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冠雄频道
十大自媒体,转型互联网教练。专注科技商业,每日一深度!商务13521140909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让3000万群众全部喝上“引调水”!安徽多项 ... ·  昨天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让3000万群众全部喝上“引调水”!安徽多项 ... ·  昨天  
湖南省广播电视局  ·  【资讯】贺辉带队调研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 ·  3 天前  
李楠或kkk  ·  AGI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冠雄频道

VR热点都在这了!我和黄晓杰聊了寒冬、BAT、Oculus和MagicLeap

王冠雄频道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6-12-21 22:35

正文

地球人都知道,VR(虚拟现实)是风口上的行业,而暴风魔镜是风口行业的风口企业。


最近,暴风魔镜有两件事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注意。第一件是裁员,500人的团队一口气干掉了40%,领头羊都这样了说明整个中国VR产业都在寒冬里。第二件,发布新产品,暴风魔镜“3K屏概念机”Matrix、VR眼镜S1两大重量级产品,分别在清晰度、头显重量、眩晕这“VR普及三大阻碍”上取得突破。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这个“寒冬中的进攻”让许多人大呼看不懂,一边在裁员,一边却新品迭出。但这在技术男、暴风魔镜CEO黄晓杰看起来非常自然,“瘦身是为了健康,人健康了才能跑的更远,暴风魔镜服务10亿VR用户的使命不会变”。


黄晓杰,2008年在上海联合创立水渡石,主力产品“天天动听”在塞班时代、安卓时代均成为最火的手机音乐播放器。2013年用户突破2亿并正式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2015年7月被暴风董事长冯鑫力邀出任暴风魔镜CEO。冯鑫对黄晓杰评价很高,称他是一个创业成功过(成功的标准设为亿级别的用户和亿美元估值)、但不甘心、依然保持学习的顶尖人才。全中国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才,在冯鑫眼里只有三位。


暴风魔镜到底是打掩护撤退、还是决心走万里长征?为什么BAT这些巨头没杀进来做?VR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行业的春天到底还有多远?带着这些热点问题,我和黄晓杰做了深度交流。文章较长,干货较多,为读者阅读方便分成几个小节。




【服务10亿VR用户是长征,暴风魔镜技术是实打实的领先】


王冠雄:咱们开门见山,上个月暴风魔镜刚刚裁员一小半,然后马上发布两款重磅产品。常规来说企业裁员后会进入一个相对低潮期,你们却是调整之后重拳出击,对比这么强烈让吃瓜群众很好奇。圈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VR寒冬,领头羊也扛不住了瘦身很正常。一种说法是魔镜在打掩护撤退,整个VR泡沫要破了。


黄晓杰:这次的资本寒冬很冷,对于我们一度超过500人的队伍而言,有很大的经营压力,所以我们前段时间做了拆分和裁员。首先把那些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业务孵化出去,成为生态子公司,借助外部资本更好的发展。另外,通过裁员优胜劣汰,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并聚焦业务。现在魔镜团队有300人,这依然是国内团队规模最大的VR公司,我们将会聚焦在最核心的软硬件平台上,把头盔、核心技术和入口平台做的更好。


任何产业都有周期、任何企业发展也有过程。我们希望能够比较良性、健康的持续运转。所以第一拆分业务,第二调整人员,这是有利于公司长远经营的。人太胖了就要减肥,健康了才能跑的远啊。我们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对解决用户的问题,是始终没有停下的。这次新产品发布会其实已经悄悄积累一年了,只是时间上的巧合。我们这次推出了业界最好配置的产品,在很多技术方面也做到了领先。所以不是啥撤退,暴风魔镜服务10亿用户的使命不变,这是一个艰苦的万里长征。


王冠雄:实话说“服务10亿用户”的口号很大,我之前好像只听马云说过。要实现就要快速普及产品,并出现几个爆款。这两年VR在中国很热,大量资本也在进入,但是大家一直期待的“明星级爆品”好像还没出现,就像当年iPhone1、或者小米手机那样一举劈开市场。你觉得问题可能出在哪儿?魔镜新产品比国外VR巨头又能强在哪儿?


