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许多人为了守护自己的爱情,不惜终身不嫁;也有许多人为了守护自己的梦想,付出了生命。
而她,不顾众人的反对,守护着澜沧江边西双版纳的一片雨林,只为了实现丈夫的梦想,实现自己对于爱情的承诺。
“爱情于我而言,就是在这一片雨林中,心甘情愿的追随。”
有时候就是那么神奇,两个相似的人就这么在命运的节点相遇了,没有理由,没有征兆。
1999年,43岁的生态博士马悠在昆明世博会期间受秘鲁大使馆的邀请,参加了酒宴。这个曾以一人之力创造菲律宾雨林神话的络腮大胡子,对于这种交际的场面和不切实际的会议十分厌烦,便一个人出来透透气。
29岁的资深记者李旻果恰巧也因为工作参加宴会,正在走廊间发愁采访的事情,却见到了同样不大高兴的大胡子马悠。
马悠当即就被这个高挑优雅的中国女人吸引了,洋溢的情感促使这个不善言辞的博士向李旻果发出邀请:“我能请你到楼下喝一杯冷静一下吗?”好奇的李旻果答应了。
来到楼下,正好有一架钢琴,马悠缓缓走上前,即兴弹奏了一曲蓝调。动听的旋律和澎湃的情感,李旻果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乐曲中,反应过来时才发现马悠已经拉着她的手,深情地告白:“如果你还单身的话,请你嫁给我!”
李旻果被这突如其来的告白惊呆了,下一秒却又被马悠的一句话打动:“我不能给你无尽的财富,但我可以给你无尽的花朵。”事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她觉得当时被马悠的勇气所震撼,暗暗在心里想:“他敢要,我就敢给。”
之后的两人在交流中,才发现彼此是如此契合。马悠是一个生态学家,致力于全球雨林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而从小在庭院长大的李旻果对自然也有一份独特的情感。当即,李旻果就决定辞去自己的高薪工作,追随马悠的脚步,在澜沧江边的西双版纳雨林扎下了根。
人们尝到了橡胶开采换取经济利益的甜头,开始大批砍伐雨林,只种植橡胶这一种单一作物,割取所需要的橡胶后,制成汽车的轮胎,轮胎又反过来踏平了这一片雨林,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他们买下了15亩橡胶林,把已经因为截取橡胶枯死的橡胶树都砍掉,告诉农民如果再这样破坏生态,雨林只是一片荒地。接着他们在上面开始培育各种雨林植物。
兰花是雨林中娇嫩的公主,马悠被欧洲人称为“兰花上帝”,他每天在雨林里寻找从枯树上跌下来的兰花,把他们运回山庄的实验室里栽培,两年后,再一个一个绑回到雨林的树上。
马悠在自己的实验室中做着阿凡达式的实验,力图在重建当地生态和农民生活出路中找到平衡。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这里成了一片小生态区。
2007年马悠博士卖掉在德国的房产和保险,从布朗山村民手中,租来了6666.6亩轮歇地,成立了首个中国民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虽然遭受着当地民众和官方的不解,但夫妻俩仍旧暗暗努力着。一颗颗种子埋进土壤,三年的时间,这一片土地已经被多样化的植被所覆盖,里面的野生生物也越来越多,距离夫妻俩的梦想也越来越近。
在这一片生态区里,马悠和李旻果也亲手建造着他们的家园——湄公山庄。2001年8月,他们的大女儿林妲出生时,湄公山庄初具雏形;到2003年6月,小女儿宛妲出生时,山庄里已经葱葱郁郁。
这两个在雨林里出生长大的女孩,像雨林中的精灵,李旻果对这两个充满了希望的种子,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她怀着一颗慈母之心,为两个女儿创作了许多诗歌,充满了爱与慈悲。
她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孩子们明白,雨林中的不只只是一个个物种,它们有它们的精气神儿,有它们的气节。
对于两个孩子的教育,马约和李旻果也决定尊崇自然,没有将孩子送到雨林外面,和其他小孩一样去上小学,而是在家里为孩子开设了私塾。
但更多的时候,两个孩子都是在父母为他们建造的花园般的山庄里玩耍,弹琴、画画、下棋,光着脚丫奔跑在雨林中,救治受伤的小鸟,和动物们一起玩耍。
这一切,都与马悠童年的经历有关。马悠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就因为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被罚站。他哭着回家问自己的妈妈:“我明明没有犯错,为什么还要罚我?”妈妈耐心地回答:“孩子,你没有错,只是因为老师眼中的标准是你的成绩啊。”
从此,马悠十分厌恶这些所谓的制度和标准,感觉难过时,就去小森林中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抚慰。
马悠和李旻果坚持,自然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在自然中长大的两个孩子,未来必会把这一份快乐还给自然,继承他们这一生所做的努力。
美好的生活并没有一直延续,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的一家人也不能逃离生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