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卢克文工作室  ·  如何理解东北 ·  8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2024,会成为里程碑吗?| 参考独家 ·  昨天  
环球网  ·  最新:阿塞拜疆客机坠毁更多细节披露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检方要求判处柯文哲28年半徒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揭秘支配我们生活的数字

译言  · 公众号  · 国际  · 2016-08-24 17:08

正文

先讲一个小故事:心理学家Charles Hofling设计了一个实验,并在一家医院付诸实施。这家医院的值班护士们接到一名医生的电话,要求她们按20mg的剂量为一位病人给药。医生在电话中声称他到医院以后会补签处方。虽然药物包装瓶上的使用方法明确说明了20mg的剂量可能会要了病人的命,接到电话的22名护士中,有21名还是准备按医生电话中的指示为病人给药。而这些护士中,没有一个人见过打电话的医生。


Hofling教授的论文成了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人们对护士如此轻信医生的权威感到震惊。但是其它类似的实验表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比这些护士高明,我们都很听话,尤其愿听专家的话。


从起床的那一刻开始,甚至包括起床在内,我们每天的生活其实就是在做一道道的选择题。吃什么,要不要去跑步,是不是该放纵自己来杯葡萄酒或是再来一份甜点,诸如此类的选择题,让我们总是在我们想要的和我们认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之间纠结。怎么知道什么对我们有好处呢?答案是:专家说……。


我们一个星期平均会收到123条各种各样的建议,其中有来自官方的合理指导,也有关于致癌物的种种耸人听闻的故事。严格来说,这并不是真的,这个统计数据不过是我从网上找来的而已。数字之所以好用是因为它们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同时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让我们就范,唯其是从。



作者:Rosie Ifould   译者:jxncmouse


每天五份果蔬

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人口与健康系的系主任Mike Reyner说:“‘每天五份果蔬’的口号比笼统地告诉人们要‘均衡膳食’有用多了,毕竟有几个普通人能知道所谓‘均衡膳食’的真正含义呢?如果保健知识能够抓住公众的想象力,就更容易对他们产生影响。如果想用恰到好处的口号把这些知识表达出来,则需要同时兼顾艺术性和科学性,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


始于1994年的所谓每天五份果蔬运动,正是这种艺术和科学结合的产物。“英国采用每天五份果蔬的口号是因为美国人也有一个类似的项目,世卫组织的建议是每天400克,比目前英国人均果蔬食用量高出大约50%。”Reyner说。但是世卫组织发现,那些由于饮食导致心脏病和癌症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人均果蔬食用量要高得多——大约是每天十份,其它一些国家的建议食用量也更大。丹麦是600克;希腊则是六份蔬菜加三份水果。所以说,吃五份果蔬会有助身体健康,但也许多吃一些效果会更好。而据估计,大部分英国人果蔬平均食用量只有三份。Reyner说:“按照这种增长速度,我们还得花几十年才能达到目标。”


然而,英国的食品加工业却受益于“每天五份果蔬”的宣传效果,取得了巨大的成长。根据该项运动组织方SUSTAIN提供的数据,英国每年在食品上要花费540亿英镑,其中120亿英镑是花在那些我们认为的健康食品上。SUSTAIN声称:“人们总是迷信食品标签,选择那些有着‘健康’标志的食品”,然而,关于哪些加工食品可以用来补充我们的果蔬食用量,并没有相关的严格规定。当我们自以为是地吃着那些经过加工的水果和蔬菜时,每多吃一份,其实意味着我们可能吃下了更多的盐、糖和饱和脂肪。


妇女育龄上限是35岁

繁殖生物学专家Marry Herbert教授在今年的英国科学节上演讲时对听众说:“在时钟敲响12点之前生孩子,如果我女儿35岁还没生孩子,我会急死的。”


Herbert教授主张女人若想生儿育女就要趁年轻,并用灰姑娘的故事打比方说明其紧迫性,这可能会让一些人大吃一惊,但她并非唯一持这种观点的专家。“我读过一篇论文,文中提到‘卵子最佳使用期限是35岁’。”经济学家Emily Oster说,“多亏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自己的‘保质期’。”


Oster是在撰写《期待更好》一书时,开始对所谓的“生育悬崖”感兴趣的,该书对一些最普遍的(包括有争议的)怀孕建议中提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她发现,关于生育率的主要研究使用的居然是19世纪基于妇女结婚年龄的数据:“夫妇最好一结婚就马上生孩子。研究人员发现在20岁到35岁之间结婚的女人,她们怀孕的概率非常接近。之后会有所下降,35岁到39岁结婚的有90%的机会怀孕。40岁到44岁结婚的,则只有62%的机会。”


是的,怀孕机会的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是40岁之前两组年龄段的差别只有10%,而且这还是在体外受精(IVF)技术出现之前一个世纪的数据。


每天八杯水

每天应该喝八杯水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食品和营养委员会于194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我们每吃一卡路的食物就需要补充一毫升的水。


“这就意味着每天要补充2.5升液体,相当于8杯水的量。”运动学家Timothy Noakes表示,“但是,液体并不一定非水不可。其中大约750毫升液体来自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


每天八杯水是否真的有必要?


