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张小北  ·  //@严锋:2023年,一个叫不显名的基金会 ... ·  4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毒液:最后一舞》带动周票房上涨70% ... ·  5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中视科华有限公司北京技术服务分公司 ·  5 天前  
电影工厂  ·  岛国拍绑架play,果然是一绝!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CCTV-17《新乡村》:乡村振兴的视听史诗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24-10-02 14:38

正文

文|竹短
《新乡村》不仅仅是一部反映乡村振兴实践的纪录片,更是一首献给广袤中国乡村和全体中国农人的赞美诗。

中国人的根扎在乡土上。
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辛勤耕耘,用勤劳的双手耕种出丰收的粮食,让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大国仓廪实衣食足。正因心中总有一丝关于乡土的情绪暗暗涌动,乡村成了每一位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后盾。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劳动,到“熙然铁兽往来奔”的现代农业;从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到携起手来集体经营的强村公司;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作息,到绿水青山带笑颜的生态文明画卷……中国乡村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历史性巨变,值得站在此刻回望、追溯、总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推出口述史纪录片《新乡村》,以史诗化的笔法述说中国乡村吐故纳新、缔造辉煌的历史进程,以全面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就的视听化记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文物资料佐证,纵向聚焦沧海桑田变迁史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在短短75年里,中国乡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展现出欣欣向荣的中国式现代化景观。

《新乡村》首先充分挖掘历史资料,择取最具代表性的文物、照片,聆听历史亲历者的真情讲述,带领观众一同回味峥嵘岁月的点点滴滴。
宝塔山下、延河水旁,几张照片的轮番闪过迅速勾勒出延安梁家河村的旧时容貌与时代新颜。“一到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生活特别困难”“那个时候靠天吃饭,下雨下得少就没有收入”“这个地方是广种薄收”……上年纪村民口中那个“靠天吃饭”的小山村,如今已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乡村。平地种玉米,山上种苹果,如今的梁家河村已实现了作物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2023年仅苹果产业就带动村民增收495万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

挑担修淮河,男女齐上阵,一段珍贵影像资料反映着1951年“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繁忙景象。在王家坝治淮英雄李秀英、刘克义、刘家成等人的口中,当年淮河的汹涌与两岸群众的斗志都被表现出来。如今,这条曾经屡屡泛滥成灾的淮河,已经在井井有条的治理下成了山青水绿的重要水道,润泽两岸、造福四方。
用文物、资料、口述来回忆起乡村的旧貌,纪录片“一老带一新”的模式创新,目的在于突出中国当代乡村的新模样,在纵向的对比中深刻突出乡村振兴事业的伟大成就。
内蒙古赤峰,驰名草原的敖汉小米正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走向全国,引起更广泛的“美食影响力”;四川德阳,环抱三星堆遗址的三星村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完成村容整洁、村风文明、产业兴旺的华丽转身;青海玉树,地处三江源核心区的治多县牧民们随手拾起道路两旁的垃圾,宣讲绿色环保理念,让“万里长江第一县”的山更青、水更绿;浙江杭州,永安村的乡村CEO们帮助村集体成立公司,以更完备的公司治理体系带动集体收入成倍增长……

在纪录片里,百废待兴的苦日子与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被充分对比,新乡村的“新”无需多费口舌的解释,便在镜头语言和百姓讲述中跃然眼前。但这种崭新面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克服艰难险阻擘画的新篇。
纪录片如实记录下新乡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解决的思路,这不仅在叙事层面突出了更强的可看性,也展示出当代农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底色。菖蒲塘村的猕猴桃种植初见成效,但致富道路却总被作物溃疡病所阻拦。今年72岁的丁清清不断外出考察,经过无数次“土实验”发现了嫁接的方法,将相关技术手把手教给村民,打出一张“科技育苗”的金字招牌。
聆听百姓声音,横向遍览华夏大地新发展

延续饱受赞誉的《土地》系列纪录片口述历史风格的讲述方式,《新乡村》仍然邀请乡村剧变的亲历者们亲口讲述自己见证、经历的乡村振兴故事。不摆大道理,纪录片用农人听得懂的朴素语言和特色乡音,深入浅出地讲述出新乡村的新景象。
“我的基地是2009年开始种植的,是跟着市里的水土保持工程,才知道有这么好的项目,到现在是12年了。今年产量估计在20万斤左右,现在是采摘的季节,采摘工人这两天多的时候有50人,少的时候也有30~40人,都是周边的老百姓。20万斤的鲜果大概能加工出7~8吨的山茶油,产值大概是100万斤。”在江西庐山华林镇油茶种植户宋从楠的口中,我们既听到来自老百姓的产业振兴生动实践,也听到政府主导生态保护的绿色发展思路。
看到一部分乡亲发展得很好,其他老百姓才跟着一同实践起来,这是乡村最朴素的发展之论。当亲身实践的乡村产业大户们现身说法,用农民们听得懂的话来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纪录片便以点带面地将振兴思路传播到更广大的乡村田野中,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三农”报道领域的生动实践。

纪录片所选取的案例大都带有极强的典型性,而亲历者的亲身讲述则成为这段发展史的一手史料。从案例抽象出经验,将经验凝结成理论,《新乡村》用镜头记录下的历史变化并不仅仅产生着普及与宣传作用,更以其遍访大江南北的宽阔视野,成为一册有关乡村振兴记录的珍贵视听史诗。
从北到南,从草原到海边,《新乡村》的脚步遍布祖国各地,其中的画面便成了中国当代乡村的缩影,将最具代表性的乡村发展新模式呈现在电视荧屏上,让更多人得以见证新时代中国乡村的现代化景象,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园田居生活充满向往。
具象的美好,其实早已吸引来一批“外来者”。纪录片对青年一代扎根乡村建设着墨不浅,聚焦外部变量对新乡村发展变革的推动。

院士谋策农桑兴技艺,学人试锄邑里变科场。大理的科技小院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带领学生们在洱海边扎下脚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农民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增加收益,让洱海的水变得更加清澈。从北京到大理,从学术殿堂到阡陌田畴,每一种空间和时间的变换都是流水踏歌、步履千年的长行,纪录片对青年一代重新走进乡土的关注,隐喻着乡村振兴的血脉赓续与火种传承,将以年轻人的行动为新乡村建设接续力量。
跟随领袖脚步,深刻谛听时代脉搏强盛音
值得关注的是,纪录片的每一站都跟随领袖脚步,我们在纪录片中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农民情结和真挚为民情怀,也在纪录片的视听讲解中对重要论述、重要理论加深了理解。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赓续农耕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结合片中的具体故事,纪录片把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挂念的乡村发展故事讲解出来,将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情真意切地铺陈开来,把“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方法推广开来。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理论皆表现着大国领袖对土地和乡亲的深情厚谊,纪录片把握住“情”的本质,将这些来源于实践的重要理论再度用于实践中,记录下峥峥跳跃的时代脉搏。
中国的乡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乡村的脉搏也会持续跳动下去,因而《新乡村》的口述史并非完成时,而是进行时。每一期节目、每一个案例,纪录片都呈现着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这充分表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乡村将迸发出更强大的能量,让更多生活在其中、享受其成果的中国人民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是时代之幸,亦是中国之幸。
用口述史的方式记录下一段伟大实践,用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诠释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愿景,《新乡村》不仅仅是一部反映乡村振兴实践的纪录片,更是一首献给广袤中国乡村和全体中国农人的赞美诗。在国庆期间播出,节目彰显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家级电视台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请点赞”“在看”第一时间接收行业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