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作者 / 陈紫嫣
编辑 / KY主创们
白天看到一则新闻:谷歌的人工智能又一次“碾压了”人类的智商,赢过了欧洲的围棋冠军。我不禁想,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分别,人类做得到而机器或程序做不到的事,到底还剩下哪些?
最容易想到的,是情感。人类有流动的、丰富的情绪。
然而,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些“无法说出情绪的人”。他们不是冷漠无情,也不是自私;只是无法辨识自己的感受,也无法表达情绪,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情绪。他们是情感上的“色盲”,很难真的融入社交群体,尽管他们很孤单,并不想一个人呆着。他们可能会走入婚姻,但婚姻里没有爱,也很有可能没有性。他们的问题,叫做述情障碍(Alexithymia)。
情感上的“色盲”
虽然中文名为“障碍”,述情障碍却并不是DSM-5手册中列出的某种精神疾病。它是一种人格特质。
当述情障碍这个概念在1972年被第一次提出的时候,它还被认为是仅仅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情感,而非感受不到。当时的研究者猜想,这是因为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联系被打破了,导致主导言语和主导情感的区域失去了联系。
后来,研究者才发现,他们身体的感知能力没有问题,能够接收到外界的信号,产生感觉,并且可能也引发了情绪(emotion),但他们的大脑机制不能意识到这些情绪的存在,更不能处理和思考这些情绪,对这些情绪无法产生进一步的感觉(feeling)。这些情绪无法进入他们的大脑。
顾名思义,有述情障碍的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无法感知和表述自己或他人的情绪。一方面,他们不能理解那些富含情绪的语境和事件,无法辨识出不同的情绪,难以从他人的表情中解读情绪,也无法理解各种情绪的诱因;另一方面,他们不会表达情绪,在和人沟通时,表情单一,说话的语气非常平。述情障碍者经常会被认为是故意和人拉开距离,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不是真的不想感受和表达,而是没有这样的能力。
由于没有情绪,他们基本上只关注外部世界的事实信息,想象力匮乏,非常现实;而且逻辑思维通常很好,他们用理性思考。
没有情绪的另一面则是,他们会在身体感官方面高度敏感,体会到的感觉会比常人放大;由于这种过度敏感,很多人的身体有慢性、长年的疼痛。
Caleb就是一个述情障碍者。在一次剧场演出的准备工作中,由于他很长时间都没有调好音效,领导终于控制不住情绪,开始责骂他。面对领导的批评,他产生了剧烈的生理反应,感觉全身紧张,心脏狂跳。但奇怪的是,他的思维却无法集中到眼前的事情上,也无法体会到情绪反应。
“好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刺破那种平静。”就连在面对看病、打针、手术等等会让常人觉得害怕的事情时,尽管身体非常疼痛,他也不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消失的不仅仅是这些坏的情绪,也有高兴、愉快、惊喜。”
在人群中,述情障碍约有10%的流行率,其中男性有述情障碍的概率高于女性。述情障碍与许多精神疾病都有关联,比如,在自闭症患者中,大约50%的人都有述情障碍。此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等也可能产生述情障碍,在某些情况下,述情障碍甚至是人们患有这些精神疾病的征兆。
述情障碍从何而来?
