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胡侃升学
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有价值的资讯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进出口银行  ·  助民企 赋新能 | ... ·  2 天前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胡侃升学

走过2019 ⑲ | 中等学生挤进广外,我们的经验可以复制

老胡侃升学  · 公众号  ·  · 2019-10-23 18:50

正文

欢迎加入老胡侃升学微信群

长按二维码加老胡助理微信拉群

老胡2020小升初群

老胡2021小升初群

老胡2022小升初群

老胡小低年级群

老胡2020中考群

老胡2021中考群

老胡2022中考群

上面7种年级群只需加入一个即可




1

《走过2019》系列征文由2019届小升初亲历者撰写,栏目发起之初衷,一是为了纪念走过的2019,二是为了给后来者一些参考。


走过2019 ①丨尘埃落定,“义忠仁”你就在这里
走过2019 ②丨五下沦陷,我们直接拼课外刺刀突围!
走过2019 ③丨拒当“小白”!从焦虑老妈到高级玩家的进化之路!
走过2019 ④丨一个小扇子党的七条忠告和三点教训
走过2019 ⑤ | 七个一等奖换来四豪一神!他选心之所向!
走过2019 ⑥ | 从二线到一线,11张票见证普娃涅槃!
走过2019 ⑦丨惨痛教训!别让你的无知,害了孩子!
走过2019 ⑧丨没有一张豪门票,从TY直通神学院!
走过2019 ⑨ | 三个月从285到296,没有鸡不成的娃!
走过2019 ⑩丨小升初,在碾压成渣的道上重生
走过2019 ⑪丨六上下车学霸:为自己的选择,全力以赴!
走过2019 ⑫丨一位小升初项目运营经理的复盘手记!
走过2019 ⑬ | 120天逆袭豪门!来自小牛娃妈妈的三个建议
走过2019 ⑭丨 不吃鸡腿不熬鸡汤,最终拿到5张票
走过2019 ⑮ | 投了8次简历,终于等来学校召唤!
走过2019 ⑯ | 无心插柳,佛系母亲成功把孩子送进副帮主
走过2019 ⑰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四大豪和神学院的流水账
走过2019⑱丨小青蛙的副帮主逆袭之路

原文标题


我们的经验可以复制

——一个中等的学生是怎样挤进广外的

by 木子李


每个面临小升初的家长和孩子(特别是家长),都是经过煎熬、磨炼和洗礼的人,无论最终去到哪个学校,都是成长得更快的一群人。我和女儿都在踏进目标学校的那一刻,庆幸我们选择努力,选择拥有选择的权利。


2019届的小升初早在7月就已结束了,看着女儿在自己喜欢的学校里快乐学习与成长,我觉得还是应该将自己的经验与教训与正在接受煎熬的家长分享一下,希望能让正在备考小升初的家长们减少焦虑,提供一点有用的信息。



经验教训摘要

1、小升初一定是先考父母,再考孩子;
2、制定多级目标,做好保底工作,放手去博;

3、感谢前期不要你的学校和自己的努力,最好的选择往往在最后才来;

4、 小升初拼的是长期的知识积累,不仅是五六年级的积累;

5、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背景情况

先说一下我家孩子的背景信息,再说一下我们的经验教训。我们一到四年级就是放羊,课外除了跟几个同学一起拼了个英语口语班,从不参加任何补习班,兴趣班(跳舞、钢琴、画画、乒乓球等)也仅限于兴趣,没考级(除了钢琴业余五级)、没任何奖项。


五年级身边的家长谈小升初多了,在孩子半推半就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数学拓展,语文则在五下开始找一对一老师恶补。英语继续与同学拼小班,找了个有经验的老师,兼顾课内与小升初进行拓展。课外唯一有一点亮点的成绩是五下参加区和市里的英语绘本比赛,拿了个市一等奖。英语拓展比起其他两科,稍有点成绩(自己跟自己比,跟牛娃比也不算是成绩),2018年10月KET130分(132分优秀)。五下、六上的课内成绩均是293分(据传海珠区2019届五下六上均在295以上的孩子有3000多人),在学校没担任班长、大队委等重要职位。我家孩子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孩子。


小升初历程

我很清楚我家孩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所以从五上开始,我就开始泡各种群,向机构和有经验的前辈取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的策略是:制定多级目标,做好保底工作,放手去博。

01

择校目标

ze xiao mu biao


我根据各机构提供的往年数据,大致规划了三个层次的目标。

我们择校标准有三个,一是必须是个 好学校 (成绩要好,具体而言是至少是区重点,软硬件要不差,也许在学霸眼中根本算不上什么好学校); 二是 离家近 ,孩子不想住校,除非是向往的一线或豪门,可以搬到附近住,其他上学时间用公交从家到学校超过30分钟的学校均不考虑(我不是全职妈妈,孩子必须自己上学); 三是 饭堂不能差 (孩子在长身体,且我家娃挑吃,不喜欢吃的,宁愿不吃)。结合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我们择校标准,拟定的三个层次的目标学校包括:

