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韩相似,国内凭借低成本制造优势成为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
:中国具有庞大的需求基础,且多领域多环节高速建设,撬动了上游材料的需求,为产业链完善和规模化竞争提供了良好支撑。全球制造业分工给予了中国参与全球制造业链条的良好机遇,在前段化工产品环节进一步实现产品输出,形成市场消化的基础上,更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的网状布局,推动国内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力,扩大布局市场提供了契机。
从长周期看,中国不同于日韩,有望在长周期范围内持续保持相对竞争优势
:
①中国能够持续把握先进制造的发展趋势;②中国庞大的内需支撑给予国内持续产能建设需求,后续的“先进”优势叠加充足的市场容量提供动力;③生产要素的竞争力有更长周期的延续,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窗口;④工程化及配套等软实力的优势持续加强,促使国内企业能够不断夯实现有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快速切入新兴赛道的市场。
大宗领域已经实现高度国产化,优势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结合目前的行业供需变化以及大宗制造领域的技术演进变化来看,我们认为现阶段的行业竞争格局已经获得了初步的定型,无论是技术、市场、政策、配套等都难以给予后来者大比例颠覆行业格局的机会。在能够形成成本优势的因素中,无论是技术累积、趋势把握、产业配套、精细管理、文化培养等,龙头企业都已经开始能够形成自身的正向循环,在规模生产、产业链、配套设施、技术工艺等方面不断强化,更是能够在企业文化、生产管理、工程化落地、工艺适配化改造、关联耗材及催化剂改进、基础研发等多个维度构建“软实力”,有助于在更多赛道及品类方向延伸复制成本优势。
新的供需再平衡阶段,行业两极分化将进一步加剧,龙头企业的优势进一步突出。
新的发展阶段,行业产能消化压力大幅提升,在行业需求增速回落阶段的产能自然消化周期将明显拉长。在供给过剩阶段,成本管控成为企业延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行业将加剧形成两极分化状态。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现有产业链相对较好的竞争优势,并可以进一步延伸发展,在大宗产品领域兼具抗风险能力和自身成长空间:①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品类等优势能够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利润兑现能力更强;②有资金实力的情况下可以做持续的资本开支,获得进一步的成长性;③持续相对较高的技术投入不断夯实现有的竞争力,为后续的延伸和扩展提供了储备;④以更低的资金成本调动更多的资源,可以实现延续性的发展。从目前的情况龙头的优势和高稳定的持续投入已经初步形成了正向强化的发展闭环,企业的竞争力在加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