目前的研究发现,述情障碍可能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如基因、神经系统、成长环境,等等。
早在1977年,Heiberg等人就提出,述情障碍是一种可遗传的特质,但当时对于述情障碍的测量还有许多不足。近些年的一些更为完备的研究正式了述情障碍的可遗传性,并与一些基因的多态化呈现有关。
在人类大脑的中央神经系统中,有一些部位是负责情绪调节的,比如边缘系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位叫做“杏仁核”(amygdala),它负责处理情绪有关的刺激,以及识别人的面部表情。研究表明,述情障碍与杏仁核活动的减少有关联,它会影响人们辨别及描述情绪。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研究发现,当杏仁核和梭状回(fusiform gyrus)出现功能障碍时,会严重影响情绪的觉察。
近些年,在多项研究中,人们发现,有述情障碍的人,大脑胼胝体的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区域功能异于常人。前扣带皮层在情绪调节与目标导向行为中起到关键作用。
除去基因和生理因素,许多研究都发现,述情障碍与人们的成长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学者提出,儿童由于认知能力不足,情绪调节技巧有限,在高焦虑的环境中会倾向于表现出躯体化的症状,如手心出汗、浑身发抖、心慌,等等。也就是说,情感辨认及表述方面的困难,在儿童中本来是普遍存在的。
但是,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创伤、在不安全的依恋模式中成长、处理情绪的方式单一、或不被允许表达情感,那么他们在情感方面的认知能力就会受到影响,难以顺利习得情绪调节及表达的技巧,这些孩子就会更容易患上述情障碍。
德国精神病学家Sabine Aust等人的研究表明,成长环境中对于情感的忽视,如果在程度上不至于引起精神疾病,却足以影响情绪的流动和阐释的话,就可能引发述情障碍。但她们同时强调,不是所有的述情障碍者都在儿时经历过情感忽视。而且,经历过情感忽视,且有述情障碍的被试,其中一部分在精神及身体方面仍然是健康的。
斯坦福大学的Laura Kerr认为,除了情感忽视,儿童成长中被要求过早独立也可能会发展为述情障碍。另外,如果父母没有与孩子建立较好的情感互动,譬如总是指责孩子,使孩子将一些批判性的语言内化;或是放任孩子不管,“只要不闯祸就可以做任何事”,这样的孩子,也有发展为述情障碍的风险。
Patrick的述情障碍就来自于幼年的经历,他有一个经常施虐的酒鬼父亲,和母亲争吵,经常说出“我要拿来手枪,然后一枪崩了你”这样的话,他只好每次都去邻居家报警求救。之后,他开始出现述情障碍,特别是,他越来越难感知父母之间表现出的恐惧和愤怒;他还出现了长期的纤维肌痛和进食障碍。
亲密关系中的述情障碍者
述情障碍对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能造成影响,而影响最为明显的,恐怕还要数亲密关系。
对Caleb来说,对自己的述情障碍感受最深的时候,也在于和亲密的人的互动中。“我并不会真的想念他人。无论是在与家人分别时,还是和朋友很久没有见面,虽然我告诉他们‘我想念你’,但在内心里,我并没有这么想。”但他的身体能够感知这一切:当离开妻子、孩子一段时间时,他会感到整个人很紧张,压力很大。
可以想见,对于述情障碍者,谈情说爱是十分困难的事。美国密苏里大学的Nick Frye-Cox针对155对异性恋情侣进行了述情障碍方面的研究。他发现,述情障碍者很难与他人产生联系,在对话中会感觉不舒服,所以他们经常回避与情感相关的话题。
尽管如此,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会步入婚姻,因为他们仍有人类对于归属感的基本需求。有些人维持了稳定的婚姻,特别是在另一半也容忍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因为和述情障碍者的相处是低风险的,他们只用理性做决定,很少有情绪起伏或“不讲理”的时候,甚至在婴儿啼哭整夜的时候,也不会心烦意乱。他们还会完成一些“应该做的事情”,而显得很“通情达理”。
但是,在婚姻中,述情障碍者的伴侣通常会感到孤单,因为他们无法感受到亲密,难以在关系中做出情感的沟通,这样的情况也会影响他们的婚姻质量。
另一方面,述情障碍本身也会影响个体本身对于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多项研究表明,述情障碍程度越高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对于这段关系的满意度就越低,对于性关系的满意度也越低。
Frye-Cox这样形容感情中的述情障碍者:“述情障碍者总是在用理性的方式,权衡关系的得失与利弊,所以他们可以很轻易地走入或离开一段感情。他们不认为别人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也不会去尝试满足他人的需求。”
如何重新连接?
