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年,我和朋友在一家面馆吃饭,期间来了一位老者,虽然看上去衣衫有些褴褛,但精神倒也矍铄。
他进来后不停地看着墙上的菜谱,但迟迟未点。大约过了几分钟,他走到我们跟前说:“小姑娘,我不认识字,你能告诉我哪个菜是鱼香肉丝吗?”
当我告诉他之后,老者非常感谢,由于厨师做菜还需要几分钟,我们两个就攀谈了起来。
我说:“像您这个年纪,不要经常吃这样的菜,对身体不好。”老人叹了口说:“我老伴去世得早,前几年,我收养了一个小孩,这不,孩子要吃这个,我又做不出来,因此只好过来买了。”
讲真,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吃了一惊,因为在我看来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人竟然有如此大的善心,真让我和朋友都自愧不如。
老人走后,店主走过来,和周围的服务员笑着调侃道:“字都不认识几个,还出来买鱼香肉丝呢,真是可笑。”
我和朋友听到之后都忿忿不平,但我们并没有上去理论。
一直以来,我们都会用识字的多少来判断文化程度的高低,一个人只要认识的字少,那么他的文化就很低,但事实是这样吗?
我一直觉得,真正有文化的人具有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善良品质。
02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文化”有很大的曲解,他们认为所谓的文化不过是一个人的学识、经历和阅历。判断一个人文化的高低,似乎只看他学历的高低,人生经历的丰富以及对生活阅历的感悟。
其实,真正的文化包括很多层面,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我们完全能够通过一个人的修养对他的品性做出最基本的判断。修养高的人,其品性必然高,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品质藏在他的修养中。
我有一个同事W先生,初识的时候,我对他印象一般,因为他高中肄业,很早就步入社会,而我一直自恃肚子里还有点墨水,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我和W这种人是没什么交集的。
W先生的教养很好,平常和人说话彬彬有礼,进退有度,从不随意打探别人隐私;拥挤的地铁上会主动给老人让座,关门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怕吵到别人.....
很多细节的地方,让我这个自称“多读几年书的人”都自愧不如。
有一次公司组织年度出游,同事买来雪糕分给大家吃,不知道是谁挑头,将雪糕包装袋以一个红旗飘洒的姿态扔到空中,雪糕包装袋一下子被风吹走,于是大家纷纷效仿,导致雪糕包装袋漫天飞舞,到处都是。只有W先生悄悄地把包装袋塞进了自己的口袋,而且还默默地捡起了一些别人的包装袋,也塞进自己的口袋。
而更为难得的是,在后来,看到垃圾桶,他并没有把包装袋扔进去,而是等到出了景区,大家都上车之后,他才悄悄地把包装袋扔进垃圾桶。
后来我和他聊起这件事,他说,大家玩得很开心,他不想扫大家的兴,但他自己不喜欢在景区乱扔垃圾。而他之所以出了景区才把包装袋扔掉,一来是他怕被同事们看见,觉得他做作,二来,他不想因为自己保护环境而反衬出大家的不堪。
我突然觉得,W先生不仅有一种骨子透出的教养,而且有一种难得的智慧,谁又能说他没有文化呢?
03
以前母亲和我讲起一件事,她的单位里有个同事小杜读过不少经典名著,孔孟之道信口拈来,是公司里出了名的知识分子,大家平日对她暗自佩服尊重有加。
有一次段姐因为儿子的语文作业前去请教小杜,小杜瞄了眼题目竟嗤之以鼻:“初中语文题啊!这么简单还要来问我?段姐你可不要瞧不起人啊,我好歹可是985毕业的,要我说,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都是老师瞎掰,这种题不做也罢!”
她的嗓门很大,办公室里顿时一片沉寂,这件事让大家彻底看清楚了小杜的为人。大家从此对小杜有意远离,小杜虽然学历水平高,懂的知识多,但是如此趾高气昂哪里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姿态?
985,211又能怎么样,如果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年学,却连怎么做人的起码礼貌教养都没有,不懂得尊重他人,这样只能勉强称得上有个性的知识分子,并称不上真正有涵养有素质的文化人。
文化无须刻意表现,它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告诉我们,言谈举止如何合理得体,为人处世如何宽和尊重。
真正有文化的人,从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他们的内心宠辱不惊,对自我的定位与判断清晰而准确,因此在人际相处中,才能够谦卑有礼、尊重他人。
04
文化到底是什么?
其实,真正的文化与你的学识没有必然关系,而与你一生中所形成的品质有关系。我一直觉得凡是品行好的人,他们就是有文化的人,也一定会在历史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我觉得可以用三点概括:深植于心的修养,一视同仁的尊重,内心深处的善良。
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三点,那么我相信他一定是个真正有文化的人。
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也不见得有什么文化,有的人,没读什么书,也会具有非凡的气度和修为。
一个人有文化,到底有多重要?
能让生活更有情趣,
能从容不惧孤独,
能时刻尊重别人,
这样的人有着根植于内心的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