黄晓杰:从当前产业发展来看,VR产品的清晰度、重量和眩晕已成为影响用户使用,同时也是阻碍产业发展的三大难题。今天,VR的进化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VR全民化的时代即将来临。而引爆这一切,还缺一台没有眩晕不适感、超轻佩戴舒适、视觉极致清晰并可随时随地进入VR神奇世界的便携设备。咱们一个个说。


目前三大VR头显的角分辨率分别是Oculus Rift为5.1’、HTC VIVE为5.1’、Sony PSVR为5.7’。而暴风魔镜Matrix基于超高清3K显示屏幕,经光学系统优化后,角分辨率已达到3.7’,高清效果超越三大头显。


目前,三大VR头显的重量分别为:Oculus Rift为470克,HTC VIVE为555克,Sony PSVR为610克。在体积方面,Oculus Rift尺寸为172*170*95mm,HTC VIVE尺寸为190*138*116mm,Sony PSVR尺寸为180*136*104mm。而暴风魔镜Matrix头显重量仅为230克,相比三大头显重量减轻50%以上,体积尺寸为184*69*54mm,在轻薄化方面带来了显著提升,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防眩晕、降低VR延时这块,相比基于PC和基于游戏主机的VR产品,移动端VR产品的劣势更为突出。这次发布的Matrix产品,在提升产品清晰度和头显更加轻薄化的同时更将产品延时降到17ms,同时将产品视场角提升到110°,真正给用户带来高清晰、低眩晕和全沉浸式的VR新体验。


所以我们在VR这块的技术领先不是靠自吹的,大家来拿产品、拿技术、拿体验说话。




【脸谱走了弯路而魔镜“移动为先”,Daydream手机超2亿会引爆】


王冠雄:刚我们聊的是产品技术和体验层面,从整个产业的高度来看,是否也存在问题?譬如,许多VR大厂商在硬件上各搞一套,消费者选择的成本非常高。VR的软件如果无法跨平台,开发者的积极性也起不来。而应用不够丰富,用户的乐趣也不够多。这其实是一个系统问题。


黄晓杰:2016年VR行业发生了很多事情,各种各样的创业者,做头盔的、做内容、拍电影的,做游戏的,各个行业都在涌入。我认为这个行业真正被引爆需要许多条件,其中最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操作系统的介入。20年前是IBM,它定义了PC兼容机的标准,标准一旦被定义之后所有的厂商都会进来,所以成就了Windows和Intel。6年前是Google,它发布了Android,对智能手机的软硬件标准做了定义。这种标准一旦定完以后,所有厂商也都进来了,所以它成就了过去几年小米、华为的手机。


今年对VR行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Google和微软分别发布了标准。10月Google宣布推出Daydream操作系统,吹响一统智能手机VR平台的号角。操作系统巨头微软也不干落后,发布了Holographic系统,欲在VR领域大展拳脚。它们统一定义了硬件和软件的标准。这个标准一旦被定义,以后大规模VR设备的生产制造才成为可能。我个人非常看好支持VR的手机,出货量暴涨是黄金机会。


王冠雄:为什么你如此强调移动端的VR产品?VR行业之前似乎重视PC的多一点?这个坑有点像是大家一起挖的,索尼力推的头盔许多人也拿来打电脑游戏。其实有个说法,随便一个当红的独角兽,几乎都是Mobile First。移动互联网才是互联网的主流,智能手机才是个人计算设备的主流。PC时代的范式正在土崩瓦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范式正在建立。这个趋势也适用于VR行业吗?


