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
《医学界》以有品位、有追求、有爱心、有水平的医务工作者为受众,以“服务医生,改善医疗”为宗旨,让行医更幸福是我们的使命,为用户提供可靠、有用、有价值观的资讯是我们的存在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转化医学网  ·  促进肿瘤进展!山大齐鲁: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2 天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乌干达启动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试验 ·  昨天  
医学影像沙龙  ·  颅脑常见病的MRI诊断... ·  4 天前  
解螺旋  ·  IF:98.4分!中山大学发文战绩再+1!《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

这个医生集团"融资10亿",这是要干啥?

医学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31 21:13

正文

作者丨杨馨

来源丨"医学界"微信号



4月,十亿巨额投资指向首张医生集团工商执照拥有者:博德嘉联。


“我们不太花精力在对外公布业绩和写故事上”,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林锋对记者表示:“做手术,看病人是医生在公立医院就在做的事情,如果你出来了,连这件事情都做不到的话——”


那干嘛还要出来?


广东潮州人林锋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大外科主任兼胃肠外科主任,祖辈闯荡的精神似乎也是林锋的一部分,在体制内拿到了“也许是一些人一辈子也没能拿到的光环”后,林锋成为了第一批往外走的医生:2015年,连同同院的医生谢汝石共同成立医生工作室。与私立医疗机构合作后坐拥的3300平米办公室与狭窄、拥挤的公立诊室已然不同,而对于林锋等人而言,最重要的改变是他们强调的“我们作为医生,与机构已经不是雇佣关系,而是独立身份落户,双方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林峰



这是起点,医生集团则是下一步。


2016年3月8日,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在前海注册成立并取得营业执照,首张写有医生集团的营业执照表明,占美国80%还要多的医生执业形式——医生集团作为新业态,以合规合法的方式进入了国内尚显封闭的医疗行业。



医生集团第一张营业执照



对于林锋而言,他只是在路上。“医生集团只是自由执业的一个过渡阶段”,林锋认为:“无论是医生集团,还是体制内医生,在行医时责任归到你个人身上而不是医院,那我认为才对了——距离那时,我们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建立实体机构看来是林锋在这条路上的新选择。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博德嘉联与由前香港财政司长、现南丰集团董事局主席梁锦松等创立的新风天域集团达成合作,后者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博德嘉联的支持将至少为10亿元人民币,资金将用于新建广东省内的综合医院及进一步完善手术门诊中心。


林锋不愿认为这是一次新风天域对博德嘉联的单方面投资,“这是一次双方的战略合作”,林锋表示:“我们很早就在酝酿中了。”





资本选择





面临资本,以博德嘉联为代表的这批医生集团似乎一直占有主导权:最早走出来的这批医生集团,数量偏少,且医生普遍年资较高,自有品牌效应强,确为“优质标的”。


中山六院综合病区主任谢汝石教授是林锋一直以来的合伙人,他曾透露,自去年同期博德嘉联拿到牌照前后,约有三十多家投资机构对其表示投资意向。



谢汝石



博德嘉联第一轮投资来自松禾资本和重山远为投资中心,资本创始人历伟父亲是经济学家厉以宁;而刚达成的合作的合作方,新风天域集团则由香港前财政司司长、现任南丰集团董事局主席梁锦松与黑石前董事总经理吴启楠共同设立,定位是创业投资公司,此前已有数起医疗投资经验。


合作签约仪式



“十亿”资金额让博德嘉联的这一次外部资金注入额频频见于新闻——但如果结合第一轮投资来看,无疑可以得到结论,对于林锋和背后的博德嘉联来说,资金额显然不是他们考虑的唯一因素:这一次的合作,更可以看做是在CEPA(《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完成的双方资源进一步整合。


——目的不仅是服务深港居民,“建立一个国际化的医疗平台或还能够辐射东南亚”,谢汝石透露。


林锋也展现了对于投资人经济层面以外的期待。


“和投资人谈几句话我就可以筛去一大批——比如总是要问什么时候回本的投资人”,林锋告诉记者:对于要合作的资本,他首先的要求就是资本要懂的医疗本质、真正办医的——其次,无论是多大资本,医生必须做到主导地位。


“很多资本在医生集团股份稍微大了一点,就要拿掉你的管理权,而我始终坚持的一点是,博德嘉联现在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管理架构是一定不能变的,投资方可以帮我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优秀医生,要一起管都可以,但不能让资本采取主导,但实际地来说,国内这样的资本太少了。”


同时,对于林锋而言,投资选择不仅仅在于投资人选择。很多医生集团没有考虑到的而恰恰是关键性的一个问题是,医生集团到底需不需要投资?