理想学校 :GW(可遇不可求)、一线民校中的金店和LZWSW课改班(不是某江校区,那里太强了去不了);

争取学校 :区一线公校和准一线公校重点班,具体是WZ、NW、JW;

保底学校 :二类民校NWSY、ZHSY、LZWSW次重点班、HS次重点班、其他外语学校重点班。

因为女儿喜欢外语,所以外语学校也是重点关注的。HS的院士班实在不敢想,因为它的重点班比部分一线还强,而且交通对我们来说也不方便,虽然距离不远,另外它家的饭堂实在不怎样;JW离家近,走路上学就20分钟,所以成为重点目标。TW,我也很喜欢,而且我们公司在天河区,是区里的重点企业,每年有几个政策性照顾的区属学位指标。我研究了很久,发现天外不属于政策性照顾的区属学位的学校,而且也只招天河区的学生,只好放弃。

02

投递情书

tou di qing shu


广撒网,努力表白!

广撒网我也不是乱撒的,也是围绕着目标来撒,有些即使要了我们,我们也不会去的学校就没去折腾和投简历,比如白云区和从化的学校,哪怕是准一线的,也没有投,也没参加相关的活动。我们是六上成绩出来后(大概是1月中),我才帮娃做好JL的。当时一直在想,娃实在没什么特别之处,与其在五下和六上成绩出来前去浪费时间MK,还不如拿来练内功,况且我们想去的学校要么是自己组织MK的(后来才发现自己不智,真是后悔,这是后话),要么是拼校内成绩的。六上结束的寒假,我一口气投了N多学校,包括市前6的好学校,从农讲所的SS到小北数字系列的两家,然后去了TS,海珠区的HS、WZ、JW、NWSY、97、41,越秀区的TY,浴室,7,16,荔湾区的ZG、LY、XG GY、长堤那边的ZG学校……

03

努力奋斗

nu li fen dou


接着是漫长的等待,JL都石沉大海……在5月前,参加过WZ、HS、41、NWSY的活动,娃凭着校内成绩拿到第一张票NWSY。这时,我就比较不焦虑,因为有了保底。后面有了JW白金班(根据往年经验,娃的成绩应该可以进钻石班,这个班中考的平均分也700+),心里就更踏实了。此时,我们已站超越“保底学校”,手拿“争取学校”的票朝“理想学校”迈进。

5月,找了个朋友,好不容易将娃的名字塞进红姐姐的活动名单(真是拼爹拼回来的机会),可惜娃的成绩不够,伤心地与金店告别,退出金店的Q群。六一儿童节,LZ派大礼,可是我们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如HB说的:“我朋友在顶尖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部任职,跟我说起一件事:该公司,追捧者多,每年招聘季,数千人登记资料,追逐数百职位。受政策与人力所限,资源部只能依据登记资料,择优挑选求职者分期分批面试,不可能做到所有人100%入围,而且所有顶尖同行公司都是相同做法……”虽然HB强调“没到收官阶段,谁又说得清楚机会?”(事实也确实如此)。

但娃的同学已去活动完了,校内成绩没我们好的也有机会去活动……心情到了低俗。理想学校,基本告终,只剩下GW了。这时NW又给了我一张票。我有点名校情节,心想如果NW早点给我票,我就不再折腾了,毕竟NW比JW名气和成绩都好一点(其实JW也很不错,孩子爸爸一直跟娃说他觉得41最好,离家很近,中午可以回家吃饭睡觉……)。但女儿说她喜欢JW,她要去外语学校。我还是说服了自己让女儿选她喜欢的学校,毕竟任老师(女儿课外辅导班的老师)说得对让孩子选,因为去读的是孩子自己。


6月底知道娃有机会去考GW,毫不犹豫地报了PDH的外校冲刺班。但问题又来了,到底全力以付冲刺班还是保守点应付期末考试?几经权衡,我们决定全力以赴GW备考。

于是在6月底到的那段时间,我们每天晚上都在备考GW的复习中,学校的期末考仅靠课内复习(期末考后来证实考得很差)。在备考期间,女儿也很配合,不再跟我计较自己有多累,要求多休息。期末考完,别人都去旅游和放飞了,女儿却天天跟着品家的节奏自行复习和刷题。我白天上班,晚上查检并讲解英语,爸爸讲解数学和百科(经验分享,必须发动全家的力量,一个人力量有限。对爸爸,我的经验是要发挥他的优势科目,并将要做什么达到怎样的效果说清楚,他能执行到位)。

