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国大使馆,沙利文在访华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提到,自己同中方14个小时的对话是建设性、坦诚和实质性的。在被问及有关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副总统哈里斯在中美关系的角色时
,
他说:
“哈里斯副总统是拜登外交政策团队的
中心成员,领军成员
之一,并且参与了整个印太战略的设计和执行。
”
这种回答颇有一些新意。
拜登退选后,外交一把手布林肯也曾形容哈里斯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领军人物”(leading voice),称赞她经常在白宫内部的讨论中提出尖锐问题、直奔主题且高度关心美国人民的利益。
布林肯还说,在国际舞台上,哈里斯是一位经验丰富、行事有效的人。
在北京的记者会上,沙利文又进一步把哈里斯形容为了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成员或“中心成员”(central member)。而且,比布林肯更进一步的是,沙利文说,哈里斯是在负责任管控对华关系、设计和执行印太战略方面的“中心成员”。
这是首次有白宫高级官员公开将哈里斯和对华政策直接对接。
上一次如此将副总统与对话关系对接的还是在奥巴马任内担任副总统的拜登。
在
拜登+“布林肯+沙利文+坎贝尔”三驾马车
的外交权力结构下,能给与哈里斯“领军人”“中心人物”的定位,是很高的评价。
在俄乌冲突中,哈里斯参加过乌克兰和平峰会;在加沙冲突中,她又是带头呼吁止战和谈的领导人;在南部边境危机中,她牵头从民生与投资项目入手,尝试解决非法移民问题; 在对华关系方面,她有什么?就例行地和中方领导人见过面?
副总统是美国联邦政府行政分支中位阶第二高的官员,仅次于美国总统,但无实权,本质上就是在总统因意外去世或无法行使职能时,立即接手并承担起作为总统的全部职责。
美国《宪法》也没有规定副总统的具体职能,所以一般副总统是面面俱到地辅助总统,若有专攻方向,则需要总统的授权。比如,拜登担任副总统时就曾专门负责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对华关系。
副总统的权力欲望也不能太大,不能喧宾夺主
。
哈里斯之前面试未来“副总统”人选时,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夏皮罗竟然追问自己究竟能负责什么,有多大职权,结果被哈里斯团队认为野心太大,最终放弃了他,转而选择了沃尔兹担任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