“单纯的医生根本就不需要融资,也没有投资价值。为什么呢?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医生集团不过就是一堆医生在一起自由执业而已,你投什么资?你需要什么投资?你就走PHP(Physician Hospital Partnership)就好了,你需要什么投资呢?大多数医生集团理应是轻资产的。”


什么时候医生集团才真正需要投资?林锋的答案是,当医生集团真正在扩大价值时。


做手术、看病人,这都是医生的最本质价值,无论在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还是以医生集团的形式都是如此,对于医生而言,只要将这个层面的任务完成得优秀,医生“存活地非常容易”,而医生如果要扩大他的价值范围,试图完成一点别的事情,这个时候,才是需要考虑是否引入投资的时候。


林锋和博德嘉联希望进一步实现的价值显然是实体机构:他们希望成立一家三甲综合医院。





实体机构





如果说2016年是医生集团井喷年,那2017年似乎可以看做医生集团纷纷进入实体机构的转折点。


早在今年3月,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就曾对记者透露,冬雷脑科医院已经完成选址,进入正式构建阶段;而张强医生集团一直报以巨大热情的静脉中心也已落地杭州,不日将投入使用。


2017年新成立的医生集团则似乎更多地呈现了一种起头并进的方式:一些名医在宣布成立医生集团的同时,也宣布将同步筹备其线下医疗机构。


在林锋看来,别的医生集团的运营逻辑暂且不谈,对于博德嘉联的个例来说,他认为,与新风天域进行合作是定位的必然要求。


“首先厘清一点,那就是我们坚定相信公立医院负责的是基本医疗,这是政府来负责的,我们不去改变也改变不了”,林锋告诉记者:“我们提供的医疗服务,一定是高精尖定位。”


——这就促使博德嘉联一定要做自己的平台。


“医生集团跟公立医院的合作是不可持续的,在制度上就不可能融合的,我们专长的不是基本医疗”,林锋谈到:“而民营医院呢?现在一共有两万多家民营医院,但他们的社会条件和管理没有符合医疗本质的,我们去也发挥不了作用,况且大多数民营医院都希望的是医生集团的医生来当他的雇员,那如果要适应雇员制,那医生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待在公立呢?”


“意识上就不一致”,林锋表示:很多医院没有厘清,医院服务的事实上是医生,医护人员服务的才是病人,医生集团和医院之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而非谁迫切地要求去一个地方落地——两者相加,林锋得出的结论是,倚靠现有平台,医生事实上是无法实现流动的。


“医生集团如同航空公司,有不同的机型,也必须要有母港,同时还可降落于其他合适的机场,看的是地勤服务于硬件水平”,林锋谈到。而博德嘉联作为一个“航空母舰”未来要打造的医院,就是一个能够欢迎其他优秀医生集团的母港,“一个开放的平台”。


“对于大陆人甚至大陆医生来说,可能都不太清楚澳门的公立医院是哪一间,因为最优秀的一批都是私立医院”,林锋说道:“我认为私立医院要做到的就应该是这样,而像台湾的长庚医院,美国的克利夫兰诊所这些一流私立医院,其实都是医生出来做的。我乐观地认为,我们一定有机会。”


林峰的乐观和医生集团的逐步实体化似乎能够找到依据。“医生集团归根到底就是将医生组织起来的一种方式,”行业从业人员此前向记者透露:“组织起来之后呢?最终也是要谋求落地的,一个医疗机构几乎是一定会走的大趋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乌干达启动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试验
昨天
医学影像沙龙  ·  颅脑常见病的MRI诊断...
4 天前
星座  ·  我想了解狮子座
7 年前
THLDL领导力  ·  你的故事,只有你能读懂
7 年前
食尚知味  ·  1分钟,快看
7 年前
爱健身  ·  健身后,千万别干这9件傻事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