述情障碍者是一群与情感的世界“失联”的人,目前,对于述情障碍的研究还无法提供有显著成效的解决方案。在网络上,有述情障碍的人自发形成了互助小组,他们称呼自己为 Alexes。
如果你的伴侣是述情障碍者,或是某些述情障碍者对你而言非常重要,在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述情障碍的前提下,可以建议他们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想要改善你和述情障碍者的关系,可以尝试以下方面的努力:
1. 不要惩罚、羞辱或嘲讽对方。要知道,他们对于自己的述情障碍也是无能为力的。试着有耐心一些。
2. 试着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如果你感觉工作了一天很累,想要对方的陪伴、关心、支持,想和对方共度一段时光,那么你可能要先意识到,表达需要关爱等情感对于对方而言是无效的。不妨试着说:“我感觉很累,今晚不想做饭了,我们出去吃晚饭吧”。
3. 帮助他们来给情感“打上标签”。例如,如果他们看起来很沮丧,可以试着询问对方:“你看起来有些沮丧,愿意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么?”
4. 帮助他们意识到,一些事情是可能会引发情绪的。例如,如果对方即将迎来一次重要的考试,可以和对方说:“快考试了,你紧张么?”
在这样做的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对方可能会以和你自己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或表达情绪,你的情绪语言在对方听来很可能也是截然不同的。
而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述情障碍,你的首要目标是增强自己辨识和理解情绪的能力。你可以试着追溯一下,看在久远的记忆中是否存在让自己情绪失联的原因。前面说到的受父母影响而有述情障碍的patrick,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到访了自己的过去,尝试与那些在过去被自己闭锁起来的情感重新建立连接。随后,他逐渐开始能够体会愤怒等情感,并且有效地缓解了纤维肌痛。
目前,被证明比较有效的方式还有写日记、读小说、接触表达类艺术(如绘画、音乐、戏剧表演)等,来让自己和情绪多一些打交道的机会,也可以尝试一些培养情绪调节技巧的心理治疗,如CBT、DBT(辩证行为疗法)、IPT(人际关系疗法)、正念,等等。
述情障碍的改变非常艰苦,很多述情障碍者也就这样过了一生——有的人觉得,一个只有理性和逻辑的世界也没什么不好,特别是在另一半也接受的时候。 而很多人的改变,也正是由最亲密的人提出并有意识的帮助下完成的,比如正是因为caleb的妻子第一次告诉他,“我们对爱的理解好像并不一样”,才让caleb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Alexithymia在个体生活中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实际的。述情障碍者会在日常的人际中经常感到一些细微的、不可言说的不顺利。如果一个述情障碍者刚好还表现出具有比较强的力量,人们往往会回避甚至害怕ta。而如果一个述情障碍者比较弱小,则容易成为别人霸凌的对象——总之,无论是否明显,这些人都或多或少都会评价自己为“socially awkward”。
对于那些已经成年的述情障碍者,我们想告诉你来自里尔克的一句话:
亲爱的卡卜斯先生,现在你自身内有这么多的事发生。你要像一个病人似地忍耐,又像一个康复者似地自信;
你也许同时是这两个人。并且你还须是看护自己的医生。
但是在病中常常有许多天,医生除了等候以外,什么事也不能做。
这就是(即你是你的医生的时候),现在首先必须做的事。
以上。
References:
Aust, S., Alkan Härtwig, E., Heuser, I. & Bajbouj, M. (2012). The role of early emotional neglect in alexithymia. Psychological Trauma: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and Policy. Bermond, B. et. al. (2007). A cognitive and an affective dimension of alexithymia in six languages and seven populations. Cognition and Emotion, 21, 1125-1136.
Frye-Cox, N. E., & Hesse, C. R. (2013). Alexithymia and marital quality: The mediating roles of loneliness and intimate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7(2), 203-211.
Humphreys, T. P., Wood, L. M., & Parker, J. D. (2009). Alexithymia and satisfaction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6(1), 43-47.
Karukivi, M. (2014). Development of alexithymic personality features.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4(4), 91.
Kerr, L. K. (2012). Alexithymia, Emotional Neglect & Capitalism: How are they related? Retrieved January 28, 2016.
Samur, D. et. al. (2013). Four decades on research on alexithymia. Moving towards clinical implication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9.
Serani, D. (2014, April 3). The Emotional Blindness of Alexithymia. Scientific American.
Schwartz, A. (2011, December 11). The Loneliness of Alexithymia. MentalHelp.
Taylor G. J., Bagby, M. R., Parker, J. D. A. (1999). Disorders of Affect Regulation: Alexithymia in Medical and Psychiatric Illnes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