黄晓杰:完全适用。在路径选择的问题上,过去很多人把做能够普及化的设备寄托于PC,他们认为PC的体验好。尤其是像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巨无霸,本来他是这轮VR行业的引爆者,但是它过去两年一直把精力都放在PC上,我认为是走了一个非常错误的道路。就在最近两个月,它的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Oculus CTO卡马克讲了这样一段话说,我们应该考虑未来的10亿用户。如果基于这样一个数量级的话,那我们现在的产品一定是不够的,PC模型下的未来一定是移动的。就在上周的时候,Facebook已经对 Oculus做了调整,将其一分为二,分别将专注于移动端虚拟现实和PC端解决方案。我相信它未来的重点一定是移动。


魔镜从成立第一天,我们就坚定走“移动为先”的战略。所以我觉得今天中国的VR产业在一个非常好的起点上。如果我们回顾过去的PC、互联网这两波浪潮,中国人都是跟在老美屁股后面。但从移动互联网开始,中国跟美国几乎是齐头并进。虽然美国人定义了技术标准,但中国人在非常多的方面做了创新,譬如说O2O等许多业务都是我们做出来的。在VR方面,我甚至觉得中国人有可能会在未来5到10年领先。


2014年Facebook收购Oculus,而魔镜其实在2014年也开始启动了,大家起跑点一样。而在路线上我们一开始选择的就是能够大众化普及的路线,选择的就是是移动为先。只是说过去两年,因为移动端产品的技术和体验还不够好,所以用户觉得还没有达到基本预期。但是今年Google把Daydream发布了之后,它会大大加速整个进程。明年支持Daydream的手机全球销量可能会过2000万,未来3年全球保有量可能会超过2亿。当你有这样庞大的用户基数时,这个行业会彻底引爆。




【VR=硬件+软件+内容,坚持住春天马上来了!】


王冠雄:哲学家讲,你能看到多久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刚才我们不约而同地用PC、互联网、手机的发展历史来类比VR发展趋势。当年雷军用一个简明扼要的公式描述了手机行业的竞争力:智能手机=硬件+软件+互联网。魔镜是行业老大,你能否也用一个公式描述心目中的VR行业竞争力呢?


黄晓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噢,让我想想。首先,硬件在VR产业里面起到了一个主导作用,会一定程度上延续刚才说的手机和电视模式,所以硬件在里面是非常关键的。第二,我认为技术很重要。因为VR还不完全等同于手机,大部分技术是比较标准化的。无论交互也好基本体也好,基本上已经被定义清楚了。但我认为,未来3到5年VR还会有非常多的关键技术突破,所以技术也需要出现在公式里。


第三,我认为内容也非常重要。VR内容呢,是真正能撬动用户端市场的关键要素,现在也非常缺失。譬如,我们都看到了李安导演的《中场战事》对3D+4K+120帧的新电影技术的强大反推作用。当年就有许多人为了玩水果忍者、植物人大战僵尸去买了第一部iPhone、iPad。因此如果非要给一个公式,我觉得是VR=硬件+技术+内容,三者都很重要。


王冠雄:VR火了,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也都跟着火了。最近圈子里热议一个八卦,被认是新独角兽、AR公司Magic Leap的演示视频竟然是特效。要知道它曾凭借摔鲸鱼这几个视频刷爆社交网络,还拿了谷歌、阿里等巨头的14亿美元风险投资力度。这让很多人觉得原来硅谷高科技也有大骗局,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VR产业有造假吗?你怎么看AR和VR的竞争?


黄晓杰:VR产业很难发生类似Magic Leap这样大影响力的事件,这是由它的技术原理决定的。看起来,它似乎是做了大量的AR概念性视频。概念性视频有点像汽车行业的概念车,技术上可能还没实现,但是它会唤起很多人的想象力,从而去加速这个行业的发展。所以本身这件事如果Magic Leap不是说完全造假的话,也不必扣那么大的帽子。


在VR上不需要靠造假去推动,因为它可以看到的几乎所有路径,无论技术还是交互的内容都是有迹可循的,所以未来上不太可能会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我个人认为,在五年之内VR会比AR发展厚实得多。


王冠雄:是什么让你得出这个判断的,是因为魔镜自己在做VR还是产业大趋势如此?按你所说,VR处于春天到来前的寒冬。如果让你送给一句话中国VR从业者和开发者,你会说什么?


