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好读  ›  专栏  ›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中信建投证券】每日精华推荐(2017.11.17)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11-17 08:1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目录

1.【通信】宝信软件(600845):钢铁信息化复苏,IDC业务稳步增长

2.【医药】上海医药(601607):并购康德乐中国业务,实现网络与规模快速扩张

3.【地产】1-10月地产统计数据点评:房地产行业销售持续趋冷,拿地延续火热

4.【医药】商业健康险大时代,加速医药行业变局

5.【医药】网络药品经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行业向规范化前行


1 【通信】宝信软件(600845):钢铁信息化复苏,IDC业务稳步增长

武超则, S1440513090003 (发布日期: 2017.11.15

事件

公司 2017 10 28 日发布三季报, 2017 年前三季度实现 31.89 亿元,同比增长 22.97%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03 亿元,同比增长 49.78%

简评

三季度 IDC上架进度加速,促进业绩高增长,预计宝之云一到三期有望在2018年一季度满架运行。 宝之云一期到三期规划机柜总数 17500 个,主要客户为阿里、腾讯、 360 、平安集团等,目前已经建设完成 15000 个机柜。由于三季度阿里上架进度加速, IDC 目前在运营机柜数量达到 13000 个。预计到明年一季度,宝之云一期到三期所有 17500 个机柜将建设完成并有望实现 100% 上架。由于近年来上海地区申请能耗指标收紧, IDC 新进入者门槛较高,目前上海 IDC 竞争格局稳定, IDC 供应商利润率稳定。随着宝之云一到三期今年上架完成,公司 2018 IDC 业务利润将创新高。

钢铁信息化业务复苏,宝武合并,首次获得首钢订单,未来软件业务有望稳步增长,为业绩提供有力支撑。 2016 12 月宝钢和武钢正式合并成为宝武钢铁集团后,成为全球第二特大型钢铁企业。原武钢使用的办公系统、生产系统未来将逐步更换至和宝钢的系统一致,今年三季度武钢部分财务、办公系统已经开始逐步更换,将来 ERP MES 等系统也将逐步替换,为公司未来几年带来稳定的订单来源。同时公司今年首次获得首钢 MES 系统、 ERP 系统订单,突破新大客户并有望获得后续订单。 2017 年以来钢铁行业整体复苏也带动钢铁信息化业务回暖和触底反弹,预计未来两年软件业务有望实现稳步增长。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钢铁信息化龙头受益于钢铁行业复苏,软件业务将稳步增长,同时宝之云一到三期建设和上架将在明年 1 季度顺利完成, 2018 IDC 业绩将创新高。预计 2017~2018 年公司净利润为 4.28 亿、 6.12 亿,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目前价值被低估,给予“买入”评级,重点推荐。

风险提升: IDC 上架进度不达预期


2 【医药】上海医药(601607):并购康德乐中国业务,实现网络与规模快速扩张

贺菊颖, S1440517050001 (发布日期: 2017.11.16

事件

公司公告收购康德乐中国业务

11 15 日,公司公告下属全资子公司 Shanghai Pharma Century Global Limited 预计以现金出资约 5.57 亿美元向 Cardinal Health, Inc (康德乐)的全资子公司 Cardinal Health Cayman Islands Ltd. 收购 Cardinal Health (L) Co., Ltd. (康德乐马来西亚) 100% 的股权,进而通过康德乐马来西亚间接拥有其于香港及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中国业务实体(康德乐中国)。

简评

收购价格合理,业务价值突出

从历史财务业绩、市场稀缺程度、未来发展前景以及与公司的协同互补价值角度看,康德乐中国业务是公司不可多得的并购标的。康德乐中国业务 2016 财年收入规模为 255 亿元,对公司医药分销业务是重要扩张,也是目前国内第一起行业前十名医药商业公司间的并购,此次并购将巩固上海医药作为国内医药流通排名第二的商业公司地位。公司此前已公告参与第二轮竞购康德乐,此次正式签署协议,进度符合预期。收购价格从第一轮 15 亿美元报价下降至目前 5.57 亿美元,比较合理,同时略低于市场预期,对公司带来积极正面影响。我们认为公司并购康德乐中国的价值突出,从 DTP 业务、大量的进口代理品种、部分区域的网络扩张、物流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等多方面受益。

并购是对当前公司药品分销和零售网络的快速补充

康德乐中国业务分成五大板块,分别为:药品分销、医疗器械分销、医院直销、特质药、以及特质药房与商业技术板块, 康德乐中国拥有 14 个直销公司, 17 个分销运营中心,其分销商网络覆盖 322 座城市,服务近 11,000 家医疗机构等下游客户,同时拥有 30 DTP 药房。并购康德乐中国业务将对公司现有药品分销和零售网络进一步扩展和补充,收购强化了公司在上海、北京、浙江等核心市场的网络深度, 覆盖更多终端医疗客户,提高市场渗透率,进一步巩固重点区域市场优势,同时拓展了天津、重庆、贵州等空白区域,使公司分销网络扩展到 24 个省份,加速了到 2020 年覆盖全国 28 个省份的发展步伐。

并购取得的 DTP药房是优质资产

DTP Direct to Patiet )药房模式,即制药企业将产品直接授权给药店作为代理,患者从医院医生处得到处方,直接到药店去购买的一种经营模式。受益于当前医改政策医院考核药占比要求,处方外流使得 DTP 药房模式兴起。凭借着从美国带来的 DTP 药房的成熟经验和操作模式以及在中国五年多的实践,康德乐 30 DTP 药房目前年销售额可达 6~7 亿元,单店销售额一般能达 2000 万元,是普通零售药店单店销售的 40 倍,每年服务患者数大约在 15 ~20 万人次。收购将形成品牌统一、运营一体、服务卓越的中国第一大 DTP 专业品牌连锁药房,从而成为国际制药商新特药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合作伙伴。

