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场场血拼,网约车行业已从群雄逐鹿的上半场进入到筛选寡头的下半场,新政的落实更是让网约车市场萧瑟不少,单是这个千亿市场仍旧吸引着野心家的闯入,酝酿新一轮的厮杀。
2月14日,在美团所覆盖的南京区域中,App端低调地出现了“打车”入口,价格与滴滴的快车业务相当。随后记者从美团点评内部人士处得到证实:美团点评日前开始在南京低调试水打车业务。
美团点评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美团打车属于C2C模式,类似于滴滴打车的快车业务。该人士还透露,除南京以外,美团打车未来还将拓展到更多城市,只是时间未定。
据说,当年程维做出第一版滴滴之后,在正式上线前曾拿给王兴看,结果他看了一眼给出了两个字评价“垃圾”,随后王兴说了自己的看法,还给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如今,王兴决定自己干了,这恐怕是程维和王兴当年都始料未及的。
在网约车市场的下半场进入,王兴有着自己的打算。
今年1月初,美团点评再次进行了架构调整,将美团平台与酒旅事业群合并,成立美团平台及酒旅事业群;将大众点评平台与到店综合事业群合并,成立点评平台及综合事业群。两个事业群加上餐饮平台,构成了美团点评核心业务的“三驾马车”布局。
而美团打车的出现,可以看做事美团点评在业务领域的外延,同时也是与目前餐饮、酒旅等业务的相互联动,正如去哪儿们可以在用户订机票后推广接送机券一样,这种基于场景的不同生活服务的整合本身就有需求,美团做出行的尝试有其逻辑所在。
首先,美团点评最具优势的业务领域,如餐饮、酒旅、电影、KTV休闲娱乐等,确实都与打车出行密不可分。其次,美团有着广泛的用户群体。美团点评官方数据显示,美团点评拥有用户近6亿,日订单量超1300万单,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超1.8亿。正如美团负责人所说的那样,美团之所以进入网约车领域正是基于美团点评平台上的用户需求。
在为用户提供‘吃喝玩乐’服务的同时,一体化解决‘行’的问题,成为互联网领域的全能霸主,美团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
相对于当初的滴滴而言,美团点评进入移动出行领域,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天然屏障,但是其前景却并非像想象的那么乐观。
今年对美团来说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一年。
2016年1月,在美团的F轮融资中,为了获得33亿美元的“救命稻草”,美团不惜与投资方签订了对赌协议。协议规定,美团点评必须在两年内IPO,且融资后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IPO才有效,否则,美团点评需要将投资金额的120%赔给投资人,即近40亿美元。
然而,获得融资的美团却并未迎来柳暗花明。去年9月份,据媒体报道,美团点评的估值下降到125亿美元,相比起峰值的180亿美元估值暴跌约三分之一,在财务方面,2014年,美团点评共计亏损23.94亿元,而2015年这一亏损数字扩大到了105.37亿元,业内预计其2016年亏损很可能会持续扩大。
如今,两年之约过半,王兴选择在此时杀入更加烧钱的网约车业务,虽然避免了群雄逐鹿时的厮杀、网约车政策的“洗礼”,但也确实谈不上明智之举。
除了资金链紧张,强劲的竞争对手也不容小觑。外卖有饿了么、百度外卖、口碑外卖;本地生活服务有口碑、糯米等;酒店旅行有携程、去哪儿,这次进军移动出行领域,则直接杠上了滴滴、神州……
低价才是O2O平台竞争的杀手锏。像美团这样的生活服务类平台,用户对价格都较为敏感,只要对手家的稍微便宜一点,用户就很容易流失。为了留住用户,就只能不断贴钱,这就导致了盘子虽然做的很大,但却越做越亏的局面。
除此之外,进入移动出行领域,美团点评也面临着一定的政策风险。滴滴、神州就是前车之鉴,任你多么牛掰,都抵不上一纸文书。
目前,各地政策陆续出台,清一色地对网约车的车辆、司机和服务进行了各种要求,均提高了网约车的经营门槛。况且各地政策陆续出台,清一色地对网约车的车辆、司机和服务进行了各种要求,均提高了网约车的经营门槛。
杀入移动出行领域,成为互联网领域的全能霸主,王兴从未隐藏过自己的野心,但是对于现在的美团来说,如何盈利止血,或许才是当务之急。
别光顾着高兴,苹果市值7000亿美元,但危机已在中国出现!
这间公司连续亏损20年都没倒闭,为什么?
她娱记出身嫁入豪门,情人节前成为香港女首富,身家超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