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OWER4EDU
感谢关注POWER教育,POWER是映魅咨询旗下的教育科技第三方服务品牌,为您提供最快、最酷、最有前瞻性的国内外教育科技新闻和行业研究报告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当心!这些常喝的饮品,正在悄悄升高你的尿酸 ·  17 小时前  
半岛晨报  ·  突发!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OWER4EDU

映魅咨询本周关注焦点:朴新教育登陆纽交所、关注教育行业B端市场

POWER4EDU  · 公众号  ·  · 2018-06-18 22:22

正文

欢迎关注映魅咨询(IMC)旗下教育科技媒体“POWER4EDU”官方微信:power4edu,做不一样的教育科技媒体,看不一样的教育科技



焦点关注1:朴新教育美股上市



美国东部时间6月15日,朴新教育在纽交所挂牌上市(NYSE:NEW),发行价为17美元/股。朴新教育是今年继尚德机构、精锐教育和安博教育后,第四家赴美上市的中国教育公司。


(1)朴新教育美股上市 依靠资本并购实现快速扩张


朴新教育成立于2014 年,创始人为新东方前高级副总裁沙云龙,主营业务为K12课外辅导和留学服务。据招股书披露,2016全年、2017全年和2018年Q1,朴新教育营收分别为4.39亿元、12.83亿元(同比增长190%)、4.96亿元(同比增长150%)。与此同时,2016年、2017年朴新的净亏损为1.28亿人民币、3.97亿人民币,2018年Q1净亏损3.55亿人民币。


朴新教育基本上是以投资并购和投后管理为主要业务发展模式,在四年时间内实现了全国布局与扩张。根据招股说明书的披露,截至2018年3月31日,朴新教育已经收购了48所学校,并在中国35个城市建立了覆盖全国的397个学习中心网络。朴新通过自建的PBS(朴新商业系统)进行投后管理,该系统由朴新内部研发设计出来的,其中涵盖3000个运营和管理流程。朴新对于所有收购后运营和管理模块采用100天执行计划并提出21个收购后阶段,以便监督被收购机构的整合情况。从营收体量来说,朴新教育已经是国内排名前五的课外培训教育机构了,但这种靠投资并购做大规模的模式,能否持续健康的维持下仍然需要时间观察。


(2)教育资产上市路径选择多元化 上市地点和时点把握相当重要


民办教育这一波上市潮,是政策环境、资本市场以及教育行业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资产选择上市的地点也颇有特点。其中,民办学校更倾向去港股市场,在所有港股上市的民办学校中,其中民生教育、中教控股、新高教和新华教育主要专注于高等教育市场,睿见教育、枫叶教育、成实外教育主要专注于K12阶段教育,宇华教育、21世纪教育则是大致覆盖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阶段。而校外培训机构更倾向去美股市场。新东方、好未来、正保远程、达内科技、瑞思学科英语、四季教育51Talk、尚德机构、精锐教育等,美股市场对于盈利条件的宽松,以及流程较便捷,对于VIE架构的教育企业很具有吸引力。与此同时,A股市场对于教育资产的接受度也在增加,但基本上都是通过并购方式。但由于A股市场整体处于震荡态势,对于教育资产的估值也相对低于美股和港股,教育业务相关公司股票走势一般。所以,考虑到不同时间段、不同资本市场的政策差异和监管宽松度,以及大势行情走向,教育公司上市地点和时点的选择,也是相当重要的。


(3)上市之后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朴新教育上市这一周,正好遇到国外的浑水机构做空好未来股票,前者对后者的业绩提出了质疑,这一事件不仅仅对好未来的股价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对整个在美国上市的国内教育公司都造成了一定冲击。再联系到此前浑水机构对新东方的做空,可以说上市之后的市值管理同样需要引起教育公司的关注。特别是朴新教育这种通过资本运作手法以快速并购来实现夸张的方式,其实是一种高风险运作模式,需要考虑资金成本问题、并购法规问题、以及投后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这要求资本方在教育机构的资本运作和整合运营能力方面形成很好的把控。因为从以往的国内教育机构投资并购案例来看,整合失败、业绩对赌完不成等事情屡屡发生。虽然已经上市,但朴新依然处于亏损状态,根据招股书的公告,此次IPO中70%的募集资金都将用于继续收购潜在标的,以及建立新的学习中心。所以朴新能否保持稳定快速增长且扭亏为盈是朴新要持续面临的挑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朴新这种模式一旦成功,这对于诸多渴望进入资本市场的地方性教育培训机构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当然这一切都需要看接下来的市场来验证。


焦点关注2:教育B端市场


近期有多家面向B端的教育公司宣布获得融资,同时也有些一些教育公司发布面向B端市场的教育产品,涵盖SaaS平台、K12学科辅导、教育信息化、STEAM教育等多品类。我们认为随着教育市场整体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化和专业化分工日趋明显,面向公立校和课外培训机构的B端市场及相关产品会更加成熟和规模化。


(1)B端市场投资活跃,进校产品与服务成为热门选项


本周,教育小程序服务商鲸打卡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涌铧投资。


本周,K12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商睿刻教育完成200万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个人。


本周,杭州青橄榄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由盛水渊资本领投,本轮融资将用于促进青橄榄智慧校园服务拓展。


本周,少儿编程教育公司大思码宣布获得5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新西兰天使投资人George Wang领投。大思码并非直接向消费者输出课程,而是从公立学校切入。


本周,公立校新高考解决方案提供商青蚕教育近日宣布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立思辰教育天使基金。


(2)从技术、政策、市场三个层面看,进入公立校市场时机已经成熟


从技术层面来说,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推动,校内场景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信息化程度可以满足大部分教学场景。另外新科技对教育行业的渗透也在加速,比如VR/AR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在线直播技术、大数据等多种技术也陆续出现在面向公立学校日常教学的产品和服务中。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我国中小学的互联网接入比例为 87.5%,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比例为 56.6%。这些设备为新的教育产品和服务进入相对封闭的学校系统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教育信息化、教具供应商等硬件厂商进校渠道和方式已经比较成熟,而主打教学辅助的工具产品或者教学服务为主的教育公司进校方式还比较混乱。


从政策层面来说,政府对于校外教育优质资源的认可,以及教育部门购买校外服务模式的放开,也为B端企业打了强心针。比如,2015 年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要“培育社会化的资源服务市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有资质的企业、机构开发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


从市场层面来说,新一轮的中高考教育改革也带来了新的机会,目前占据学生大部分时间场景仍然是 是在校内。特别是选科制、走班制的推广,以及小学课后校内托管等新的市场需求出现,必然会吸引机构进入。国家课程改革的走向非常明确,教学内容的缺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STEAM教育、编程教育 、英语口语评测、体育课特别是校内足球等课程,大部分公立校是无法满足自身需求的,而校外教育机构在师资力量和课程建设上相对比较成熟,这里面就存在着合作开发相关面向校内教学场景课程的可能性。以英语学科来说,大部分公立校的师资并不能满足新高考在听说能力上的要求,而外聘外教老师从目前来看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这样的情况下,双师模式就可以切入公立校市场,为中小学提供在线外教课程。


(3)产品体系和渠道建设是考验B端市场成功的关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