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异形:夺命舰》是《异形》系列的最新作品,虽然面临诸多争议和挑战,但依然凭借其独特之处吸引了观众的关注。文章回顾了《异形》系列的历史,从最初的创作背景到新的导演和演员,以及电影中的设计和幕后故事。同时,文章也详细描述了《异形:夺命舰》的剧情和特色。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异形:夺命舰》作为《异形》系列的最新作品,尽管有争议,但依然有其独特之处。
电影受到原作的巨大影响,同时也有新的设计和元素。导演费德·阿尔瓦雷兹的执导备受关注,电影的剧情设定和惊悚氛围的营造都令人印象深刻。
关键观点2: 《异形》系列的历史回顾。
文章回顾了《异形》系列的发展历程,包括最初的创作背景、剧本创作、导演和演员的变迁,以及电影中的设计和幕后故事。
关键观点3: 《异形:夺命舰》的剧情介绍。
电影围绕坠入太空的异形展开,讲述了一段紧张刺激的逃亡故事。同时,电影中也融入了《异形》系列的前传元素,为观众带来了熟悉又新鲜的感受。
关键观点4: 《异形》系列的设计理念和幕后故事。
文章提到了《异形》系列的设计理念,包括怪物的形象设计、场景搭建等。同时,也介绍了幕后的一些故事,如异形破胸场面的拍摄等。
关键观点5: 《异形:夺命舰》的影评和观众反应。
文章提到了观众对《异形:夺命舰》的反应和评价,包括一些争议和批评。同时,也提到了电影中的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和角色。
正文
尽管片方手动分级,用醒目的红色大字在海报上标注“未成年人谨慎观影”,影院也纷纷设立“15禁”的警示牌。
但这部难得的一刀未剪,还是遭到了某位家长的投诉三连:退票、赔偿、体检。
时隔7年,曾经的恐怖科幻天花板回归,寡淡无味的暑期档终于有硬菜上桌——
因为每个人的社会经验和审美趣味不同,所以同样的银幕信息对不同观众产生的心理刺激,是非常主观且天差地别的。
若以系列首作的恐怖等级为衡量标准,免不了失望而归。
但《异形:夺命舰》所营造的幽闭感、屏息感,还是可圈可点的…
目前,有14万人给出评价,分数虽然降了0.1,但对一部恐怖片,尤其是大银幕恐怖片续作来说,已经相当难得。
另外,《夺命舰》的票房表现也很亮眼,以绝对的优势领跑票房榜,内地票房预计将突破7亿大关…
2022年,20世纪福克斯的另一个经典IP《铁血战士》,在hulu播出了第五部作品,原本不被看好却意外收获一波好评。
这件事促使20世纪福克斯转变了《夺命舰》的发行计划,转而瞄准大银幕…
《异形:契约》之后,该如何给这个IP续命,令20世纪福克斯头疼不已。
一方面,颠覆性的美学风格、融合宗教哲学的世界观,对导演及编剧的要求极高。
雷德利·斯科特、詹姆斯·卡梅隆、大卫·芬奇、让-皮埃尔·热内,每一位都是名留影史的人物。
左起:雷德利·斯科特、詹姆斯·卡梅隆、大卫·芬奇、让-皮埃尔·热内
再加上20世纪福克斯经营不善,债务如山,导致《异形》系列陷入停滞状态…
直到2021年,迪士尼收购福克斯后,才在雷德利的推荐下,确定了《夺命舰》的导演人选——来自乌拉圭的
费德·阿尔瓦雷兹。
2013年,他因翻拍山姆·雷米的经典恐怖片《鬼玩人》而受到广泛关注,之后执导的小成本惊悚片《屏住呼吸》和美版《骇人来电》都很出圈。
现在看来,作为《异形》系列的第7部作品,《夺命舰》虽称不上惊艳,但有惊喜、有情怀、有名场面,在尽可能降低观影门槛的前提下,完成了一出惊悚好戏…
估计费德只看到了那句Don't fuck up(别搞砸了)
2122年,一艘隶属于维兰德公司,装载着2000万吨矿石的货船“诺斯特罗莫号”,在返航途中接收到一个求救信号,7名休眠的船员被唤醒。
船员的劳动合同中有规定:
若接到来自智慧生物的通讯,必须前往信号源调查,否则视为违约,一分酬劳都没有。
他们追寻着信号,在一颗荒芜的星球上,找到一艘巨大且形态诡异的宇宙飞船。
当船员蕾普莉
(西格妮·韦弗饰)
意识到,货船接收到的不是求救而是警告,为时已晚。
一名船员遭遇不明生物的袭击,返回船舱后不久异形破胸而出,一场太空杀戮拉开序幕…
影片结尾,她把异形轰到太空中,然后登上逃生飞船,躺入了休眠舱…
20年后,维兰德公司找到了这只异形,并把它带回宇宙空间站,进行秘密研究。
没想到,异形的生命力极其强悍,竟然能在真空的宇宙环境中存活下来。
不久后,几名计划摆脱维兰德公司剥削的年轻人,发现并私自登上了空间站。
他们的目的是寻找休眠舱,因为抵达最近的一颗宜居星球大概需要9年时间。
但在提取冷冻剂时,他们意外触发警报,导致温度升高,唤醒了抱脸虫军团。
《夺命舰》并没有像《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一样,丰富该系列的世界观、追溯人类的起源,而是讲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异形故事。
比如《屏住呼吸》:一栋老房子,三个毛贼,一名眼盲但身手矫健的退休老兵,费德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声音把控节奏,达到了让观众与角色同呼吸共心跳的银幕效果。
