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今年,“神舟家族”迎来了成团27周年。
从1998到2025,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九号,我国已有24名航天员飞上太空。
(图:央视军事)
今天是大年初一,神舟十九号乘组正在太空“出差”,他们在轨迎接蛇年春节。
几天前,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为全国人民送上了“宇宙级”的祝福,宇航员蔡旭哲说道:
“我们在中国空间站向全国人民提前说一声新春快乐、万事如意,烟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
(图:央视军事)
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年来,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
和他的团队将全中国“最贵”的3辆车送上了月球。
近日,上海科技馆推出
“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系列课程
,邀请科学家、教育工作者们带来科学盛宴,共话科创教育。这一期,贾阳想告诉广大青少年:
宇宙很美,你也是!
关于贾阳和他的团队的工作,他是这样介绍的,“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2个‘球’,一个是月球,另一个是火星。天上还有许多星球我们暂未涉猎,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尚未走得很远。”
20年里,贾阳团队参与设计了全中国“最贵”的3辆车,分别为
“玉兔号”“玉兔二号”和“祝融号”
。
这3辆车到底“贵”在哪里?贾阳给大家做了科普——
“玉兔号”
是中国的第一辆月球车,设计者们将它放到了月球的正面;
“玉兔二号”
则被放在了月球的背面,也就是地球上看不到的一面;
“祝融号”
是一辆火星车,它行驶在火星上。中国是第一个同时在月球和火星上进行探测的国家。
这3辆车离开地球后,在宇宙中经历了一段别样的旅程。
“玉兔号”搭乘“嫦娥三号”来到了月球表面,这趟“出差”长达2年多。着陆器的顶部安装了一个相机,可进行360
°
环拍,从拍摄画面中可以看到“玉兔号”有6个车轮,“身披”银袍。
让贾阳感到遗憾的是,“玉兔号”在月球工作了一个多月后,出了一些小故障,虽然还能工作,但无法继续前行。
在这之后,这辆小车见证了一场神奇的天象——日食。
相信大家对日食现象并不陌生,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
民间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贾阳展示了在地球上看到的日食现象,而“玉兔号”月球车拍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大大的地球覆盖了比它小得多的太阳,“我们团队用一幅海报展现了该景象,并配了一句诗‘人言落日即天涯,又见天涯又见家’。”
遗憾的是,第二个月夜即将结束时,“玉兔号”由于故障无法苏醒,“我们认为,它可能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当时,我在微博上写下‘晚安地球,晚安人类。’”贾阳回忆。
可是,让团队感到惊喜的是,四个月后,这只顽强的“小兔子”居然活过来了,并且状态和之前相差无几。于是,贾阳又发了一条微博“嗨!有人在吗?”
这两条微博让一群平均年龄40多岁的设计师热泪盈眶。
经过了5年的等待,“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终于迎来了家乡的“亲人”。第二辆月球车“玉兔二号”与“嫦娥四号”探测器,搭载着
长征三号乙
运输火箭发射升空后,贾阳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古代诗人王维的名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玉兔二号”主要探测的是月球的背面,这张月球车拍摄到的探测器照片是由贾阳负责构图和策划的,“我没有将着陆器放在0.5的位置,也没有将它放在黄金分割点0.618的位置,而选择了0.55的位置,主要想给大家展示着陆器的功能,三根天线展开的样子,给人一种昂扬的感觉。”对此,贾阳非常自豪。
在轨期间,“玉兔二号”完成了许多探测工作,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之一是探究“广寒宫”的夜晚有多冷。着陆器测量到月球夜晚的温度低至-190℃,比设计师预想的还要寒冷。
为了表达对设计师的敬意,贾阳设计了一张海报,海报上有蓝色和红色两个点,蓝色的点代表测量温度的传感器,红色的点代表月球晚上仍在工作的测温设备。
他想要通过海报传达的是:
月球车“不怕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