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哔哔News
哔哔是一家致力于做人人都能看懂的区块链资讯的行业媒体。哔哔,看见未来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哔哔News

区块链将实现10亿个人类大脑互联

哔哔News  · 公众号  ·  · 2018-03-01 17:51

正文

对于区块链的未来,我们有很多遐想,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心里是没谱的。我关注了我们地球上不太让常人引起注意的角色——“微生物”,他们的进化史确实给我们很多启发,有时候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谢这些千万亿的“小可爱”们。

此时此刻他们还在我们的肚子里面安安静静地和我们一起享受美食,还有一些他们还在帮助我们制造粪便,我怀着感恩的心,给他们传一个信号“谢谢你,细菌朋友!”我们内心发起一个对他们感恩的善意,他们肯定绝对知道你发的感恩信号,这就是他们厉害之处。


因为人类是高度进化的物种,面对“区块链”这样的新事物还在激烈的讨论。一个美国教授Frederick Turner说过一句话很经典“人类是自然界数十亿年欲望活生生的化身”,这种欲望的表现,似乎都在微生物的世界早就体验过(细菌看待我们就像是一个一夜暴富的傻帽一样),我们的个体可以被当做是一个大号细菌,真的,对地球和太阳系来说,人类只是一个大号细菌而已,没啥特别。


接下来,我们需要放低身段,不要去再有杂耍地球的心态了。从46亿左右时间的地球进化史表明,人需要生态系统,但是生态系统并非需要人类,人类的祖先就来自于细菌,我们和细菌血脉相连,接下来我们需要从“祖先”身上找点灵感了。


微生物共生合作——>“信任的机器”


我们为了解决信任的问题,发明了区块链,我们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生产关系的这项发明而沾沾自喜(甚至远未落地)。


我们目前绝大部分文章都在为这种“新的生产关系”赞叹不已,到处开始大吹特吹,不过微生物已经给我们很早以前(数亿年前)就给我们示范了非常高效的生产关系,如果微生物的代表此时有麦克风,他们也会说人类的区块链真是:“too young ,这都是我玩剩下的” 。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非常强调“物竞天择”,可惜达尔文并没有注意到,生命彼此互相合作的更多。如果把DNA比作节点的代码,他们有个特性就是复制,这个和节点分布非常类似。新的节点诞生,老的节点死亡。DNA也是一样,如果细胞不把DNA复制一份,估计早就几个小时这个物种就绝迹了。


我们从远古时代走到今天非常不易,节点拼命复制,就是为了保证DNA(共识账本)的延续性。我们自己体内大约占有10%的体重的细菌已经非常谙熟区块链编程技术,而且用的更加精巧。不仅仅肚子里面的细菌是一个了不起的分布式网络,而且他们和全球的微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牛逼的全球网络。细菌和细菌的协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他们是按照星球规模运作的实体(又让我联想到了星际文件系统)。细菌种群之间可以彼此分享彼此的细菌基因,我们可以理解这个是一个高效的市场经济社会。微生物个体很小,遇到环境变化,很多就要被恶劣的环境弄死。不过他们有很强大的复制能力,如果没有复制能力,估计人类也就发展不了到今天。


就像区块链的节点增加是为了增加安全性一样,细菌这块是非常优秀的,1个细菌,每小时分裂3次,48小时后,就有2的144次方的节点产生出来了,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大大加强。这个集群分发谁都比不上。


细菌群体,你可以理解为“群众基础好,繁殖力超强”。我们需要在这里区分“复制因子”和“载体”。细菌的肉身(载体)是被基因(复制因子)驱动而繁衍,他们互为补充同等重要。肉身似乎不重要,肉身是可以进化,比如将来用量子计算机的肉身,还可以跑区块链的灵魂(复制因子)。


细菌是不是各自为政的白痴呢?其实他们扎堆在一起就很聪明,以至于我们会联想到,我们的肉体其实是他们“肉鸡”(如果从基因迫使个体繁衍从而传播基因自身,你就可以理解,当然这个角度也有偏颇。我们的基因恰巧是整个细菌生态系统是共生体,他们之间互相影响和合作。),他们反而可以控制我们的情绪。


DNA可以突变来适应环境,目前我们的区块链代码还没有自我突变能力(并不排除将来赋予这种能力,至少AI可以实现自我代码进化)。细菌具有群体性智慧,这个群体性智慧让人非常。集中网络信息及通信技术的能力去提高社区知识库不是人类的专利。


David Skrbina提到,“群体意识(group mind)”的概念是从柏拉图的泛心论(panpsychism, 即精神或意识是无所不在的,并且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概念衍生出来的。


我们的世界观应该要从了解细菌进化史开始刷新。细菌的自诱导物质可能算是一种细菌间通讯的机制,这个也算是一种共识机制,细菌还是按照DAO架构运作的,比如在黑暗中呆久了可能会投票同意要发点光出来,通过改进自己的基因,发光细菌就诞生了。


因为细菌的抱团,科学家研究的抗生素也在从“病毒网络攻击”角度来进行干扰细菌的协作机制。比如干扰和阻断细菌的间的通讯,而阻止细菌繁殖。


事实的情况是,我们因为不断地攻击,其实我们不断制造“超级细菌”。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说明他们的通讯协作能力越来越强。从耐药性上面分析,分布式集群网络是安全的基础思想。