八杯水的概念看上去可能没什么坏处,但是它向我们灌输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们都应该多喝水,而且在口渴之前主动喝水才是养生之道。在体育界,这种理念目前正被广为推广。但是,正如Noakes在他的书《水肿:耐力运动中饮水过量的问题》中所写到的,上世纪70年代后期之前,并不鼓励运动员在训练时过多补充液体。正是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各种运动饮料纷纷问市,更多的资金被用于研究推广“饮水科学”。实际上,迄今为止,从未有过体育运动中由于脱水致死的报道,但却发生过几起由于低钠血症或水中毒导致死亡的事件。尽管这些个案并不多见,但却表明了,我们已经糊涂到连自己的身体需要都搞不清了。感觉口渴了,再去喝东西吧。反之,则没这个必要。


女人每天摄入2000卡路里

在纪录片《超重的我》中,Morgan Spurlock的摄影团队走上大街随机采访行人关于“卡路里”的定义。大多数受访者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实际上,卡路里作为一个能量单位,有着五种不同的度量方法。我们最常说的每天2000或2500卡路里,是所谓的小卡。一个人每天所需的卡路里总量中约有三分之二取决于其基础代谢率(BMR)——也就是仅仅为了维持生命:呼吸、大脑功能,血液循环功能所需消耗的能量。除此以外,不论做什么,打个哆嗦或者坐立不安,都会增加我们需要的卡路里的数量,更不用说走路或跑步了。


基础代谢率受体重和身高的影响,而且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活动量都千差万别。既然如此,平均卡路里的准则真的适用任何人吗?“不进行包括非放射性同位素在内各种花费不菲的试验,是很难得到任何精确的结果的。”Nestle承认。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到网上去买个卡路里计算器之类的软件来算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数字呢?“天哪,千万不要”,她说。“如果你一定要买点什么,买台体重秤并坚持使用就好了。对成人来说,他们其实非常清楚自己是不是长膘了。如果是,就需要控制饮食,少吃点儿。这不是什么错综复杂的事儿。只需要知道如何平衡食物摄入与卡路里需要,有一台体重秤就够了。”


既然如此,我们到底为什么还要不厌其烦地推荐平均值呢?Nestle表示,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会严重低估食物中的卡路里含量,对于一份食物到底是多大也完全没有概念,她说,“我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大份的食物卡路里比小份的多,可惜的是,这听起来好像很直观,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小一块饱含芝士的披萨一定比大一点的全麦面包更容易让人变胖。


女人每周饮酒不超过14单位

大部分到了喝酒年龄的人可能都了解每周14/21单位的饮酒标准,不过,现在官方的说法已经略有不同了。最新的说法是,男人每天不超过3到4单位,女人不超过2到3单位。Sarah Jarvis博士说,做出这个调整是为了纠正人们以为可以把所有的单位攒到周末一次喝个够的错误观念。


Jarvis博士相信,如果人们能够坚持照做的话,官方的推荐仍是目前最好的建议。“问题是,人们对酒精的短期耐受性和长期危害之间的区别存在根本性的误解。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喝酒,而且喝六个单位可能都不觉得醉,这并不代表长期而言,这个人的健康不容易受到酒精的伤害。”


Jarvis博士说,尽管人人都知道一杯酒早就不再等于一个单位,大家还是倾向于低估自己喝了多少,尤其是在家的时候。“一单位葡萄酒是110毫升,看起来只有一点点。谁都不会那样倒酒。”她说,“在家喝两大杯葡萄酒,很可能差不多有六个单位,而六个单位已经达到了饮酒过量的标准。当饮酒量达到六个单位时,饮酒者会出现血压升高等生理现象,同时暴力行为倾向也会增加。”


