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母在抚养孩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文章强调了父母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指出不随意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的重要性。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父母在子女成年后应适当放手,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避免过度干涉子女的夫妻关系。最后,文章强调了作为父母要尊重和理解孩子,鼓励而非打击他们的自信心,适度的爱和关怀是维系亲子关系的关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不打击儿女自尊心的重要性
父母不应该随意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以激发学习的方式也不应被鼓励。这种打击性的话语会消耗孩子的情绪和自信心,影响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和面对困难的态度。
关键观点2: 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成长
父母需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成长过程,包括他们的学习、工作和婚姻等决定。过度的干涉会让孩子感到压力,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关键观点3: 保持亲子关系的长久和亲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需要维护,父母需要学会适当的退出孩子的生活,给予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真正的爱需要包容和尊重,而不是过度的保护和干涉。
正文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欢迎添加慈怀小编(微信号搜索:chdshme),小编将拉您进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领读的“因书明理线上读书会群”,以文会友。
“家,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温馨,心灵,不在于距离,而在于沟通,家就是生活。”
然而,父母从小将儿女抚养长大,一直以来照顾关心,所以常常难以掌控与孩子的边界感。
总以为一些事情、一些决定是对孩子们好,但其实不尽其然。
因为有一些事情,你自以为对孩子好,但其实只会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给孩子徒增烦恼,引去一身祸端。
所以作为父母,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儿女说,这是对儿女的一种保护,务必要谨记!
大部分儿女会对这些话感到熟悉,大部分父母对此应该也不陌生。
因为这种以打击的名义,来激发孩子学习的方式,是中国家庭惯用的
一种教育方法。
从小时候,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学习,到孩子成熟后,与别人家孩子比薪资、比对象、比名利。
这种现象一直都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作为父母也没有过多的注意这个问题。
但实则,这些打击性的话语,会不断的消耗孩子的情绪和自信心,久而久之,会让他们忘掉被肯定的滋味。
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所以有机会却不敢争取;
使得在展现光芒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会被议论,所以又默默的收回即将散发的光芒;
使得在被别人夸奖认可时,也总小心翼翼,不停的谦卑,谦卑到让人心疼。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父母,没什么资源,没有什么太多的文化,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你就多鼓励他,多认可他,多表扬他,多理解他,多支持他。”
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
因为每一个儿女,都值得拥有父母的尊重和包容,都值得拥有世间的爱与温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要保持长久,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大多数父母会认为,边界感只存在于友情、爱情中,唯独没有亲情。
因为他们会认为亲情之间,所有的决定都是为对方着想,并且连着亲,无须边界。
所以,作为父母的经常会干涉子女的决定,小到穿什么衣服,大到干什么工作、找什么对象、过什么样的婚姻生活……
这些所有的决定,都打着为子女好的旗号,事无巨细的干涉他们的生活,甚至在成家之后,还对对他们的生活指指点点。
前段时间朋友小江,他的妈妈来他们家暂住几天,差点让夫妻俩离婚。
离婚的原因,并不是儿媳对婆婆的突然来访感到生气,反而儿媳很欢迎婆婆的到来,每天点很丰富的饭菜招待婆婆。
但是,婆婆却对此不领情,她认为儿媳不会为家里省钱,每天花钱大手大脚,尤其是在吃饭上。
于是婆婆就让儿媳请假,非要教他做饭,但儿媳这几天正忙,根本请不了假。
两人僵持不下,于是婆婆就各种职责儿媳作为女人不操持家务、不省钱、不打扫。
这样的婆婆,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已经严重越界。
不仅不会得到孩子们的谅解,反而会使他们对自己产生怨恨。
既不利于亲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也不利于子女夫妻间幸福的生活。
所以,作为父母,在孩子成家后,就不要过多干涉子女的生活,学会适当的退出他们的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
所以作为父母, 我们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使他们更加自信;
我们还要处理好与
子女之间的边界感,学会适当的退出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活出自我的机会。
说合适的话,操合适的心。即便是父母对儿女,也要少一些口无遮拦,多一些谨言慎语。来自亲人的伤害,往往比路人的伤害更痛。真正聪明的父母,前半生真心地付出,后半生适时地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