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周五,《科技周刊》新年亮相!
每周五推出的《科技周刊》,由《兵器大观》《国防军工》《科技前沿》3个专版组成,与您分享有灵魂的兵器、有态度的军工、有创新的科技。
《兵器大观》专版在继承原《兵器天地》版的基础上,致力打造一个军人与兵器深度交流的平台,解读热点新闻中的兵器知识。(第九版)
新推出的《国防军工》专版为您揭秘大国重器出炉的台前幕后,解码装备孵化过程,发掘军工科研战线的精彩,搭建军工厂与部队的沟通桥梁。(第十版)
《科技前沿》专版从原《国防科技》版的两周一期改为每周一期,更加聚焦科技前沿,拓展科技视野,引领科技时尚,分享创新成果。(第十一版)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亲们说?(排序按照报纸版面顺序)
亲爱的读者朋友,在2017年的第一个星期五,解放军报《科技周刊》与您见面了。《科技周刊》由“兵器大观”“国防军工”“科技前沿”三个专版组成,旨在与您一起分享有灵魂的兵器、有态度的军工、有创新的科技。
军人是有精气神的,兵器是有灵魂的。离开军人的兵器是“刀枪入库”般黯然失色的。军事领域,表面上使人感兴趣的是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和激荡人心的突发事件,实际上人才是最有魅力、最值得表现的对象。
“兵器大观”专版致力打造一个军人与兵器深度交流平台,它讲述的不再单纯是兵器本身,而是军人与兵器的全面互动。它传递热点新闻中的兵器知识,更传递兵器极限效能的激活与发挥;它传递军人的兵器感受、理解与哲学,更传递军人的兵器情怀与家国使命。
国防工业是观察一个国家民族工业水平的窗口,也是一支军队战斗力建设的投影。
在新的“科技周刊”中,如果说“科技前沿”版聚焦的是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兵器大观”版侧重的是末端的装备产品,那么“国防军工”版关注的则是从技术到产品的生动过程。这里,不仅有大国重器出炉的台前幕后故事,还有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背景下对战斗力建设的理性思考;不仅有人与武器装备的互动交响,还折射着充满热血、温度和理想的人文精神。
一个民族的科技视野,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一支军队的科技素养,决定着一支军队的强弱。
军事变革,这是当下每一个军人都耳熟能详的语境。科技强军,这是当前我军仍在持续发力的进行时态。
改变战争,改变世界,改变你我,改变生活,这是关于科技的全部故事。“科技前沿”聚焦新兴科技,观察趋势,解读热点,对话权威,深入现场,呈现科技创新成果魅力,传播先进科学理念,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发掘前沿科技背后的精彩故事。
科技周刊各专版详细栏目配置请扫下图二维码
新年,跨越时光之门,军人也细细盘点和擦亮手中的兵器。
过去一年,大批新兵器亮相:中国运-20正式入列,美军“朱姆沃尔特”号服役,日本“心神”X-2技术验证机完成首飞,印度本土“光辉”战机装备部队……
透过新年的曙光,更多新兵器也勾勒着未来形态: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值得期待,美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计划继续推进,英最新型核潜艇“继承者”也将开工……
梳理这些兵器新闻,除了关注它们的参数、分析它们的性能、惊叹它们进化的脚步,我们还能从中看到什么?除了云层之上的战机轰鸣、震动大地的战车怒吼、撕裂空气的导弹呼啸,我们又听到了什么?
