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申万宏源研究
发布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研究成果,沟通证券研究信息,交流证券研究经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证券报  ·  8天,超23亿人次! ·  15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冰雪迎春!室内雪场年味浓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新纪录!霸榜热搜 ·  3 天前  
证券时报  ·  俄乌突发!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申万宏源研究

走近申万宏源研究人 | 刘正

申万宏源研究  · 公众号  · 证券  · 2024-12-09 10:10

正文


探索市场脉动,洞悉行业趋势。申万宏源研究特别推出系列访谈——“走近申万宏源研究人”,我们将聚焦所内的杰出分析师,深刻探索他们的从业经历、研究见解,向您展现分析师的多面性,带您走进Ta背后的成长故事。


本期“走近申万宏源研究人”带您了解家电首席分析师—刘正。



刘正,申万宏源研究家电行业首席分析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9年证券行业研究经验。曾在制冷产业龙头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拥有“产业+证券”复合背景,对家电行业拥有来自于产业层面的独特视角。

研究领域覆盖家用电器全行业,具体包括白电、黑电、照明、厨卫以及个护、清洁、厨房等小家电领域,从业期间陆续获得新财富、水晶球、新浪金麒麟等最佳分析师称号。


      Q&A  对话刘正  

01

从业经历

投身卖方研究的契机是什么?

曾经的实业经历对您现在做行业研究有帮助吗?


2015年进入二级市场之前,我已经在产业内的一家上市公司工作满3年,当时在制造业从事产品和技术研发,工作状态比较按部就班,整个工作流程的规划性也很强,个人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也肉眼可见的比较低。同时因为当时我所在部门的定位是整个企业的前沿技术研发中心,但这个定位又跟公司的传统制造业属性不契合,所以很多前沿的技术或产品研发项目很难落地,这让我还有当时同一届的年轻同事们都有一种飘忽不定的感受,看不到自己的工作创造价值,这对于我的工作热情还是打击很大的,慢慢就产生了工作中的倦怠感。

2015年上半年,二级市场刚好经历了一场疯狂的大牛市,牛市的“造富效应”也让二级市场的从业人员产生了很大的流动性,于是才给了我们这些产业内的从业人员跳槽到二级市场、从事股票研究工作的机会。虽然当时对二级市场完全没有认知,也不确定会不会是更好的职业选择,但是我觉得需要逼自己一把,跳出原有的舒适区。人生能有几回搏?大不了回去继续画图纸罢了。

正式进入二级市场,才发现自己需要补课的地方太多,毫不夸张的说,前三年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基本全部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非常感谢和佩服当时的自己。当年在产业内的工作经历,对我后来从事研究工作也帮助很大,一方面曾经积累的人脉资源成为我日后跟踪产业景气度和验证行业逻辑的重要信息来源;另一方面产业经历让我在日常研究中对制冷行业乃至整个家电行业的工作原理、核心竞争壁垒、商业模式等,都有一个更贴近产业一线的认知和理解,直白一点说就是更接地气;还有就是基于足够的了解,使我敢于为一些优秀公司的“价值底”坚定的发声,同时对于股价严重偏离基本面、短期泡沫过大的公司也敢于坚定表明自己的立场。


02

专业领域

在您看来家电行业的研究特点是什么?关键难点又在于什么?


家电这个行业本身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行业,跟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消费者视角的家电企业和投资者视角的家电企业其实是两码事。作为消费者,最关心的无非就是“价格、质量、服务”这三个要素,无论你的需求点是什么,最终都可以归结为这三个要素之一。而作为投资者,研究一家公司最关心的应该是长期可持续的股东回报,所以很多家电行业研究员,或者扩大一点说消费品行业研究员,如果只是拿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研究论据,那是可能会在投研路上吃大亏的。

研究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它的商业本质是什么,最底层的产业逻辑是什么,核心竞争要素是什么。分析师尤其要摒弃“单一变量思维”和“赢者通吃思维”。以我的研究经验来看,一家优秀的消费品企业往往是在产品、品牌、渠道等多项指标都做的很好的基础上、综合实力比较突出的前提下,在某一个指标上取得了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一定”优势,同时也是最关键的是能够顺应时代或行业发展的趋势。

不同于医药、半导体等领域,家电行业研究的入门门槛相对是很低的,因为产品都看得懂,所以我认为家电研究的关键点在于坚持思考,从一个又一个家电公司的发展历史中找到一些共性、客观规律。同时也要保持一个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接纳新鲜事物,很多时候家电行业的变化并不是来源于行业内部,比如2020年内容电商的崛起、网红带货这种新商业模式,本质上是零售行业的业态变革,如果对这些新生业态没有足够的重视,是很难把握当时的一些投资机会的。


03

【成长经验】

对于想要或者刚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

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非常鼓励有冲劲、有想法的年轻人进入二级市场,尤其是从事行业研究工作。从我目前工作过的两个行业和三家公司的情况来看,二级市场还是一个非常适合年轻人的行业。只要你有足够的“脑力”实力,这个行业是可以不论资历、不讲出身、不看背景的。因为能上市的公司大部分已经是行业翘楚,在你调研、跟踪、覆盖一家上市公司的时候,你所接触到的这些公司高管,他们能做到这个岗位,在个人能力、工作方法、眼界和认知各方面都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无论未来你是否会继续从事这份工作,这些学到的东西都能够终身受用。

以我自己为例,我是理工科背景+实业经验,这与二级市场的需求并不直接相符,所以我觉得二级市场分析师这个工作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合格分析师的标准应该是不断学习的能力,所以想要做分析师的年轻人,主观学习的能动性一定要强。当然了,现在因为行业发展的因素,基本的工作素养要求可能是必须的,比如资料搜集、整理归纳的能力,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双语读写等,这种硬性的门槛要求整体来说并不高。


04

业余生活

工作之余您有什么爱好或者休闲方式吗?


我平时有两个爱好,骑行和垂钓。骑行一方面是锻炼身体,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对于二级市场的分析师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高频的路演、调研、出差以及经常熬夜写东西、想东西,对我们的身体素质也是一个考验。另一方面骑行是对快节奏生活的一种调剂,尤其是周五的傍晚时分,结束了一周繁忙的工作后,沿着黄浦江边骑行,感受着晚风的肆意和自由,这一刻好像所有的压力和烦恼都随风而去。

垂钓是我从小一直以来的爱好,这是一项非常培养耐心的活动,一杆一线一钩,人与鱼的博弈,表面看似平静,实际在鱼钩放下去那一刻起,鱼漂的每一个小动作,钓鱼人的内心都会翻江倒海、心跳加速。抬杆早了怕刺不中鱼,抬杆晚了又怕鱼吃完饵料游走了,所以垂钓并不像它看上去那么休闲,其实也很刺激。


05

行业见解

您认为股票分析师在未来几年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可能会被AI取代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