命。

哪吒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引入正道”不过是个幌子,阐教实际上是在利用这些被贬低的生命,将他们视作修炼仙丹的原料。
表面上正气凛然,背后竟是别有用心。

哪吒和敖丙一开始都被困在这个游戏规则里。

哪吒为了救朋友,不得不踏上成仙之路;敖丙则被父亲安排,努力成为仙人。

但他们都发现,这个游戏规则根本不公平!

哪吒最后选择反抗,他大喊:“小爷是魔,那又如何?”
敖丙也觉醒了,他不再追求所谓的“仙人令牌”,而是选择和哪吒并肩作战,用自己的方式去定义“正义”。

图片
他们不被规则所束缚, 选择了信任和理解,而不是偏见和仇恨。
这种选择,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改变了妖族、龙族甚至整个陈塘关的命运。
世事无常,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我们不能全然相信别人过往的经验,因为那些经验可能已经过时;
我们也不能活在别人设定的路线里,因为那条路可能并不适合我们。

敢于拥抱变化,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学会成为自己的“父亲”

影片中的哪吒,从出生起就被视为“魔童”,面对着外界无数的偏见和质疑。

他不仅要对抗来自外界的压力,还要克服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哪吒学会了改写自己的命运,将成见甩在身后。

这也让我联想起影片导演饺子的故事。

饺子本名杨宇,从小就在心中就种下了一颗漫画家的种子,但现实却似乎总在提醒他:这条路并不好走。

听从家人的建议,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医学,仿佛这样就能为未来铺上一条平坦大道。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往往就在不经意间降临。

图片
2002年,还在读大三的杨宇经同学介绍,接触到了三维动画软件MAYA。

自学的过程充满挑战,但也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不仅有设计的乐趣,更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大学毕业后,杨宇做了一个大胆的选择:放弃医学,投身于广告公司的动画师岗位。这个决定引起周围一片哗然。

“很多人对我有很多偏见,觉得我这是瞎折腾,这么好的专业抛弃不要了,转行肯定是错误的决定。” 类似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但面对外界的压力,杨宇内心的声音却异常坚定。
就像哪吒一样,他知道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哪怕前方荆棘密布。

接下来的三年半时间里,杨宇几乎与世隔绝,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房间里专心创作。

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失去父亲的痛苦,家庭花销仅靠母亲每个月微薄的退休金来支撑。

然而,母亲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她用无声的支持给予儿子最大的鼓励。

为了节省开支,杨宇的生活极度简朴。电脑不上网,出门次数屈指可数,身上穿的衣服还是中学时代的旧物。

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三年半的时间,我过得跟生活在空间站似的,三点一线:客厅、卧室、厕所。”

“既然选择转行,就要证明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机会,一切必须要有结果。”
正是凭借这份坚持和信念,杨宇最终创作出了《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还在持续为国争光!
图片
饺子导演的故事告诉我们:
敢于成为自己的“父亲”,对自己进行“重塑”,就要 学会拒绝那些试图定义我们的标签,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三联生活周刊  ·  新的一年,请珍惜你的“时间置换率”
6 小时前
读者  ·  晚安一句话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14岁的初二生,终于戴上了眼镜
2 天前
新周刊  ·  原来上班久了,真的会越来越丑
2 天前
天下说法  ·  郭凉意:我比山东的于欢冤得多!
7 年前
芯世相  ·  20170626【芯球日报】晚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