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圈外孙圈圈
孙圈圈,外资咨询公司项目总监。本号反鸡汤反鸡血,反对盲目努力。别努力啦,你根本不是因为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译中人  ·  旺旺集团外贸岗, 20-25k ·  2 天前  
译中人  ·  旺旺集团外贸岗, 20-25k ·  2 天前  
HR新逻辑  ·  第3期!劳动仲裁咨询师 ·  4 天前  
HR新逻辑  ·  绩效与奖金激励方案设计.ppt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圈外孙圈圈

跟谁一起工作,到底有多重要

圈外孙圈圈  · 公众号  · 职场  · 2016-10-27 22:17

正文


《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在《得到》专栏里,提及了Google刚进中国时候的一件事。刚开始,Google总部对中国研发团队的评价非常低,因为“出工不出活儿”,北京的三四个工程师都抵不上Google总部的一个工程师。


后来吴军帮忙分析了原因,他发现,那些工程师都不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优先完成它们。中国研发团队里,所有的工程师都是新人,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工作,而在Google总部,新员工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很容易在有经验的员工带动下快速掌握工作技能。


之后两年,Google总部的工程师陆续来中国帮助团队梳理工作方式,而中国团队也会去Google总部交流,这种情况就得到了改善,中国研发团队也最终得到了总部的认可。


Google工程师这么聪明的一群人,尚且需要学习正确的工作方式,才能有效产出,何况大多数人?


我们一直都认为,如果一个人智商情商正常、学习和工作意愿高,就一定能出成绩。


然而,我带过很多人,也招过很多人,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人,十分有意愿学习,非常努力,智商情商也都正常,然而工作产出却非常低,甚至不如很多资质低于他们的人。


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一度怀疑自己看人不准。直到前阵子看到吴军的这段叙述,才幡然醒悟,仔细回想了这些人的工作方式,将他们与产出高的人相比,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存在这三个问题



问题1:只关注任务,不关注目标






假如你的老板正在飞机上,还有1小时落地,下来之后需要给客户做一个重要汇报,而你需要给他做一份PPT。但因为你错估了时间,导致PPT草草做完,而且发现其中一些数据没有,你怎么办?


低效人士的做法是:疯狂地找数据,最后可能数据有了,然而PPT没有来得及做完,或者质量不高。


一般人的做法是:找人帮自己一起找数据。


而最高效的那些人,会根据老板此次汇报的目的,判断这些数据在其中的作用大小,如果作用不大,那么就把时间花在完善重要页数、而不是找数据上,如果很关键,那么就找其他人帮忙,或者找一些替代数据。


这三类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任务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差距。


我此前的咨询公司,在做高潜人才研究的时候,有个发现:高潜力的人才是有共性的,具备这些共性的人,几乎做什么都能做好,而不具备的,几乎做任何工作都会障碍重重。


这其中,有一项共性就是Result-driven(结果驱动)。那些高产出的人,未必动作更快,而是更善于判断,什么事情对结果是最有效的,然后,用尽一切办法保证结果达成,而不是死守着原有的工作任务。


实际上,结果驱动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习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是我自己刻意训练的最有用的思维模式之一。


比如思维训练营里,有学员问我:如何让自己对一个行业有真知灼见?


想想看,如果是你,会如何回答?


我的回答方式,是反问她:具备真知灼见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想让客户更加信任你、还是想让老板看到你的进步?


假设你是希望客户信任你,觉得你懂他,那你要做的,就是看这个行业里的客户有什么痛点,然后针对这几个痛点,下功夫研究和分析,有更多洞见,然后借机沟通出去。了解一个行业,是一个太大的话题,没有目标,根本无从下手。


所以,没有结果驱动的思维,而仅仅死守着工作任务,最终就是,出工不出活儿



问题2:应激式工作,而非统筹式工作




如果你观察周围的同事,会发现,整天风风火火、急得上蹿下跳、各种任务来回切换的人,有时候产出并不高。看他们工作,就好像打地鼠一样,打完一个,另一个又冒上来,连看的人都跟着焦虑起来。


而另一类人,他们做事专注、条理清晰、看起来很淡定,但最后,多困难的事儿都默默搞定了


两者的差别就在于,第一类人总是应激式工作。他们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规划当天的工作,而是马上投入工作,以至于到了下班之后,发现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而没做完的,可能又是最重要的。


