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
2020
年,剩下不到一个月了。
当初被称为脑残的
90
后,也即将踏上「奔三」的道路。
许多人开始焦虑,感叹
“中年就在不远处,可我依然是个废物。
”
中年,就必须是人生赢家吗?
这让我想起中国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
虽然生在动荡的年代,他却活得比现代人还从容。
26岁正迷茫于未来的职业,40岁拼尽全力却连养家都困难,57岁与胡宝珠恋爱结婚,67岁终于在北京买了房子,83岁依旧在孕育下一代,90多岁还能开创新的国画技艺……
可如今,人们越来越着急。
三十岁,必须老婆孩子热炕头;四十岁,必须有车有房有钞票。
如果达不到标准,这辈子好像就完蛋了。
再加上自媒体的一些论调,诸如
“女人过了
28
岁就嫁不出去”
“男人到了
30
岁就开始油腻”
“人到中年还没混出点名堂,这辈子就完了”
也在无形间增加了我们的焦虑,让我们难以面对那个逐年增加的数字。
但年龄焦虑,真的有必要吗?
稍微留心一下就能发现,
90
后已经开始自称“老阿姨”、“老叔叔”了。
许多人开始加入养生行列,在昔日的啤酒杯里泡起菊花枸杞。
从前放荡不羁爱自由,如今只剩下家和公司两点一线。
前两天散步的时候,身旁走过一群吵吵闹闹的高中生,青春而美好。
同行的朋友突然感慨:“年轻真好啊!”
我有点哭笑不得,明明才二十多,怎么就老了。
但仔细想想,我们确实也不年轻了。
这批工作好几年的
90
后,大多遇上了职业发展的瓶颈期。
想要提升自我却没有时间,工作难找也不敢跳槽。
新人源源不断地进来,体力更好,干劲更足,拿的工资还低,说不定自己哪天就被淘汰出局。
职场压力加上催婚压力,真的有些力不从心。
“细究自己的现状,我有时候甚至会担心到失眠……”
实际上,没有哪个年轻人会由衷地服老。
主动退出年轻行列,只是对年龄感到焦虑却又束手无策的自嘲。
自己的发展受限,新人已经陆续入场,哪能不恐惧?
但另一方面,年龄焦虑也间接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心态。
“趁着年轻,肆意挥霍。”
这话是从一个
16
岁女生口中说出来的。
本该是读书的年纪,却因为觉得枯燥而辍学,还侃侃而谈学历无用论。
在她的世界里,人生就应该怎么痛快怎么来,否则也太对不起自己的青春年华了。
反正年轻人有的是机会,大不了重新来过。
我突然意识到,
当「年龄大」成为一种负担,「年龄小」就会成为一种资本。
人人都在追求年轻,中年、老年却被妖魔化,仿佛失去青春就失去了人生所有快乐和价值。
这导致一些缺乏判断力的未成年人,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及时行乐。
殊不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等到心智成熟、开始面对生活压力的那一天,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年龄焦虑?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前同事老刘。
在我们眼里,他是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中年人。
但对于他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家里有房贷和车贷,孩子的补习班兴趣班费用,父母的养老压力,都让他不敢松懈。
公司里的工作和人际,再烦也得硬着头皮去处理。
四十五的年纪,说年轻不年轻,说老也不算老。
可有的年轻人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开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老刘却还在为钱头疼。
两相比较之下,他更觉得自己是个平庸无为的失败者。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年龄而产生焦虑,不单单是数字增长带来不可逆的衰老。
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缺乏与年龄相匹配的积累,包括能力、阅历、储蓄等各个方面。
与其他人的横向比较,也加剧了年龄焦虑。
这种现象,存在于每个年龄段。
青年有青年危机,中年有中年危机,老年也有老年危机。
72
岁的爷爷,因为早些年摔倒骨折,腿脚一直不太好。
儿子儿媳怕他身体扛不住,除了简单的择菜、叠衣服,其余什么活都不让他干。
但爷爷一点也不领情,坚持要帮忙做家务,还为此和家里人吵架。
终于在一次拎水桶的时候,再次摔倒骨折。
人们常常以为,这些老人太过自以为是,对自己的体力、脑力做出错误判断。
但其实,老人们不是不肯服老,而是不敢服老。
拼命证明自己“我还行”,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
因为年龄焦虑,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人对死亡的恐惧。
人的一生要做很多事,可生命却是有限的。
该成家的时候没有成家,该立业的时候没有立业,生命的紧凑最终造成了年龄的恐慌。
错过了时间节点,就不知道接下去该是怎么个活法。
要么像老刘一样,每日在危机感中度过。
要么像一只开心的北极熊,“坐在浮冰上,左顾右盼,捞捞游过身边的鱼。
可是我不能抬头看。
只要一抬头,就会发现周遭的世界正在融化。”
既然每个年龄有各自的焦虑,那么年龄到底重不重要?
当然重要。
年轻意味着活力,意味着开放的心态,意味着快速的成长。
它更意味着,人有更多挑战失败、重新来过的机会。
可即便如此,年龄也不能决定一切。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只不过是我们给自己的枷锁。
看看骑行老人徐玉坤,他的人生可称得上是「年龄的逆行」。
五岁丧母,十三岁父亲失明,辛辛苦苦半辈子,到头来也只有几亩菜地。
图片来源 | 《奇遇人生》
但他不甘心,不甘心一辈子就在田野和砖房里度过。
他提出要去看看世界,却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两个闺女还没出嫁,你走了她们咋办?老伴咋办?”
于是,老徐只能把这事搁在一边,但内心的热血从未停息。
直到十年后的某一天,徐玉坤骑着一辆自行车,开始了计划已久的逃离。
一路上,他遇到过野兽,吃过动物尸体,还因为误闯民宅差点被枪杀。
但他坚持下来了。
12
年间,徐玉坤几乎走遍全中国,在
25
个国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图片来源 | 《奇遇人生》
有人说他给子女添麻烦,说他精神不正常。
他却一往无前,“冲出去见更多的东西,是我的理想。”
“
60
岁之前我是农民、是孝子、是父亲,
60
岁以后我要当旅行家,力图一辈子干两辈子的事情!
”
图片来源 | 《奇遇人生》
年龄是资本,却从来不是限制。
社会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社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