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个令金融民工们悲伤的话题:在这波源源不绝的裁员、降薪的下行周期里,行业失去了beta的时候,咋整呢?
从中金说起吧,没想到中国最顶级投行竟然也开始采用了五级分类法。只是根据媒体报道,中金体系内的资产分类对象是员工,投行的banker只有top 5%才能留在第一档,第二档人数45%,第三档和第四
档
各20%,最后业绩最差的第五档就是垫底了。一旦落入第四、或者第五档,将可能面临级别降级。
而且此前中金已经进行了一轮降薪。
这事怎么评呢?“感谢”当时把老公工资po在小红书上的妹纸了,用8万的月薪。
间接撬动了80万月薪的老板们去杠杆,为公司节省了巨额成本~~
Anyway讲回来,目前中金的降薪降级别主要集中在大陆,多个消息来源均没有听到中金香港裁员降薪,毕竟中金的投行在香港人也不多,后续会不会follow大陆的做法有待观察。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还看了一下香港的雇佣条例,如果香港公司走投无路要对员工进行减薪,必须事先取得雇员的同意,否则单方面减薪雇主会违反《雇佣条例》,因为未有付清工资、并且在未经雇员同意就更改了雇佣合约条款。
政府的建议除了在跟员工进行商讨的时候,切勿采取“不容讨价还价”的态度,还应该让高层人员以身作则,接纳较大的减幅,豁免低薪雇员的减薪。(大家只能同甘共苦了)
因为在香港减薪相对麻烦,所以通常香港的投行就直接是裁员。这里我也不想区分中资还是外资了,毕竟裁员时候,大家都是外资(微笑面对生活)。
财新之前的报道就估计去年一年香港大概裁掉了200个banker(MS、花旗、GS、USB、CS、HSBC等几乎每家都在裁裁裁),毕竟香港的banker比亚洲同行高出了40-70%的薪水。以前市场好的时候,级别高的banker可能一年赚200万美元,每个能赚到这个钱的banker肯定是觉得这个收入水平是和自己能力匹配的。
但是现在项目少到可怜,香港的IPO市场在24年Q1集资额只有47亿港币,跌出了全球前十。上面那个年薪200万美元的banker会怎么解释呢:自己水平不够?之前是吃了自己入行早的行业beta红利?还是这个大行业环境耽误了自己的才华?
Banker自己怎么想不重要,decision maker有自己的想法啊,你们这些就加加班、写写材料、带带路演的工种,值这个收入分配吗?降你们工资是我不懂?跟你们在没有承担风险、没有科技创新、没有资本投入的基本逻辑下,就能落袋高薪没有勾稽关系吗?
你们想啊,经济不好,先塌下来也是砸到实体经济,苦日子老百姓是逃不了。金融行业不能独善其身,即使降级、降薪至少说明你还有份工作,可能已经强过很多人了。
毕竟咱从来也没听说哪个banker在下行周期被裁了以后,最后去做体力活(可能美团外卖是个例外),不少案例都是休息、健身、旅游一段时间回来,还是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像国泰飞行员疫情期间失业,真正的手停口停,最后转行做大巴车司机的,才是真正的惨烈和能屈能伸!
而且要是落到具体的机构和人身上再具体分析,如果业务布局只是HK China,只能根据业绩下降进行裁员。但如果有其他亚太市场或者全球化布局,比如日本、印度、印尼、马来西亚、韩国市场都比较活跃,生意都还不错,至少从机构整体的角度来说,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
好了,这么一个金融行业去beta的新常态下,中环街上都是什么氛围?
首先,每个人的心态取决于你的屁股坐在哪里。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有可以直接开始全世界旅行休假的基础盘。
上有老、下有小、老婆不工作、几个小孩国际学校上着学的、身上还有各种房贷压力的,那必须马上、立刻找工作。有个朋友说,被裁了之后拿着遣散费和存款算账,不考虑
额外投资收入,主要靠工资生存的话,
最多只能撑10个月,只能一边努力找工作,一边做卖房离港、拖家带口回老家的打算。虽然现在已经找到工作,过程中还是有点心慌,感慨一下:这届80后有点惨,入行太晚、没经历过大笔挣钱的黄金时代,倒是时代巨轮驶过的时候,一次都没少被碾压。
其次,现在找工作,也是个玄学。
有的动作快的,最好的情景是一两个月就找到下家了的,权当前任发的不是遣散费、而是bonus了。
没亏的是能碰到不错的下家,比如找到买方、跨国企业有少量的职位,或者从一线外资换去二线外资(base也不用降太多),或者去中资做MD。
但是也有很多人反应说去年CS出来的大部队,市场到现在都没有消化完,人才市场的流动性堪比港股,找份工作可能得花上6-9个月。由于寻觅的过程太长,感觉自己就像在菜市场被挑挑拣拣的烂菜,减价大促销都没人看。
上面说的是sellside,buyside也是一言难尽。虽然buyside着实是承担了市场风险,但之前业绩好的时候,你们是都知道自己在干啥?跟着beta上去,退潮的时候,才发现,卧槽,自己竟然是在裸泳。
所以这一年我们听到北美的基金关闭香港办公室或者裁员的消息也不少。平台型的HF也在不断裁员优化或者倒闭。这个可能投行的PB更有感受,今年市场上逆势on board的China Fund是不是还不到两只手?
最后,把话筒递给了一些金融民工,现在这波下行周期,大家都是怎么准备活下来?
土豆一:真要降薪降级只能接受啊,要不然呢?还能造反不成?市场上也根本没有什么其他的工作可以找,最多不发奖金算了。
自觉土豆二号:已经做好以后没有bonus成为新常态了预期。
土豆三号:咱就躺平,或者换条赛道吧,你看看现在这么多优才专才要来,寻思寻思有没有生意?
土豆四号:没招啊,我觉得有份工作就不错了哪里,都是混口饭吃哦,嘤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