另外,领导临时给个任务、客户临时有个要求、同事临时要个数据,他们都会停下手里的事情,去忙这些,最终,在任务的切换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


我跟公司的运营打过一个比方:假设你每项工作任务平均半小时可以做完,而任务之间的切换通常也要半小时,如果你经常一项不做完就切换到下一项,就算每个任务中途切换一次吧,那就意味着,8小时的工作时间,你至少有4小时都花在任务切换上了。


这种应激式工作方式无疑是低效的,那什么才是高效的呢?统筹式工作。


真正的统筹式工作,有几个特征:


特征一,有计划地工作。


我通常周日晚上就会排好下周每天的工作,而每天早上会排好当天的工作。而且,任务清单在工作的时候一直开着、实时更新,完成一项删掉一项,临时增加一项就插入相应的时间段,当天完不成的、非紧急的任务,我就改成第二天的日期。


这种方式,会让自己很有掌控感,多少事情来了,都不会乱了阵脚。


当然,在做计划的时候,你需要为高价值问题分配最多专门的时间。我此前特地写过一篇文章,就提到,大部分人在80%的时间里都是做无用功,根本原因就是没搞清楚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这6个问题,可以帮你省80%的无用功


特征二,形成自己固定的时间习惯。


比如我的习惯是,在上午做需要烧脑的事情、在交通工具上听书、在饭后效率不高的时候集中回复微信消息和留言、在等人的时候构思下篇文章主题、在疲劳的时候刷一下公众号、在傍晚的时候跟团队开会、在晚上做一个简单总结。


这种习惯,一方面把不同难度的工作跟自己的效率波峰波谷相匹配,达到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我会清楚地知道,5分钟、10分钟、30分钟,对我来说分别可以干什么,这样就不会一有碎片时间,就习惯性地刷朋友圈了


特征三,及时记录、每天总结。


当你正在工作的时候,老板布置了一个任务、客户又来了一个问题,你会如何呢?很多人就直接扑到临时任务上去了,但真正好的做法是,如果不是十万火急,你可以快速用关键词记在笔记本上,不需要任何思考,然后马上回到刚才的任务,做完再看笔记本。


另外,你在一天当中,学到了什么、犯了什么错误,当时也要记下来,因为过了那个时候,你很快就会忘,然后继续犯这个错误。当然,这些记录,晚上都需要进行整理。


我曾说过,此前8年多的顾问生涯里,成长最快的那半年,我每天都坚持写工作日记。


另外,记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减轻大脑负担每天的例行工作、自己常犯的错误,这些都可以列清单。你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是很宝贵的,别把一支笔就可以做的事情,强加给你的大脑来做



问题3:几乎从不“偷懒”




“懒癌”是第一生产力。仔细盘点一下,我们哪样创新不是因为懒呢?不想走路,有了汽车;不想爬楼,有了电梯;不想打扫,有了扫地机器人……


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那么就可以在第一次做的时候,搭好框架。


比如,我让运营每周做一次数据分析,这个事情是重复性的,所以高效的做法是:建一张excel表格,把固定需要分析的参数都做好公式,每周只需要把导出来的源数据贴进去,刷新之后参数就出来,然后只需要看参数来得出结论。


当然,这里所说的偷懒,不仅是善用工具,还包括善用他人。


比如,你从来没做过数据分析,那么就先去找找前人怎么做的;比如,你有自己的团队或者实习生,那就不要做任何他们就可以做的事情;再比如,去运营社群,摸索出一套群主激励机制,比你自己去做群主,要高效得多。



所以,这三个让你Work Smart的工作方式,听起来难吗?一点也不,而且你很可能也听说过。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我观察下来,有几个障碍:


障碍1:工作环境所限。




很多人的工作性质,就不是结果导向型的,而是任务导向型的。他的工作岗位要求他做的,就是完成任务,至于背后的出发点,不需要知道。而且,领导有可能就是考核努力、考核苦劳,而不是考核产出。


实际上,工作性质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影响,大到超乎想象。


你去看,刚毕业的时候,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同学,看起来差不多,但过了几年,你会发现,只要接触一个人几分钟,听他说几句话,就能大致判断出他的职业。


再极端一些的,多年前我曾经因为要帮客户设计流程,去他们的产线观察生产过程,在噪音极大、灯光昏暗的厂房里,我看着流水线工人机械地盯着机器、等待换箱,几个小时下来,我自己也开始反应迟钝、敏锐度下降了。