新的一年,让我们与兵器走得再近一些,以知己的身份、用独有的暗语与兵器聊聊,感受一下属于它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走近兵器,我们会挖掘到一群人心血的结晶。新型战机,从研究立项、设计、生产、试飞、量产,要经历20年甚至更长的周期,印度“光辉”轻型战机就打磨了33年之久。世人只看见中国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珠海首秀惊艳世界,而它的背后有多少名字无人知晓:科研专家、军工人、试飞员,无数人的心血才打造出首飞测试5年后就列入服役时间表的“中国速度”。
触摸兵器,我们能体验一个时代尖端技术的脉动。军事领域是最新科学技术的吸收器和反光镜,小到一把枪,大到一艘航母,都高度浓缩和集成了每个时代的尖端技术。即将交付美军的“福特”号航母,采用新研制的核反应堆、最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和涡轮电力阻拦装置等,集中了当前最新科技成果,作战能力显著提升,得以领跑航母新时代。
倾听兵器,我们更感受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德国最新一级F-125型护卫舰数次缩减采购数量,首舰计划2016年服役,却至今仍停在船厂是个半成品;印度“维克兰特”号国产航母,已经下水三次,建造了10年仍是空壳子。它们都无奈而清晰地告诉军人:研发兵器,光有技术不行,只有钱也不行。过去一年,中国海军晒出近30艘新舰服役的成绩单,数量居全球首位。这份骄傲和自信,更是我国机械工业、造船工业、电子产业、信息产业、武器装备制造业,甚至航空产业等各门类综合实力的共同体现。
每一款兵器,都值得我们珍惜、需要我们善待。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展开,大批新兵器列装部队。换装即是换羽,换羽方能高飞。手握新兵器,是我们这代军人的幸运,也驱策我们头脑升级,与新兵器深层沟通,真正实现“人装合一”,发挥出兵器的最大效能。
(高立英)
版面精彩内容,请扫下方二维码
质量把关坚持“零缺陷”意识
“我们不比德国人的战术糟,可该死的熄火、漏油,还有气得人肺炸的炮弹卡壳,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二战结束后,一名苏联坦克兵在分析战争初期的失利原因时,用那么一点“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道出了战场将士对武器高质量的诉求。
“兵矢者,军之神灵也。”砺剑铸盾,古来皆重质量。在战场,军队追求作战效能最大化,1%的装备故障足以导致100%的作战损失,没有质量“1”其它要素都是“0”,质量把关必须树立“零缺陷”意识。
拂去战史封尘不难发现,在以材料技术为主导的冷兵器时代,近身厮杀是基本作战方式,兵器质量高低直接关乎战争胜负。转首之间,战争形态“拔足再濯,已非前水”,以系统间和体系间综合对抗为主要的信息化战争,对武器装备质量的要求更严更细。一个老化密封圈导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因质量问题导致多架“米格”战斗机坠毁等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警示人们,抓质量必须从细节抓起,尺寸短少一毫、杂质高出一点、螺丝少拧一圈、保养推迟一天,类似这些质量上的“小瑕疵”,都是堤之蚁穴、室之突隙,都事关战之成败,不可小觑。
质量是装备的生命,装备是军人的生命。有媒体报道,二战初期,某国军方采购的降落伞合格率为99.9%,这意味着在该国数以十万计的伞兵中,有数百人将有可能因降落伞质量而死亡。在军方提出让厂商负责人亲自抽样跳伞的质检方案后,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故障率很快降为零。这一故事启示我们,在武器装备领域,对质量的放松就是对生命的亵渎。在生产制造中,唯有坚定不移划明“质量就是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也不行”的红线,坚持不懈落实《装备质量综合激励暂行办法》《装备质量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标准,坚韧不拔把牢“质量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关口,才能以精心让装备质量放心,以匠心让官兵操作顺心。
战国时期,率先在七雄中建立的武器装备监造官制度,让秦国的千军万马有了“器高六国”的刀枪剑戟,为秦军披靡沙场,一统天下立下功勋。“制为质之本。”实践证明,装备质量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确保装备质量链条每一环都强劲可靠,必须实现全系统全寿命全过程的体系质量管理,在完善设计、生产、使用、维修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中勇于探索,唯此才能有“质”者事竟成,以“利其器”而“善其事”。
古人云:“器械不精,不可言兵。”今天,面对“用什么来守护共和国安全”的“时代之问”,我们何妨不早些快些用更多高质量的国之利器来作答?
(李秦卫)
版面精彩内容,请扫下方二维码
磁铁有了新用途——
把有害细菌“吸出来”
感冒发烧不舒服,到了医院,医生也不用“望闻问切”,一套流程下来,你身体里的有害细菌就被“吸”得“干干净净”。不用吃药,用磁铁就能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细菌!近日,来自哈佛大学、瑞士EMPA研究所及瑞士弗里堡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了血液净化的新方法——利用磁铁“吸出”细菌。
当抗原入侵时,身体会迅速产生针对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被吞噬细胞识别吞噬,排除体外。科学家们利用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的这个特点,在铁颗粒上加入某一有害细菌的抗体,将含有这些颗粒的溶液引入到含有这些细菌的血液中,使有害细菌黏在这些颗粒物上。最后通过进行血液透析,将含有细菌的颗粒物用磁铁“吸出来”,使血液变“干净”。
该方法有局限,因为每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种类细菌结合,意味着临床上,医生首先要花时间确定病人血液中的细菌类型,随后选择相应的抗体。
不过,哈佛研究团队创造出了一种几乎能与血液中所有类型细菌相结合的抗体,并在实验测试中取得了理想效果。如果这种治疗方式能够切实可行,意味着未来可以让人体免受各类感染疾病的困扰,并且不用再害怕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后果,极具“应用前景”。
(黄武星 赵 鹏)
版面精彩内容,请扫下方二维码
今天军报7个版面新年亮相!他们有话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