设想一下如果AI结合区块链集群可以自我进化,他们应会成为一个“物种”,我们可以理解AI集群后成为“超级AI”的恐怖的效果。一个基因可以偏爱自身个人,而利用其它“载体”(肉身)付出代价,某些肉身的牺牲,并不会得到回报,但是对基因而言未来会有回报。


从这点你会发现,任何存在的没有灭绝的动物和植物,并不是平白无故地出现在地球上,这个是他们自身基因的意志。区块链本身的生命力在于“共识机制”,凯文.凯利说“科技会按照自己的意志而发展”,这算不算最直接的联想。


自我维生的基础——>密码学技术


我们经过几个月之后,我们身体的物质会换一遍,有人说,几个月后的我就不是我了。其实生命最大的优点就是记忆,人类每个染色体会有1米长的DNA,人类每个细胞有46条染色体,拉开就有46米长。人类所有染色体头尾相连,大约连起来有460亿公里长(到月球才38万公里)。你可以想象这个信息量是多么巨大,如果代码安全性很差,你可以想象早上是个美女,晚上就是歪瓜裂枣了(代码改了)。


生物DNA的代码安全做的不错,就像区块链的防篡改机制,我们知道蚊子在地球上生活了几亿年,恐龙时代就有了,蚊子为何不在半路长个苍蝇脸,因为他们不是一路的,他们的信息没有受到篡改。


每个细微的生物都在机动地照料自己,以面对世界的捉弄。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血小板是修补伤口的,修补的指令并不是我们大脑发布完成,而是他们“自觉”完成。生命对于外界的扰乱的响应,是使用物质和能量以保持自身的完整。


区块链在维护自身完整方面和生命有异曲同工之妙。维持自有的“私域”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我们可以交易但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特性。数据安全和私有领地对于区块链非常重要,对于微生物构建周边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我们身上的细菌每天都在“超级市场”里面转悠,看着好东西可能会买点回来,比如给自己家里“修修桌子,换个灯泡”,换个“好车”(有的细菌尾部有个鞭毛连接在细胞表面的小盘子上,叫做”质子马达”(有的细菌特别喜欢效率,就像EOS号称为效率而生一样,哈哈),借电荷变化来推进,快速移动的微生物,可以接触外来的基因和生物,进化出复杂的共生体。细菌这种行为和坐飞机去国外找个洋妞生个混血儿没什么两样),这也是细菌经常干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让它缺乏独立性,没有“自我”,那整个生态都要完蛋,他们如果没有“自我”,他自己就没动力跑动跑西买这买那。生物学里面有个名词叫做“裂殖”,那就是崩溃了,“疯了”。


我们总结一点“保持内在对于生命非常重要”。如果我们需要搞活经济,一定就要尊重个人隐私。如果生命在进化过程中,没有细胞膜(安全技术)的包裹,生命不会开启进化旅程。


我们联想到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区块链是尽量保证自己的数据安全,保证内在特质安全,但是对外数据交换利用方面,还是也远远不如我们的细菌祖先。


区块链的核心动力——>基因自私的且互惠利他性理论


蚂蚁为他们的“奶牛”蚜虫挤奶,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私且互惠利他的表现。如果我们在互惠利他中失去平衡,种群将会受到威胁。


细菌中也有不劳而获的骗子,他们释放出一些物质诱骗其他细菌上当(细菌也会割韭菜),系统中丧失平衡后,将会导致整个种群崩溃,这些“骗子”也会被种群识别出来。细菌群体也不欢迎那些只是发“空气币”的骗子,他们会排斥。


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检测了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它寄居在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肺中。尽管大多数细胞彼此“协作”,当它们周围聚集足够的“朋友”之时会生成和分享公共物品,研究人员发现了某些个别的细胞,称作“骗子细胞”享用了这些细胞外产物,却没有释放任何自身的产物。骗子细胞超过了合作的生产细胞,随后合作变得少见,群体瓦解…。


不过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给有害细菌的种群,制造这些“骗子”,这些“骗子”的目的就是让系统瓦解,控制感染。我估计这是人类唯一把发“空气币”的策略用在维护自己健康的角度。“没有多少年之前,人们根本不认为细菌会社会化。现在我们开始思考可能为人类的健康利益来操控细菌社会活动”。


各种通讯协议功能组装——>“基因重组技术”


区块链的技术正在发生快速变化,什么链间通讯,兰花协议,DHT等等,还有更多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在技术演变的整合方面,细菌给我们做了示范,细菌之间会交换技术,通过基因重组来组织优势功能,并且可以迅速扩散传播。我们的免疫力下降也是我们经常“训练”他们导致的结果。——那些杀不死他们的将会使他们更加强大。


为了怀念我们的祖先细菌,我们需要科普一下,30亿年前浮游在原始海洋中呼吸氧气的细菌,现在就以线粒体的形态生存在我们体内,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肚子里面有30亿年前地球进化的遗迹。其实人类是不断滚雪球的大号细菌。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细菌确实在构建信任和生产关系方面确实已经非常高效。如果有好的变异,他们知道如何通讯。如果区块链一个种群的细菌,可以认为细菌已经非常谙熟链间通讯技术,还会组装别人的优势功能。


人类研发团队间也会抄袭和剽窃技术,这个细菌在几亿年前都会了。细菌早就知道一种技术不能吃遍天下,比较需要创新才能存活。区块链也一样,光靠一种技术就做应用落地,那还是有点困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