障碍2:没有资深的人辅导。




从开头的案例可以看出,Google工程师那么优秀的一群人,在从校园进入公司之后,也需要有经验的人辅导。


但很多公司并不像Google那样,重视对新人工作方式的培养,将Work Smart提到非常高的位置。


他们往往只重视教员工What(需要做哪些事情、用什么工具等等),却没有How(如何聪明地做这些事情)和Why(这些事情对公司、对客户有什么帮助、要达到何种目的),导致员工的聪明才干发挥不出来,没有成就感。


障碍3:思维方式固化。


一部分人,会在工作多年之后,发现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负面影响,醒悟过来想要改变。


然而,从学校踏入社会的这几年,是思维和工作方式形成的关键几年,如果任务导向、应激式努力、闷头蛮干的工作方式在大脑中固化了,形成了下意识思维,是很难扭转过来的。


我带过几个人,此前的工作经历都是任务式、应激式的,在跟他们合作的时候,的确能够感受到他们与自己固有思维作斗争的痛苦与挣扎,然而,并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挣扎出来、突破自我的。


所以,年轻时候的工作选择,你选择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思维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甚至生活方式。


在初入职场的几年,处于何种工作环境、跟谁一起工作、被谁辅导工作,足以影响你的下半辈子。


那么,你现在是不是觉得,自己值得一份好的工作、好的团队、好的老板呢?现在机会来了!



圈圈的团队招人啦! 


以下是硬广,但是,你真的不好奇,圈圈公司的福利如何嘛?往下看看嘛!


可能你们知道,我已经从咨询公司辞职创业了,是学习教育领域。


当然,创业项目不是这个公众号,训练营也只是试水,我真正想做的,是更棒更酷的内容产品,思维会是初期的重点领域。


我需要你的加入,但我不想用情怀打动你,因为情怀这东西,懂的人不必多言,不懂的人说多了没意思,所以,给你说说我未来的想法吧


这个公众号,从今年5月份开始写干货,到现在5个月,从最初的1000左右阅读,到现在平均每篇文章2万多阅读、200多留言、1.5%点赞率,这个数字,足以让你我相信,优质学习内容的力量


而现在,我想把这件事情推进一步,也就是,不光提供文章这种浅层的学习,还将我自己多年的积累,打磨成可以快速掌握、立即应用、随时学习的深度学习产品真正帮助大家将知识内化成能力,以及,在学习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未来要做的,不是每天思考如何赚钱、博眼球、赚流量,而是如何打造优质的内容、打磨优质的产品、对用户带来价值,而钱和流量是随之而来的。


当然,我不是孤军作战,已经有几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了。所以,在给你看具体招聘岗位之前,先认识一下,今天要招人的几位boss吧


圈圈——不用多介绍了吧?总之一句话,生活中的二货,工作中的女魔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解释,自行体会。


丹丹——你们老问我文章插图是怎么画的,就是丹丹画的呀。她此前是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现在负责我们的产品、视觉和交互。插画是她的副业,下面也有插画师的招聘哦!


J童鞋——我们的技术负责人,此前在某知名互联网公司负责一个技术团队,一位双商皆高、成熟稳重的技术大拿


好了,如果你认同我的想法,也认同我们的团队,那么可以看看下面的职位以及公司福利了(以下岗位都是在魔都,办公地点在7号线长寿路附近)。


当然,如果你不在魔都,或者职位不适合你,圈圈也有一个请求,将这篇文章转发出去,说不定帮了你的朋友、也帮了我呢:


招聘职位1:UX/UI设计师(全职)


工作职责:

负责移动端学习产品的UX/UI,包括新产品的风格定义及迭代设计

配合产品经理分析需求,在理解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数据驱动的设计

输出交互规范,保证产品的易用性和趣味性,对最终用户体验负责


岗位要求:

设计风格和圈圈的文风一样:聪明、有趣、干净、中性

熟练使用主流的设计工具如:Sketch,Axure,InVision,Photoshop,AI等

视觉传达、工业设计相关专业出身,或有移动端应用/页面设计经验


简历投递方式:发送你的简历和作品集,到圈外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请以“设计师+姓名”命名


招聘职位2:JAVA后端开发(全职)


工作职责:

