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单老师码字
唠唐诗,捞成语:一首唐诗,抒写千年心情;一段故事,演绎传奇人生;一个成语,凝结才子智慧;一群诗人,照亮大唐星空。声明:唐诗成语系列文章皆为作者原创,简书首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在成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有哪些? ·  2 天前  
成都发布  ·  这项考试,正在报名!最新提醒→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在成都,灵活就业社保每个月要交多少钱? ·  5 天前  
清廉蓉城  ·  雨水丨雨水洗春容 平田已见龙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单老师码字

【唐诗成语97】刘希夷之“岁岁年年”: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单老师码字  · 简书  ·  · 2018-03-06 17:12

正文

【成语1】岁岁年年
【释义】每年
【出处】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成语2】宛转蛾眉
【释义】宛转:轻而柔的起落。蛾眉:细而长的眉毛,指美丽的眼睛。漂亮的眼眉轻轻扬起。常用作美人的代称。
【出处】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首诗,让刘希夷后世留名,也正是因为这首诗,让他丢了小命。

诗的名字叫《代悲白头翁》,也可以叫作《代悲白头吟》。

他为何要写这样一首诗?这首诗为何能断送了他的性命?

那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刘希夷是初唐汝州人(今河南汝州市),生于唐高祖永徽二年(651年)。他出身寒微,幼年丧父,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跟着母亲在外婆家寄居的。

虽家门不幸,但刘希夷一表人才,天赋也高,在外婆家长身体的同时,也通过读书学艺长着本事,后来就长成了一个精通音律、落笔成诗、能歌会唱的小伙子了。

没有属于自己的那个温暖的家,刘希夷常常会有孤独和惆怅之感。

二十岁时,他又回到了汝州老家,开始为考功名做准备。

二十四岁那一年,刘希夷进士及第。也许是官场不容他,也许是他对官场根本就没兴趣,虽然仕途已经在他面前铺开,他却转身离开京城,去巴蜀、三峡、扬州等地游山玩水去了。

漫游,让刘希夷见识了那些优美的山山水水,也让他的诗情不断得到触发。

一个年轻人,走在丰富多彩的人世间,怎能无动于衷?有时,刘希夷的心中会升起一种豪情,会有为国建功立业的冲动:

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
南登汉月孤,北走代云密。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从军行》)

但敏感的刘希夷又常常陷入无奈的思绪中。人在旅途,他总有时光易逝、容颜易老之感,并因此每每黯然神伤。

在《洛川怀古》中,他发出这样的感慨:“岁月移今古,山河更盛衰”、“昔时歌舞台,今成狐兔穴。人事互消亡,世路多悲伤。”

在《巫山怀古》中,他感叹于“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cú 迁。”

在《春女行》中,他说那些荣华富贵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容华委西山,光阴不可还。桑林变东海,富贵今何在。”

而对于人世间的那些别离和相思,刘希夷又怎能无动于衷?

晚    春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
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
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一个新婚不久的女子独守洞房,室外的杨树和树荫、窗上的帘子和室内的床、被,似乎每一个物件都能勾起她对身在外地的丈夫的思念。

《捣衣篇》中,那位“秦地佳人”对心上人的思念,更是让人动容:

闻道还家未有期,
谁怜登陇不胜悲。
梦见形容亦旧日,
为许裁缝改昔时。
缄书远寄交河曲,
须及明年春草绿。
莫言衣上有斑斑,
只为思君泪相续。

忧郁和感伤让刘希夷陷入到巨大的孤独之中。

“青青好颜色,落落任孤直”(孤松篇),他就像寒山之上的那棵孤松,在冷月之下,听风声如琴,并一直带着“美人何时来,幽径委绿苔”的遗憾。

从江南漫游几年后,刘希夷北归,定居在了东都洛阳。回来后的刘希夷依然被那种惆怅、伤感、无奈的情绪左右着,且表现得愈益强烈。他本来就爱喝酒,此时喝得就更是不加节制了。

但酒并没能为他彻底地消愁解忧,他只有继续写诗。于是,便有了这首《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