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每两分钟就夺去一名女性的生命。在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1万,死亡近6万。但实际上,99%的宫颈癌由高危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因为病因明确,宫颈癌完全可防可治。
■ 2020年11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启动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旨在终结宫颈癌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图片来源:盖茨基金会;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在没有疫苗的年代,宫颈癌的预防主要是靠筛查。因为有多项证据表明,早诊早治能够大幅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唯一的难题,则是如何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都能及时得到筛查。举例来说,在发达国家已经很成熟的宫颈涂片技术,就因为设备昂贵和没有足够多训练有素的检测人员,而难以在中低收入国家推广使用。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二十多年前,盖茨基金会就和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乔友林教授合作,对一种成本低廉且不需要设备精良的HPV病毒检测手段 Care HPV开展临床试验。研究显示,该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近90%,每个检测只需5美元,是当时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检测技术的五分之一,且不需要复杂的冰箱、水电、实验室等设备,更适合在低资源地区使用。其中,在云南寻甸县的实地应用测试表明,一天时间就可完成近千名妇女的检查,是之前的十倍。
■ 2022年7月31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乔友林教授在“鄂尔多斯女性两癌综合防控经验交流会”上发表演讲。图片来源:盖茨基金会
2009年起,在卫生部和全国妇联的支持下,中国开始启动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两癌”检查项目。很多地方采用的检测方法就是Care HPV。郝晔的妈妈就是这个全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的受益人之一。2018年,Care HPV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PQ),这意味着这项技术可以造福更多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的妇女。
时间飞逝,在全国宫颈癌筛查开展近10年之后,HPV疫苗也在中国上市,但是要让疫苗普及到每个少女,因为价格和供应等问题,有很大的挑战和困难。同时,还面临着有限的公共卫生经费优先用于筛查还是用于疫苗的两难选择。
2018年,盖茨基金会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肿瘤医院的赵方辉教授开始合作,支持她的团队建立卫生经济学模型,探索中国宫颈癌消除的最佳策略和路径。她的研究显示,要想消除宫颈癌,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是必经之路。
■ 采用最优路径中国将有望在2047年消除宫颈癌。图片来源:盖茨基金会
不过,不止在中国,在全球层面,HPV疫苗自上市以来,就一直面临供应短缺且价格昂贵的局面。为此,过去10年,盖茨基金会还支持了两家中国企业的HPV疫苗研发和他们申请世卫组织预认证的工作。2021年,其中一家企业获得预认证,另外一家企业也在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过程中。
有了疫苗还不够,解决疫苗可及性的难题还需要真实的试点,从实践得真知。
一个理想的项目试点,需要有扎实的宫颈癌防控工作的基础,还需要当地政府对疾病防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支持。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从2005年起,家乡在准格尔旗的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的段仙芝医生,就与乔友林教授合作,在内蒙古开展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和筛查诊疗。在筛查逾12万女性后,段医生发现,自己的家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异常检出率为9.87%,相当于参与筛查的女性每10个人种就有一个患病,这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那之后,段医生坚持多年在鄂尔多斯开展义诊,筛查和治疗了约20万妇女,而鄂尔多斯当地政府也因此行动起来,大力开展宫颈癌防治项目。
■ 2022年8月1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妇幼保健中心,段仙芝医生与一名护士交谈,询问患者的HPV疫苗接种情况。图片来源:盖茨基金会
最终,当时负责卫生领域的官员在听取专家们的介绍后,还主动将免疫规划的年龄从专家建议的初中(12-15岁)扩展到高中(16-18岁),这意味着该地区可接种疫苗的适龄女孩增加到三万人。“这个项目启动有点晚了,现在还有机会补救,我们要让每个女生,在走向社会之前都得到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