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习小组
这十年,我们好好学习。与习一起进步,一起担当。错过习的前60年,不再错过现在。 本公号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瞭望智库  ·  关公忠义文化:传承千年 历久弥新 ·  昨天  
政治学人  ·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秩序 ·  6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李小鹏、邓小刚、庹震、徐乐江,获任新职务 ·  1 周前  
长安街知事  ·  外交部:中方强烈愤慨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习小组

荐读 | 手把手教你制作一张城市名片

学习小组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1-03 22:29

正文

【学习小组按】


2005年8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第一版“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一篇510字的短文,讨论文化软实力的作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他引用一位哲学家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文化软实力的巨大作用,对国家如此,对地方、对城市也一样。当前,城市间的竞争已经从以往偏重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配置的硬实力的竞争,转向以城市影响力为核心的软实力的较量。打造地方文化名片,也成为不少城市工作的重点。


那么,怎么制作一张耀眼的地方文化名片?今天我们推荐这篇文章,供组员参考。




“最炫岭南风”是怎么刮起来的?


今天,有8个大字在朋友圈里刷屏。


9份报纸的重要版面打破时空局限,组合成一封简约而不简单的邀请函:广州过年,花城看花。


《广州日报》则遥相呼应,welcome to GZ!



这像是一个行为艺术。出人意表,声势“浩大”,并且诚意满满。看微博、朋友圈里的反映,有人“路转粉”,有人直呼惊艳,还有很多小伙伴已经开始惦记广州的虾饺、烧卖、粥肠粉面、脆皮乳猪、白切鸡……


广州过年,花城看花。不知不觉间,这八个字已经深入人心。根据统计,猴年春节七天时间,广州共接待游客1151.0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当人们对春节期间的大城市发出“空城”之叹的时候,“广州式过年”却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这张四处“圈粉”的文化名片,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从广州的实践来看,第一,细心呵护“食材”。


打造地方文化名片,文化积淀是基础。


广州作为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广府文化”意蕴丰富:美在花城,让天南海北的“花痴”慕名而来;食在广州,吸引全世界的“吃货”大快朵颐;而别具一格的岭南民俗、建筑、艺术等则让人啧啧称叹……这些特色文化,让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具备了十足的文化吸引力。


应该说,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这对于打造文化名片而言,提供了“食材”。但有食材,还要培育和呵护。近年来,广州看齐国际一流城市的规划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城市依山、沿江、滨海,城市环境“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市民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四季见花——颜值高,已经成为广州的城市竞争力。



另一方面,凸显岭南特色。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岭南味十足的骑楼街,古朴旖旎的麻石小巷……广州不断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重视老字号、老建筑街区的盘活、利用,传统与现代交融,特色和底蕴凸显,广州这个岭南文化中心,不断升级着自身魅力。

  

第二,精心烹制“大餐”。


广州是我国唯一以“花城”为别称的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

 

“花城看花”,广州固然有气候优势、文化基础,但也与“后天努力”密不可分。可以说,从一朵朵花里,可读出一篇城市治理的大文章。近年来,广州不断推陈出新,以整体思维来统筹布局花卉景观,规划设计赏花配套,并在栽种、维护等方面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擦亮“花城”的金字招牌。


 

再说“广州过年”。近年来传统习俗不遭遇冷落,引起多方担忧。而“广州年”却一年比一年热闹,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既有年俗表演、广府庙会、水上花市等传统经典,又有非遗展示、花城广场灯光秀等城市嘉年华活动。“广州年”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广州式过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味道。

 

此外,还要整合包装。为了做好这道大餐,广州专门设立了迎春花市节庆活动组委会,牵头协调文化、旅游、园林、外宣等部门和市辖各区的力量,同时整合融入社会组织、商业机构,重点打造古城游、花市游、美食游、温泉游等品牌产品。远道而来的客人可以登云山,游珠江,看粤剧红船,观岭南园林,赏岭南水乡风情,甚至到花城广场灯光秀自拍,到北京路买买买,在大街小巷吃吃吃,到长隆玩玩玩……精心烹制的“广州式过年”,已经可以做到老少皆宜,让人尽兴而归。



第三,创新营销推广。


酒香也怕巷子深,“大餐”再精美,也需要卖力吆喝。


城市推介需要突破传统思路,在这方面,广州的尝试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精准。近年来,广州主动“走出去”,把美丽故事讲给各地游客听,以文化交流促旅游推广。比如在2016年国庆节期间在北京颐和园举办“广州民俗风情展——去广州过大年”展览活动,全方位地展示了广州的风采。



国庆期间,游客人山人海,来自天南海北,而颐和园作为人气景点,可以覆盖各地人群——广州城市推介直接对准游客群体,更有针对性。而通过这一案例也足以窥见广州城市推介的“力道”。


其次,创新。为进一步提升“迎春花市”品牌知名度和城市美誉度,在迎春花市节庆活动组委会的推动下,对“花市”宣传推广进行了统一包装,形成了“理念统一”、“主题统一”、“宣传统一”、“形象统一”的推广思路。并从2014年开始,在不同城市宣传推介,向海内外友人发出“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的邀请——遴选20个家庭免费来广州过年,同时选出20个本地家庭作为“东道主”与他们结伴,实现了“体验式”宣传。


第三,灵活。2014年,城市推介宣传主打“北有哈尔滨冰雪节,南有广州花市”。2015年,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五地宣传,南国花船令当地市民眼前一亮。2016年,则突出岭南《船说》特色……宣传推介活动因地制宜,围绕广州特色做文章,体现出了一个“活”字。


今年,广州城市推介更是与时俱进,开拓全媒体渠道打通线上线下。比如此次报纸版面刷屏,传统媒体与网络、微信、H5游戏等打通,读者在哪里,宣传就跟到哪里,用观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打动观众的心。



此外,接地气。


广州的实践证明,越接地气就越有人气。一直以来,广州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都不是简单地喊口号、拉横幅,而是从上到下的充分动员和全民参与。在此过程中,迎春花市节庆活动组委会、旅游局、园林局等职能部门尽职参与,为活动提供基础保障;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南方日报等媒体大幅报道,扩大活动影响;旅游景点、餐饮酒店不分大小,全力保障服务水平,还额外提供免费门票、折扣券给游客;入选的本地家庭、和志愿者、普通市民,也热情参与、积极互动……广州依托全城之力将广州年打造为城市品牌,让越来越多人发现,人就是广州最美的风景。



赴一个美丽之约,爱上一座城市。“广州过年,花城看花”堪称一场颇具新意的尝试,它突破了传统思路,以春节旅游为突破点,让花作为广州最恰当、最给力的代言人,从而打响了文化旅游品牌,塑造了城市形象,也体现了广州的城市软实力、展现了广州的强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