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0323《粤菜好师傅》中的土特产——韶关春笋

农参  · 公众号  ·  · 2025-03-23 10: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导读

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 即日起,农参原“地标日历”栏目改版升级,“土特产趣闻”系列全新开启。本栏目聚焦名著、影视等素材中提及的土特产,拆解特色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感受土特产独特的历史文化与风味魅力。

本期关注《粤菜好师傅》中的土特产——韶关春笋

《粤菜好师傅》深挖了近30款广东明星农产品,讲述了它们帮助当地走出乡村振兴风味路的故事。总决赛之夜,来自韶关大山里的特色食材为星厨战队加料,其中就用到了特色食材韶关春笋。
图片
韶关春笋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得益于丹霞地貌特有的红壤与亚热带气候,形成了"春笋之乡"的美誉。传统种植以农户散种为主,2010年后政府引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规模化生产。2021年,韶关市出台《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春笋列为重点培育对象,建成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产业已实现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全链条升级,开发出即食笋片、笋酱等20余种产品。 {
截至2023年,韶关春笋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超2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仁化县、乳源县为核心产区,形成"丹霞山脚下千家万户种春笋"的产业格局。通过推广"竹林下套种"模式,亩均产值突破1.2万元,较传统种植增收300%。70%的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采用滴灌系统和生物防虫技术,获评"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专题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特色的农产品一定要结合当地的道地美食,只有“吃”才能更好地带动特色品牌的传播和发展。
新鲜采摘的春笋可直接清炒,其爽脆口感与清甜滋味令人回味无穷;春笋还常与腊肉、排骨等食材搭配,烹饪出春笋焖腊肉、春笋炖排骨等经典菜肴,丰富的口味满足不同食客需求。此外,经过加工的笋干、酸笋等也深受大众喜爱,笋干可煲汤、炒制。
韶关春笋凭借"鲜、嫩、爽"三大特质,成为粤菜大师的灵感源泉。"黄金春笋酿"获评广东十大名菜,采用古法盐焗工艺的"五指毛桃春笋煲"登上米其林推荐榜单。创新菜式如春笋脆片火锅、低温慢煮春笋刺身,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此外,韶关依靠20万亩毛竹,开发对接林业资源,2021年实现综合产值2.5亿元。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将成为县域发展主引擎

铁丁:“农业产业文旅”是“文旅产业”和“农业生产”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头雁故事”集锦:每一个品牌都能引领乡村的巨变
“头雁故事”集锦(二):梦想的种子开出了品牌的花
“头雁故事” 集锦(三):产业振兴,品牌强农!

【行业热点】

120个关键要点!深度解读2024中央一号文件
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管理《条例》解读及贯彻措施

《江苏省预制菜及冷链农食产品品牌发展报告》重磅首发!
《中国新茶饮产业供应链创新发展白皮书 》重磅首发!四大看点引发热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