每晚八小时睡眠时间

那些对撒切尔夫人每天只睡四小时津津乐道的人们有必要了解,研究表明普通人每天要睡七到九小时才能保持正常状态。如果一个人睡眠时间总是少于七小时,会更容易感觉情绪低落,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但是,每天睡眠时间超过九小时,同样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睡眠的奇谈怪论比比皆是。半夜12点前的睡眠比12点之后的睡眠更重要?几乎没有证据支持这个说法。有人就此做过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在后半夜睡的人第二天的表现反而更好,从而驳斥了这个谬论。是否一定要在凌晨一点之前睡觉?答案还是:未必!一些历史学家相信“分段睡眠”在过去属于正常现象。Roger Ekirch在他的著作《夜幕降临》一书中对古往今来有关睡眠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很多不同语言的文献资料中都提及“第一次睡眠”和“第二次睡眠”。人们会在两次睡眠之间,起床、做祷告、回想刚刚做过的梦、做爱、甚至去拜访邻居。美国精神健康研究院的Thomas Wehr博士要求他的患者度过一个月夜间没有任何人工光源的生活。实验结束时,所有参与这项实验的患者都养成了一种相同的睡眠模式:睡三到四个小时,醒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再接着睡四个小时左右,根据他们的反馈,此之前他们从来没休息得这么好。


研究表明普通人每天要睡七到九小时才能保持正常状态。总是少于七小时或超过九小时,都会引发健康问题。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是很重要的,那就是要完成睡眠周期的各个阶段,从浅睡眠,到慢波睡眠,再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普通人一个晚上通常约有四到五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约持续90-120分钟。如果睡眠总是被打断,就很难达到修复其状态所必须的相应睡眠。


每周锻炼五次,每次三十分钟

你可能听说过专家推荐的运动量是每周至少五次,每次半小时的适度有氧运动。英国卫生部的官方建议是每周至少150分钟,并建议分成五次进行,每次半小时。但是,在此基础上,还有其它的建议。比如,每周两天或两天以上进行主要肌群强化训练;可以用75分钟的剧烈运动(如跑步,网球单打等)和肌肉强化训练代替150分钟的适度运动。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是两种运动一起上。


“有时候,为了使一些保健信息更准确,会对它们进行改进和完善,但是这样一来就不方便人们记忆了。”纳菲尔德学院的Mike Rayner说,“所以,通常只在这些信息极其过时的时候,才会对其进行轻微的调整”。


即使你的运动量达到了推荐的标准,可是接下来你却开着车去上班,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九个小时,那运动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的一份评论指出:“每天平均运动30分钟,对于某些甚至是大多数人而言,也许并不足以预防不健康的体重增加,但可能也有些人是例外。”


孩子看屏幕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

在对孩子们沉迷于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或上网普遍担忧的今天,关于屏幕时间长期影响的研究却少得惊人。并不是说这个领域的研究完全空白,只是这些研究过于分散,样本大小和数据质量也良莠不齐。这也是那些耸人听闻的研究结果更容易大行其道的一个领域。(比如说,2009年,Aric Sigman教授声称社交网站可能导致社交隔离甚至诱发癌症)。


久坐会影响身体健康,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虽然没人会担心孩子们每天看书时间超过2小时,所以,更大的难题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是否应该限制他们面对屏幕的时间?


今年八月,一个名为英格兰公共健康中心(Public Health England)的政府组织,发布了一份简报。该简报对现有的关于儿童身心健康情况的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千禧世代研究”。该研究收集了来自11000名五岁英国儿童的母亲的报告,并在两年后也就是当这些孩子七岁时再次收集报告,从而取得了目前最大的数据样本之一。这项研究发现:在五岁时看电视达到或超过3小时的儿童,在他们七岁时出现行为问题的比例比看电视时间少的孩子高出1.3%,但研究并未发现玩电脑游戏与行为问题之间存在关联,而且没有发现看电视或玩电脑的时间与情绪问题、多动症及注意力分散、同伴关系问题或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关联。


因此,我们是否不用再为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断缩短而忧心忡忡,而是应该对新一代数字原住民们用手机轻松地解析信息的方式以及他们掀起的改变世界的网络起义击掌惊叹呢?现在就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这个领域太新了,关于因特网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现在下任何结论,无论是过于悲观还是盲目乐观,都是轻率的。”,新近出版的《比你想的更聪明》一书的作者Clive Thompson说。也许不要着急寻找确切的答案,运用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判断,找出于孩子于我们自己都最理想的解决之道才是更好的选择。




如今,数字时代发展得非常迅速以至于我们想用数字衡量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然而在我们还没有认清楚我们的身体需要究竟什么的时候,跟随自己内心的感受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扫描二维码关注译言,获取优质译文资源,享受优质便捷的即时译服务。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译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