在PDH上课,每次课都有测验。我每次总是偷偷拍下全班的成绩,自己算了一下,女儿在每次测试中,基本上总分都是前10%左右,在1/8的边缘……根据抽样概率,女儿的成绩在考得上与考不上之间……这是最纠结的状态。我告诉女儿,我们必须再努力……当拿到录取通知书,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而女儿虽然表面故作镇定,但我看得出来她还是很自豪的。

到此,我们的小升初完美收宫,我们终于一步步从保底学校、争取学校拼进了理想学校。
经验教训

1、小升初一定是先考父母,再考孩子。

这句话,无数前辈说过了,但没有经历过,没有切肤之痛的人是无法体会到这句话的含量。除了机构常说的简历要家长帮忙做和投,信息要家长去收集和评估,活动要家长报名掏钱、接送,等等之外,我还真心想说,活动机会(不仅信息、不仅报名,你懂的)、名额等等都是要家长去拼的。我有几次惨痛的教训。


根据2018年以前的经验,部分学校,只要泡在官方群里,分数超过290都是有机会活动的。 我在五上的时候就混在群里,并且严格根据官方的要求填写各项信息,按时冒泡、PMP……一直在默默地等待群主号召,也傻呼呼地相信学校官宣: “我校严格遵守教育局规定,没有……”。淡定背后的逻辑是: 一是学校都是自己组织活动,二是有线人可以帮上大忙。


直到某校开始活动,我才傻了眼。 不是说好了一定会让我参加活动么? 我急忙找线人,强行将我家孩子名字塞进后续的活动名单中,我们才有机会参加后续活动。 但因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成绩是强通货)我也不愿意给大笔的赞助费……,最终还是某校无缘。 还有择校,也是需要找人帮忙的——某老师说: 孩子成绩好,拼娃; 孩子成绩不好,拼爹。


2、制定多级目标,做好保底工作,放手去博。

这一点历程里说得比较多,这里不再多说。

3、感谢前期不要你的学校和自己的努力,最好的选择往往在最后才来。
我有个同事孩子很优秀,校内成绩双297以上,很早就定下来了去越秀区某重点学校的重点班,然后她就安心的过日子,我羡慕得不得了,特别是自己在焦虑时。现回头想想,当初NW和WZ随便一间学校的重点班要了我娃,我也会停止折腾的,毕竟小升初这个过程是很煎熬的。

但我的经验及前人的经验(很多人也是这样告诉我,但我不信):不用焦虑,6月后机会还很多,6月前各校选择的很多都是帮学校去参加各种竞赛和冲中考状元的苗,6月后还是有很多候补机会的。孩子班上的很多同学,6月前都没拿到理想的票,但后来一起拼小升初的都去了我列出来“争取”和“理想”这两个层次的学校。所以,感谢前期不要你的学校和自己的努力,最好的选择往往在最后才来!

4、小升初拼的是长期的知识积累,不仅是五六年级的积累。

我们在课外辅导班,老师说GW的考试其实重点是考数学和英语,百科题只是干扰项,因为大家都基本不会,拉不开差距。进到GW后,我发现真的不是这样。GW校训“博学、雅正、融和”,“博”是其中重要一点,要培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技能、“雅正端品通古今,博学知至览中外”的学生。根据这一理念,选拨考试加入百科一点都不奇怪。

我家娃喜欢看书,她学习属于那种不求甚解的人。从小做事不太专注,喜欢每样东西都学一下的孩子。我们随着她的性子,不太强迫她某一领域要专注和特强,别人在学家上课时,我们就在家看各种书,从《HOW&WHY》百科类书籍、JK罗琳的《哈利*波特》、《飘》、《穿越唐朝指南》、《中国服饰研究》、《小王子》,到阿加沙侦探小说、燕子号系列等书籍,小学阶段(哪怕在五下六上这些阶段都坚持每天读课外书)五年半下来,看了超过1000本书,一本书以10万字计算,阅读量是超过我的。大家一直说喜欢阅读的孩子成绩一定不错,小学阶段这个阅读量跟课内成绩没有一毛关系(她的语文也不高分)。

但从考GW的复习资料和题来来,这个阅读量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复习资料里很多乱七八糟的百科题,她居然是知道的,而且背起来也比较快上手。在品家每次课的考试来看,她的百科和英语是她的优势科目(数学是拖后脚科目)。不要以为别人上了几周的冲刺班考上了GW,就以为是全是冲刺班的功劳(当然冲刺班是很给力的)。成绩的背后更多的是日积月累。我羡慕别家孩子的聪明,我家娃只能一点一滴来积累,只靠1.5年的课程拓展无法冲进一线民校。

5、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最后这一点体会我觉得很重要。虽然口头上大家都知道,但心能做到么?A学校和B学校怎么选?一般家长都会忽略这一点(我也是,记得我的三条择校标准么?对,没有合适这一条!)。便幸运的是,我们去到合适的学校(当然GW是很好的学校,但我庆幸的是它是合适孩子的学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