黄晓杰:不是因为我做VR所以才鼓吹VR,是因为我看到了这一点并且相信趋势会很快,否则不可能把家从上海搬到北京来吸霾做魔镜。即使你看国内外的互联网巨头,其实他们未来10年的技术方向或者说战略重心是非常明确的。Facebook三大重心,第一个是连接,第二个是人工智能,第三个是虚拟现实。Google的产品线很长,既有搜索、移动互联网系统,也有人工智能,还有无人驾驶,但很显然谷歌是把Daydream放在当年Android那样的战略高度的。微软过去是PC产业的巨头,但是PC在衰落,移动互联网上它也没啥存在感。它其实也在赌下一代互联网就是VR,所以才发布了Holographic。


国内当然离不开BAT。百度都喊出了自己是一个人工智能公司了,重心就是放在AI、VR这些技术驱动的技术和产品上的。阿里已经高调推出了Buy+,虽然这还是概念的产品,但是我相信他们非常期待一个说如何通过VR技术,去让人更身临其境的去购物、包括试衣服。腾讯本身就在做社交和游戏,而社交、游戏和VR、AR的结合可能是未来最大的颠覆,口袋妖怪火遍全球只是一个开始。Facebook已经展示了一个虚拟社交的雏形,听说腾讯也在秘密做这样的事。


巨头们的加入对VR行业会起到巨大的加速作用,今后崛起的新公司不太可能是一张白纸了,它需要对行业资源的积累。今天的VR不是一个全新的开局,而是在传承之下如何合纵连横,这对所有的创业公司而言都很重要。我送大家一句话:坚持住,春天马上来了!我觉得只有对未来保持乐观的公司才能活下去,才能够激励自己和团队。而且只有坚持去做,才有可能去改变、去迎接未来的春天。


【结束语】


商业上有个现象,任何产业都不是一下子繁荣的,一条直线直接拉上去。而是一开始新概念普及培育市场,许多人进来做,但赚不到钱出现了泡沫;然后许多公司倒闭了,泡沫挤出来了,成熟应用出现了,大家赚到钱了才会真正繁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手机不都是经历了这个阶段。显然,现在整个VR产业还处于cycle循环曲线的第一阶段。一开始市场很热,钱很多,但明星级爆品并未出现。市场进入了调整期,但布局要趁早,晚来的都没机会了。你看BAT现在独领风骚,是因为他们都是2000年以前就成立的!


我是互联网的忠实信徒,也是一个老兵,看过的产业起起伏伏也算多了。但讲实话,像暴风魔镜这样义无反顾地豪赌VR产业的确让人印象深刻。现在,暴风魔镜几乎成了中国VR的代名词,在营销理论上我们称之为“品牌替换品类”。其硬件销量已经突破200万台,在京东上市场占有率超过80%,用户每天的使用时长超过30分钟,月活跃用户突破150万——这一连串数据都指向一个事实:暴风魔镜在中国VR产业时无可争议的老大。除非整个VR都不成,否则就是它成!


极客和发烧友们对VR这种新奇技术设备的痴迷不难理解,我感兴趣的是,是怎样的精神力量让黄晓杰和团队们如此坚持VR?这个曾做出过4亿用户的产品的技术男认真地说,“如果我们想跟这个世界要什么的时候,要先想能给这个世界创造什么。创造是一个利我、也利他的事情。暴风魔镜的核心价值就是创造,对自己信仰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步步创造出来。”


我为一切努力用产品改变世界的梦想家和实干家们喝彩!因为,我们终将因一切伟大创造而受益。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推荐阅读


王石落幕 海尔生态 马云豌豆荚 万能钥匙 微软&领英 高通VS魅族 新达达&京东 杨元庆 世界杯&乐视 企业家自我修养| 王小川&高管团队 保险&汽车电商 《刘强东自述》 金蝶企业云 乐视汽车 京东开普勒 李彦宏 Papi酱拍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