而《夺命舰》闷热潮湿、一片死寂的空间站环境,非常有利于惊悚氛围的渲染。
有一场戏,是女主角一行三人设法通过伏满抱脸虫的房间,前往空间站的另一端营救同伴。
他们在不发出声音的同时,还要调整心跳,避免体温升高,引起抱脸虫的注意。
这次疾速逃亡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跳,狠狠输出了一把危险的临界感,让人大气不敢喘一口…
45年以来,它已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符号,不断为电影创作者们提供灵感,并持续引领着恐怖片和科幻片两个类型前行。
它开创的美学风格,即便放在今天,依然不过时,依然先锋独特。
其实,恐怖、绝望、窒息,是《异形》最不值一提的优点,这个系列还有许多超前概念,生猛且深邃…
1971年,穷困潦倒的编剧
丹·欧班农
,创作了一个名为《星际怪兽》的剧本。
他拿着这29页的剧本,找到了后来的“B级片之王”——罗杰·科曼。
罗杰表示,这是个大预算剧本,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建议丹试试能否拉到更大的投资…
在卖出剧本前,丹提出一个硬性要求:必须请
汉斯·鲁道夫·吉格尔
来设计剧本里的怪物。
吉格尔来自瑞士,是一名超现实主义画家、雕塑家、设计师。
他深受古埃及文化、宗教及神话的影响,创作的对象多是机械与生物的结合体,暗黑而冷峻。
吉格尔为《沙丘》制作的概念图
制片公司并没有点头,最后丹自掏腰包,预付了1000美元报酬,请来了吉格尔。
但另一个资方,也就是20世纪福克斯,对吉格尔的设计稿颇为不满,当场炒了吉格尔的鱿鱼。
紧接着,原定的导演因为不看好这部电影,向资方递出辞呈,项目陷入停滞状态…
彼时,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大获成功,大大激发了雷德利对科幻片的创作欲,最终才接下了这个八字没一撇的项目。
不过预算少得可怜,只有450万美元
(后来追加到1000万美元)
…
《星际怪兽》褪去一身B级片气味,有了一个更不安也更响亮的名字:《异形》。
比如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卢卡斯的《星球大战》…
于是,一个闷热潮湿、阴暗腌臜、潜伏着丑陋生物、充满猎杀与逃亡的殖民货船被创作出来。
而实景搭建的片场狭窄逼仄,可想而知拍摄《异形》对于雷德利来说,是多么煎熬的一次创作体验…
一部讲怪物入侵的电影,怪物的形象当然是重中之重,直接关乎影片的成败。
吉格尔的一副作品,让雷德利茅塞顿开,他当即拍板决定:就这么来!
异形的官方名称叫Xenomorph XX121,被人戏称作太空蟑螂或太空大白鲨,社会结构类似于蜂类、蚁类,是凶猛的掠食性生物,直立身高有两米多,同时是典型的繁殖癌。
对这一设定的细节化呈现贯穿了《异形》系列,数次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点。
比如《异形4》中,蕾普莉正是用血液在飞船窗户上腐蚀出一个窟窿,才借助强大的气压
将异形吸出窗外…
而在《夺命舰》中,导演费德延续了这一传统,从强腐蚀性的异形血液上做文章,拍出了令观众直呼惊艳的一幕。
《夺命舰》中出现的新异形官方代号为“后裔”,由真人扮演。
饰演者名叫罗伯特·勃洛克茨基,是罗马尼亚的一名篮球运动员,身高231cm。
其实,雷德利在拍摄79版《异形》时,也用到了真人——一名来自尼日利亚,身高218.4cm的留学生。
真正让《异形》名留影史的,是异形从船员凯恩
(约翰·赫特饰)
体内破胸而出的画面。
20多岁时,他患上了严重的克罗恩病
(一种肠炎)
,发病时腹部疼痛难耐,就好像有东西要从肚子里钻出来一样。
一开始,幼体异形的设计类似于一只无毛鸡,看起来既不危险也不灵敏,甚至有点蠢。
在雷德利的建议下,吉格尔汲取了弗朗西斯·培根画作的精髓,创作出了一种没有眼睛、长满金属利齿、形似蠕虫的恶心生物。
此外,异形破胸场面出现的人体组织,其实是剧组从屠宰场购买的动物内脏。
当时,拍摄现场气温很高,这些内脏很快就变质了,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腥臭。
开拍时,血浆溅得到处都是,所有演员都被吓懵了,其中演员维罗尼卡·卡维特
(饰演船员兰伯特)
被喷了一脸血,下意识后退还摔了一跤。
见导演没喊cut,维罗妮卡忍着疼站起来,走入镜头继续表演。
演员们的真实反应让这可怖的一幕变得更加可信,但对演员确实挺残酷的…
《异形》的诸多设计都含有强烈的性暗示:抱脸虫的外壳
(最初的设计是两瓣)
、寄生过程
(将胚胎注入宿主的食道)
,以及飞船通道
(形似女性Y道)
和异形破胸的出生形式等等。
而影片中的神级隐喻,不仅讨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预言了时代命运,还在今后的45年里持续焕发新生,映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