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益美传媒(YeeMedia)转载已获授权
他是第一个走完故宫9000多间房屋的人。
捧红《我在故宫修文物》,
恶搞明清帝王画像,
让故宫185万件文物重见天日……
因为他,故宫变成了故宫博物院;
因为他,中国人都更爱故宫了!
《朗读者》播出4期了,
每一期都口碑爆棚!
除了董卿的颜值和才华,
最最最关键的是——
怎么每期都能请来
那么多有故事有情怀的高人啊!
比如这位隐藏在紫禁城的“扫地僧”
故宫博物院院长
单霁翔
2012年1月,
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
就是一间一间走访故宫的重重宫阙,
详细勘察每一个房间的情况。
5个月
,他踏破布鞋
20余
双,
终于走完了故宫所有的9000多间房屋。
自1420年紫禁城建成以来,
世界上只有两个人做到了。
一个是他;
另一个,是他的秘书。
董卿形容这位63岁的院长:
“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大多数游客来故宫
是为了瞻仰瞻仰帝王生活的宫殿,
如果这样的话,
那你心中的故宫可能只是故宫……
在单霁翔心中,
故宫不仅仅是帝王生活的宫殿,
更是一座拥有着无尽宝藏的博物院。
他能准确地记得2001年故宫总文物的数量
1807558件(套),
从百万位精准到个位数。
故宫博物院、
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冬宫、
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
正好对应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
单霁翔开玩笑说:
“没有一个强大的博物馆,
是不能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
董卿的解读道出了真意:
“没有强大的自信的文化,
中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单霁翔朗读的
《至大无外》,
是《故宫》纪录片中的一段解说词。
在磅礴的故宫背景之下、
在恢弘的音乐声中,
泱泱大国风的气质喷薄而出!
一起来欣赏视频!
▼
十年前去故宫 VS 现在去故宫
人们会发现许多变化——
环境干净了,
可以休息的座椅多了,
孤品奇珍的文物展也多了……
尤其是文创店里脑洞大开的纪念品:
“过来!抱朕!”
抱枕、
“万不可与人知道”
奏折笔记本、
“朕醉了”“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
水杯,
“朕就是这样汉子”
折扇……
让人直呼“城会玩”!
没错没错,
这些全都是单院长的功劳!
来,让我们从头说起……
NO.1
2012年,走完故宫9000多间房屋之后,
单院长发现自己变了:
做游客时,看到其他游客抽烟
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做了院长后,再看到其他游客抽烟,
他开始膈应、难受、心疼……
简直不能忍!
这个小细节让他惊觉:
自己是和故宫有感情了,
开始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
一旦把一个地方当做家,
就会有想呵护每一个角落的愿望。
起初,他看到垃圾,
总是亲自弯腰去捡。
砖石缝里有烟头,
他就亲手去抠,
2013年他捡的烟头就有
1000多个!
2013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也是单院长上任5个月,
故宫开始全面禁烟、
收缴火种,
不让一个打火机进入故宫。
不仅如此,他还下了规定:
一片垃圾落地后
2分钟内,
必须有人清扫掉。
屋顶长草会拱挤瓦面,
导致漏水、朽蚀建筑的木结构,
所以墙头瓦面不能有一根草。
有人嘀咕:
怎么这位院长,
一片垃圾、一个烟头、一根野草都要管?
但规定推行了一段时间后
故宫的环境越来越好。
久而久之,游客都不好意思扔了。
有一次,北京旅游委的主任来视察,
走了40分钟,一片垃圾都没有找到!
整顿好垃圾,
单院长又开始
“搞拆迁”。
第一步,
拆除破坏景观和谐的临时建筑;
第二步,
把占用古建筑办公的单位请走;
接下来还有第三步,
他开始清理宫墙之内的私家车了!
故宫有1500多名工作人员,
每天800多辆私家车停在宫墙内,
通通停到外面去!
他自己的车也不例外!
这下子秘书都急了:
故宫辣么大!
从南到北跑开会,您能跑得动?
单院长认真想了想,问:
用电动车如何?
2013年4月,
法国总统奥朗德参观故宫,
按照要求把车停在了午门外、步行参观,
从此以后,所有国宾再无例外。
2013年10月,
印度总理辛格参观故宫。
因为他年事已高,
有关部门希望破例一次。
单霁翔不准,
最后选了折衷方案,
在午门前下车,换乘电瓶车参观。
NO.2
接下来,
单院长开始解决游客的槽点:
人太多、买票难、没地儿休息。
2012年,单院长上任那一年,
故宫年参观人次突破
1500万,
要知道,全世界那么多博物馆
这是唯一一个年参观人数破千万的!
