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就在昨天,周有光先生刚刚过了112岁生日。
然而悲伤是我们的,周有光先生本人对生死并不在意,他曾对此幽默的说“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望老先生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都充满活力。他在晚年曾对朋友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他不仅是思考了这个世界,更是改变了这个世界。
我们这代人对汉语拼音早就习惯了。谁识字不是从拼音开始的呢?
如今中国通用的汉语拼音字母表
但是六十年前,当周有光开始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时候,全国有85%的人不会读书写字。也就是100个人里面有85个不识字,这个比例扩大到全国是非常惊人的。
而周有光和他的团队帮助中国走出了这样的困境。短短几十年间,大幅度降低了中国的文盲率。
这么厉害的拼音是花了多久研究出来的呢?
三年。
一个团队埋头苦干,只花了3年就研究出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汉语拼音。
更酷的是周有光先生在研究语言学之前是搞经济的。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1955年,周有光还在复旦大学教经济。那年10月,他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会议,一个月后会议结束,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
“这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周有光说。1955年,他已经50岁了,而且前半生都在纽约、伦敦各地的银行工作,对语言学只是稍有涉猎。对于很多人来说,30岁转行都要考虑考虑,别提50岁了。
周有光对领导说“我是业余搞语言学、文字学的,我是外行,留下来恐怕不合适。”领导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于是,周有光就留下来了。从经济学界转到文学界。
周有光觉得,既来之,则安之嘛。这个“安”可不是得过且过,而是认认真真工作。从此就踏踏实实研究起了语言。
周老先生提起自己制定汉语拼音方案那段往事时,总会提起一段趣事: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但他觉得这三年花的值。
是不是已经蒙圈了?怎么出现了沈从文?
其实周有光先生和沈从文是连襟。经历过一个多世纪的他,甚至还和爱因斯坦交谈过两次呢。只不过周有光先生回忆起那两次交谈,憨厚的表示“没什么特点”,因为专业知识没什么交集。
“周百科”这个外号送给周有光,算是实至名归。因为他和百科全书的渊源很深。这源于他“知识狂”的性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轻的时候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老师会给学生布置课外书,很多都是百科全书。
他说那时候每天都要读英文报纸。每天看报纸的时候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今天哪条消息最重要?
第二、为什么这条消息最重要?
第三、这条消息的背景知道吗?不知道就去查书,查书先查百科全书。
1980年他参与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当时国内购买力很差,《不列颠百科全书》就压缩成了《简明不列颠全书》。
尽管已经压缩了篇幅,这套《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如今出版30多年,才卖了不到20万部。
尴尬的是,这部书的日文版,在人口远低于我国的日本,刚出版就卖了70多万部……中国人的求知欲让老先生扼腕叹息。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美国的摩西奶奶,77岁开始画画,并且在晚年成为美国著名和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之一。她说:“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
和摩西奶奶一样,周有光先生也觉得年龄压根不是问题。对于变老这件事,别人都说“我老了,我活一天少一天了。”他说“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
图片来源:成都商报
在80岁的时候,老先生决定让生命重新开始,把80岁归为0岁。并且学起了电脑。
计算机传进中国的时候,必须通过编码才能输入汉字。周有光提倡拼音输入法,让汉字过了键盘这道坎。
1988年,日本夏普公司送给老先生一台中文打字机作为答谢,因为他们按照周有光的《汉语拼音方案》研制出了中西文打字机。
从此82岁的老先生开始用键盘写作了。那可是1988年,简直潮到爆表!
周有光教86岁的夫人张允和使用打字机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潮的是,105岁的时候,周有光在新浪网开设了个人博客。这可能是中国最年长的博主了吧。
这位最年长的博主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也很包容,他认为每个时代都会有新词产生,这些新词有没有价值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比如“OK”,一开始是没文化的人才说的,有文化的人不能随便讲,但后来大家都说了。语言的变化不在这个地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中国人一直有个朴素的愿望是,“全世界都说中国话”。实现这个愿望难不难呢?相当难……
周有光的重孙周安迪自幼在美国读书,会说中文但几乎不会写。这让周有光思考中文的国际地位……
全球使用中文的人数不少于十几亿,但这都是中国人。国际上说中文的人实际上非常非常少,少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年周有光受联合国语言学会邀请去演讲,吃饭的时候问工作人员,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中,哪种用的人最多?哪种用的人最少?得知比例大致是:英语80%,法语15%,西班牙语4%,另外1%是俄语、阿拉伯语、中文,中文比俄语、阿拉伯语用得还少。
因而98岁那年,周有光开始倡导“基础华文”运动。
“爸爸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考虑的都是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周有光的儿子周晓平曾这样说。
周有光的夫人张允和是“合肥四姐妹”中的“二姐”,于2002年去世。他们夫妻二人恩爱一生。
第一排从左至右依次是:张充和、张允和、张元和、张兆和
张家四姐妹大家一定并不陌生。她们个个才貌双全。大女儿张元和嫁给了昆曲名家顾传玠;三女儿张兆和便是沈从文的妻子;四女儿张充和则嫁给了著名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周有光谈起过两人长达八年的恋爱过程。他说,与夫人是“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发展,不是像现在‘冲击式’的恋爱,我们是‘流水式’的恋爱,不是大风大浪的恋爱”。
周有光与妻子其实是两样性格。他爱喝咖啡、牛奶和奶茶,她爱喝红茶(祁红和滇红各半)、老母鸡汤。他理智,她感性。 他写理论文章,她写散文、随笔。他搞现 代化、推广汉语拼音、听西方音乐,她则喜欢唱昆曲、写旧体诗。但都有着难得的乐观和幽默感。
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与张允和结婚。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1998年国际教育基金会评选中国百对恩爱夫妻,周有光、张允和成为入选者中年龄最大的一对。对于这张照片,老两口有一联题字:“人得多情人不老 周有光 九十有三”,“多情到老情更好 张允和 八十有九”。
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
Les杂志这样总结周有光先生的一生:
当问及老人对这一生的感触,他将自己的经验归结为自学,将自己和睦而充实的婚姻归结为教养。他一百多年的人生,除了历史强加的动荡之外,平淡而丰盛,充满了令人愉悦的、有活力的自持。
▲《大师》——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编辑:胡睿
资料来源:新浪博客、网易艺术、中青在线、中国艺术报、“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Les杂志”微信公众号、“楚尘文化”微信公众号、“语言学午餐Ling-Lunch”微信公众号、“中国诗歌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