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拍星轨方法,都是利用长时间曝光,将星星拍出运动的轨迹。但这种方法总存在一些无法用拍摄技巧解决的缺陷。
近期,后期软件功能的不断强化,能够同时处理的图片数量越来越多,堆栈叠加效果也越来越智能,由此衍生出了一种利用多张照片堆栈叠加,以模拟超长曝光时间效果的摄影方法。
这种叠加法拍星轨与传统的长曝光法相比,有何优势?使用时有何注意事项?小编今天就来为您说说。
叠加法最大的优势就是,规避了传统长曝光法的最大缺陷:热噪。什么是热噪呢?
随着长时间曝光,相机温度升高,感光元件的热稳定性受到影响,成像质量会下降,在画面上出现更多噪点,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热噪。
由于长曝光拍星轨,曝光时间至少也要半个小时,机体温度明显升高,热噪现象会变得比较显著。因此,长曝光的星轨总是略显稀疏,且出现中断。
为什么传统法拍的星轨会如此稀疏呢?
那正是因为,随着曝光时间延长,热噪会越发明显,最后甚至可能出现噪点比星星多的状况。在后期降噪时,星星和噪点一起被抹掉了。
而叠加法,是用半分钟左右的曝光时间,拍出一系列静止的星空,通过后期堆栈合成一张星轨,从而有效规避了这种热噪现象。
由于噪点较少,受到后期降噪处理的“损失”也较小,叠加法拍的星轨往往比较密集而显著。
既然叠加法有那么多的优势,怎么用叠加法,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马上就要说到了。
叠加法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广角头、三脚架、快门线就够了。
广角头获取更宽广的视野,让你的星轨更长更完整。当然,如果机身是全画幅的就最好了,但那个价格嘛.......
三脚架和快门线也是必备。三脚架的云台承重力要强,不能放着放着就沉了;用快门线是防止手按导致画面颤抖。
如果在山上拍摄,可能会遇上山风很大的问题,请寻找避风处,或在三脚架上挂上重物,尽量减少风力引起的摇晃。
此外,和传统长曝光法一样的是,你得确保你的电池足够充足,最好有备用电池。
和传统长曝光法不一样的是,你还得再准备一张大容量存储卡,因为你需要一次性拍出几百张高画质照片。
对准不同的方向拍摄,拍出的星轨效果也不同。当然,第一步还是要先找着北。
手机上有相当多的指南针软件,对准北的方向,找到最亮的那颗星,基本上就是北极星。
将镜头中心点对准北极星进行长曝,拍出的星轨会成为同心圆;朝东或西方会拍出斜线状的星轨,向正南拍则为看不见圆心的弧线。
对准北才能拍出同心圆
对着南方拍出的星轨
确定拍摄方位后,就该进入拍摄前期准备的构图环节了。
无论是拍摄星轨还是星空,光对着天空拍,画面可能会有些无趣,最好加上地面景物作为前景。
可以选择有优美轮廓的树木,将其剪影化;或用手电、照灯打光,先拍一张正常曝光的地面景物,最后再加入到堆栈合成的照片中。
调到 M 档,开大光圈(让星星显得更大),快门设置在30秒左右,ISO 调到最高值的一半。先试拍几张。发现亮度不足再酌情调高 ISO。
务必要关掉一切相机自带的降噪。在长曝光时,这些功能还只是“最好”关闭,在叠加法中却“必须”关闭。
因为相机的降噪功能,会花费与曝光时间相等的时间来进行降噪作业。在叠加法中,这样意味着你会拍少一半的星轨。
不关降噪,星轨就会像这样断断续续
设置好快门线,用连拍模式定好时间,大概一小时就能拍出比较长的星轨。
然后躲在一边玩手机吧。
经过上述一系列步骤之后,你会得到几百张静止的星空照,接下来就该用后期软件把它们合成一张星轨了。
以小编手头的 Photoshop CS6为例,进行简要的操作说明吧。
首先,把你拍摄的上百张星空照片拷进一个新建的文件夹中。打开PS,选择“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
然后出现这个画面:
点击“浏览”,打开刚才新建的文件夹,选中所有图片,点击“打开”。
打开图片可能需要数秒,然后选中红框处的“载入图层后创建智能图像”。
注意,千万不要点绿框处的“尝试自动对齐源图像”——那是将拼全景图时用的,会把几张图片的相似之处进行重合叠加。
之后,电脑就开始辛勤工作,这一过程可能要持续几分钟乃至十几分钟,最后合成出一张星轨图片。
对着合成的星轨图片,再进行降噪,最后用抠图把正常曝光的地面前景添加进去吧。
好,接下来,就该大家自己去动手尝试了!
以上就是本期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