单院长看着一张单日游客18万的照片
忧心忡忡:
故宫之前没有发生过踩踏事故,
这样发展下去,难保不会发生……
单日游客18万时的午门广场
他决定限流!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工作人员都慌了。
2008年,故宫曾经实行过限流,
第一天就差点出了事!
那天,售票窗口关闭后,
几百名游客疯狂地敲打窗户,
一起大呼口号。
公安机关吓坏了,马上通知故宫赶紧开门,
票都没卖把人全放进去了!
后来,再没人提限流的事儿……
从前售票口前的人山人海
不过单院长不打无准备之仗。
2015年6月13日,
故宫正式实行
每天8万人
限流参观,
用大屏幕滚动更新余票数量,
即使余票售完,仍提供全天预约服务。
之前故宫售票口在午门,
动辄几千人排几百米长队买票,
一两个小时才买到票是常事。
单院长把售票口搬到了端门广场,
开设了32个售票口,
这也是全世界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馆。
他的目标是:
让每个游客5分钟内买上票!
不过这样一来,
触及到了许多商贩的利益,
“太监展”“古尸展”“十大酷刑展”
之前端门广场这些低俗的展览都被赶走;
黄牛票贩、一日游商贩也都被清理。
有一次,单院长亲自制止一名非法经营者,
对方竟扬言要找人收拾他!
实在太可气了!
从前,故宫里专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不足,
只能坐在石头上、屋檐下、御花园的栏杆上。
单院长一看又急了:
还能不能让大家有尊严地休息了!
他决定增设休息座椅——
要结实、坐着要舒服,
要跟周围环境协调,
椅面要便于清洗,椅子低下要便于清扫……
这么多要求一列,
最后做成的实木座椅一把要
3500块
钱!
故宫做了1400把!
所以,大家现在去故宫坐的椅子,
可都是很奢华的哦~
NO.3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火。
除了钟表组的男神王津,
纪录片中还有一位木器修复师傅屈峰。
他曾
斗胆给单院长写信:
提议成立雕塑研究所,
没想到单院长大笔一挥就批准了!
《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以后,
单院长特别开心!
各种场合都在说:
这么慢节奏的片子,
70%观众竟是18~22岁的年轻人,
太出乎意料了,太感动了,太开心了!
让故宫的文物受到保护和尊重,
是他最大的心愿。
过去,故宫的开放空间只有30%,
2014年达到52%,
2015年达到65%,
2016年达到76%……
很多从未开放的场地如今成了展览场地
除了书画馆、陶瓷馆、钟表馆等,
还有19个原状陈列的展览,
文物依照原来的情境、原来的故事陈列,
以示对过去的尊重。
比如最受欢迎的寿康宫——
就是甄嬛最后居住的寝殿!
乾隆每天早晨向太后问安就在这个房间,
现在进行了原样原状的陈列。
寿康宫内景图
2015年9月,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
为了一睹《清明上河图》的风采,
引发了轰动一时的
“故宫跑
”。
当时故宫实行分批参观,
参观的游客
一跨过午门就撒腿疯跑,
弄得跟参加远动会似的。
单院长担心安全,
又体恤那些跑不过年轻人的老年人,
就想了个法子,
制作了2000多个胸牌分发给观众。
工作人员则举着“第X组”的牌子站在前面,
就像运动会代表队入场似的,
既有秩序,又让排队有趣起来。
好多人排五六个小时的队,
担心能不能看上展览。
单院长就承诺大家:
不到最后一个人看完不闭馆!
晚上8点多,他去看大家,
有人抱怨说晚上没有卖水的口渴。
他马上组织工作人员烧水,
泡了2500杯茶给观众送过去。
到了12点,
他又跑去看大家,
好多观众都饿得不行了,
他又马上调来800盒方便面,亲自派发。
忙活到凌晨过后,
直到最后一批观众离开,
单霁翔才陪同一名级别更高的领导进入参观。
按照
“领导也不能插队”
的原则,
这名领导一直在休息室等到凌晨……
这样的院长,
大家有没有被他圈粉?
NO.4
“石渠宝笈”的观众,
70%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这也是最令单院长开心的!
他知道:要让故宫“活”起来,
就要让故宫更亲近年轻人,
这样才能放心地把故宫的传统文化,
留给年轻人,留给未来。
所以,在“院长大人”的支持下,
故宫有了各种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