开发圈外课程系统,优化产品体验

定位线上问题,修复bug

维护、优化系统架构


岗位要求:

至少3年行业经验,熟悉Spring,SpringMVC

有数据库经验,熟练使用MySQL和其索引机制

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喜欢coding,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需求设计和开发

有一定的JavaScript 基础

熟悉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流程

有独立搭建开源中间件运行环境经验者优先


简历投递方式:发送你的简历(以及你认为必要的相关申请材料),到圈外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请以“开发+姓名”命名


招聘职位3:视觉设计(兼职/实习生、表现好可转正


工作职责:

为圈圈的文章配图(想象一下来自众多圈外读者的期待吧)

为移动端学习产品配图


岗位要求:

拥有一定美术和设计功底(含专业人士/自学成才的爱好者)

拥有一定PS/SAI/AI技能(任一)

拥有一块绘图板(如Wacom intuos)


简历投递方式:发送你的简历和作品集,到圈外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请以“视觉设计+姓名”命名,作品集至少包含3幅以说明抽象概念为主题的插画/设计,可包含辅助的文字说明。


招聘职位4:运营助理(实习生、表现好可转正


工作职责:

执行日常运营工作,包括为圈圈准备材料、维护微信群等

根据用户学习情况,建议奖励机制,促进学习

定期分析用户数据,以指导运营、内容设计等工作

参与跟其它平台洽谈内容合作

公众号编辑排版等


岗位要求:

做事细心、有条不紊,计划性强

同理心强,能够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

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运营相关实习经历有加分


简历投递方式:发送你的简历(以及你认为必要的相关申请材料),到圈外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请以“运营助理+姓名”命名


招聘职位5:内容设计(实习生表现好可转正或全职)


工作职责:

学习国外相关课程和内容(圈圈提供),辅助进行内容和案例练习设计

按照用户反馈对内容和课程体系提出修改意见

找思维相关的内容素材


岗位要求:

有一定的英文阅读基础

对思维及相关内容生产感兴趣

结构化思维能力强


简历投递方式:发送你的简历(以及你认为必要的相关申请材料),到圈外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请以“投递职位+姓名”命名


除了以上列出的要求外,我们还希望你:


1. 有点小理想

2. 聪明且好学,对一切新事物、新知识有好奇心

3. 乐于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4. 目标导向,能够排除万难、达成结果

5. 圈外的深度读者,有加分


那么,除了跟我们这些聪明有趣的人合作,你还会获得什么呢?


1. 毫无等级概念的管理:你可以随时跟团队的任何人讨论交流。在这里,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想法和创意说了算。


2. 选择共事者的权利:任何新进人员,都需得到现有人员的认可,也就是说,对于即将朝夕相处的伙伴,你有一票否决权。(未来人数扩大,就以一起合作的小团队为单位)


3. 天马行空的机会:每周五下午,我们会拿出2小时,边吃喝,边聊未来的战略和方向,以及一些天马行空的创意,任何你的想法,只要获得认同,就可以去做。


4. 无限量的水果零食:我们的工作可是很烧脑、很消耗能量的,当然要及时补给呀。


5. 光明的发展前景:作为公司的早期员工,今后的回报和成长自不必说。另外,我一直秉承“联盟”的观念,我们之间应该是互相投资关系。所以,如果工作满1年,你表现不错,但希望去其它领域发展,那么,我跟团队会尽一切所能,用我们的人脉帮你找下家。


怎么样?是不是很动心?


如果你动心了,按照上面所说的方式投递简历吧。


仍然想要说一下,如果这些职位不适合你,圈圈也有一个请求:帮忙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吧。或许你既帮助了我,又帮助了你的朋友呢?



皆个人原创,发文频率不高,但只发干货,所以——

置顶我,是为了提醒自己,埋头努力时,不忘抬头看看


推荐文章
译中人  ·  旺旺集团外贸岗, 20-25k
2 天前
译中人  ·  旺旺集团外贸岗, 20-25k
2 天前
HR新逻辑  ·  第3期!劳动仲裁咨询师
4 天前
HR新逻辑  ·  绩效与奖金激励方案设计.ppt
1 周前
为你读诗  ·  谁家莲花吹散,痴心乱 | 艺术市集
7 年前
健身课代表  ·  等我瘦了,就这么作!
7 年前
ZOL中关村在线  ·  为高画质而生 富士中画幅无反GFX 50S评测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