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就材质而言总共有两种,银币和铜币。银币光绪元宝1898年发行,成色为91%。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楷体“XX省造”或“造币总厂”,底部铸“库平七千二分”,中心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中心为满文“光绪元宝”。银币背面外圈顶部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X省造”或“造币总厂”字样,下面为文“库平七千二分”,内圈铸有中心为蟠龙图,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持,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光绪铜元则是在清末铜价剧涨,民间毁钱为铜致使市面出现钱荒的状况下发行的。李鸿章亲自督促两广总督制造铜币,故清代机制铜元的铸造由广东伊始,受到香港铜圆影响较大。95%红铜配以4%白铅和1%锡,每枚重二钱,当制钱十文。正面中央为“光绪元宝”及满文“宝广”,外环珠圈,上缘纪地文字为“湖北省造”。下缘纪值文字为“当十”;背面中央铸“飞龙”图及珠圈,上缘英文纪地“KWANGTUNG”,下缘英文纪值“ONECENT”。
公元1896年(清光绪22年),直隶省北洋机器局(即后来的天津造币厂)开始铸造面值为壹圆的银元,这种计值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库平七钱二分”的计值法,但是到了公元1899年(清光绪25年),又恢复了“库平七钱二分”的计值方式。
光绪元宝是清代光绪年间特有的一种货币。有着清朝货币特征,由于当时时局不稳定,因此几乎在全国的各个省都有专门的货币铸造厂。因此我们会发现那个时代的货币上都有鲜明的铸字,标明是哪个省的造币厂铸造的。
据载,清末币制混乱,朝野上下发生了银元单位之争,北洋机器局更名为北洋造币局。更名后北洋造币局率先铸行以库平纪重的“光绪元宝”,背面左侧阿拉伯数字,表示该币铸行时间为光绪几年。34年北洋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因铸行量少,完好存世的更是珍稀,对古泉爱好者来说可谓是无价之宝。从古钱币价值只增不减的行情趋势来看,该币价值不言而喻。
在古钱币保藏领域,常常会出现这么一个误区,即是大多数新入行的藏家都觉得古钱币年代越久越值钱,正本,抉择一枚古钱币保藏价值的,最主要的还是存世量,再依据技能技能以及币材的质地、品持平条件来进行概括评价。
还未出现纸币以前,古人都乐衷于将金银作为物物交换的首选货币。那时候,货币就是一堆金银小块,或是如小船一般的“元宝“。因而,在很多的人印象里,元宝就是”小船“,”小船“就是元宝。但事实上,元宝,并不一定是”小船“样子的,它还可以是”圆形“的。如造币总厂龙纹光绪元宝,这种元宝非常独特,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光绪年间的经济情况。为此,众多收藏家都纷涌而至,以期能够找出造币总厂龙纹光绪元宝,以满足清代经济研究所需。
光绪元宝经过十余年的培育,以机制币为代表的钱币拍卖市场终于在大放异彩。即便与海外市场相比,当前内地市场亦不逊分毫。收藏者、投资者群体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对藏品追求更苛刻,在珍、稀的前提下,更看重藏品的完美品相和未来价值。
编辑:费总监 商务合作:18824279553
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