盈利预测

上海医药是国内医药工业和商业龙头,受益于药品两票制政策落地和药品一致性评价政策,长期业绩稳定增长具有较高的确定性,此次收购将快速拓展公司营销网络,具有积极意义。不考虑康德乐中国并表,我们预计 2017-2019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43 亿、 40.55 亿、和 46.55 亿,同比增长 10.84% 14.45% 14.80% ,对应每股收益为 1.32 1.51 1.73 元,维持买入评级,给予 2018 20 PE ,对应目标价为 30.20 元。

风险提示 : 康德乐中国区业务整合进度低于预期;核心品种一致性评价进度慢于预期;外延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


3 【地产】1-10月地产统计数据点评:房地产行业销售持续趋冷,拿地延续火热

陈慎, S1440514080003 (发布日期: 2017.11.15


土地端:拿地延续火热。 2017 1-10 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 1904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2.9% ,增幅较 1-9 月扩大 0.7 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 9695 亿,同比上涨 43.3% ,增幅较 1-9 月缩小 3 个百分点。土地市场量价齐升,我们认为主要源于土地供给侧改革下,重点城市和房企加大补库存力度,而在供给端,今年以来各大重点城市普遍上调了供应计划,加快了土地供应,尤其是共有产权和租赁用地等地块成交,未来有望成为土地供应的新风向标。土地市场热度延续,当月市场溢价率依然维持高位,但是呈逐渐回落的趋势,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加速回落。

投资端:开工与销售关联,土地供给侧改革将延续投资生命力。 1-10 月,房屋新开工面积 145127 万平方米,增长 5.6% ,增速回落 1.2 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增速于土地购置面积增速趋势相反,而与销售增速保持正相关。近几个月来的数据也印证了我们之前对于新开工增速走势与购地增速走势脱钩而与销售增速走势关联的判断,展望明年,新开工的增速则取决于今年以来土地购置面积是否能带来边际改善。 2017 1-10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9.05 万亿,同比增长 7.8% ,增幅较 1-9 月回落 0.3 个百分点,我们在 6 月份报告中思考了此轮投资和拿地之间的关联,并提出土地供给侧改革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而今年以来我们也确实看到投资的生命力在延续,预计将维持到明年。

销售端:三线城市销售加速回落。 1-10 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 13.03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8.2% ,增速比 1-9 月份回落 2.1 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 10.30 万亿元,增长 12.6% ,增速回落 2 个百分点。尤其是三线城市销售面积增速在 6 7 月由正转负,表明了在一二线重点城市限购后,外溢到三线城市的置业需求已经逐渐得到释放,支撑销售增长的三线城市置业需求引擎逐渐熄火,同时结合近期严打消费贷流入楼市和信贷的进一步收紧,我们预计四季度无论面积还是金额,全国销售仍会进一步走弱。

资金端:按揭贷款增速转负,房贷利率不断攀升。 下半年来的地产到位资金的收窄,主要源于销售下滑推动的按揭贷款增速持续下降。个人按揭贷款累计增速由年初的 20.4% 的增速降低到 10 月的 -1.0% ,居民去杠杆进行中。随着银行资金成本持续走高,利率优惠继续“缩水”,目前仅剩 11 家银行提供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超 7 成银行执行基准上浮利率。在房企融资监管趋严的环境下,股权融资和公司债渠道收缩最为明显,而短融和中票依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根据我们的统计,上市公司房企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在前三季度由正转负,体现在行业下行周期中,房企经营现金流状况已经开始出现压力。


4 【医药】商业健康险大时代,加速医药行业变局

贺菊颖, S1440517050001 (发布日期: 2017.11.16

事件:

保监会出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近日,保监会对《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进行修改,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意见征求时间截止 12 20 日。

简评

政策背景:跟上时代的《第二版征求意见稿》

现行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颁布于 2006 年,随着行业的发展,从监管角度出发政策的修订已迫在眉睫。实际上,在今年 5 月保监会已下发第一版《征求意见稿》, 11 15 日又在官网发布了第二版《征求意见稿》。

政策方向:叠加前期抵税政策,国家规范和鼓励商业健康险发展大趋势明朗

征求意见稿在现行办法的基础上,对商业健康险的监管有明确的规范和鼓励倾向:包括长期健康险的犹豫期延长,向贫困人口倾斜,鼓励对创新药品、创新器械及诊疗办法的支付保障,简化理赔流程,以及首次提及健康管理服务与医保合作。而此前,财政部、税务总局、保监会发布通知,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实施范围推广到全国,从 7 1 日起,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抵扣个税,每月最高 200 元,每年最高抵扣 2400 元。

商业健康险在终端支付中占比不高,但过去几年快速增长,即将进入大发展时代

我们在半年度策略中详细测算过: 2016 年,全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达 4042 亿元,同比增速 67.71% ,健康险赔付达 1001 亿元,同比增速 31.17% 2012-2016 年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与支出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47.13% 35.35% ,远高于基本医疗保险。此外,从全国医保体系(四保合计)收入支出结构来看,商业健康险收入占比从 2012 年的 8.39% 增长到 2015 年的 14.27% ,商业健康险支出占比从 2012 年的 3.61% 增长到 2015 年的 5.84% ,重要性与日俱增。与成熟的商业化医疗保险市场相比,国内商业健康险发展程度仍然较低。美国 2015 年个人健康保险支出占医保支出比重为 45% ,相比之下国内商业健康险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加速医药行业变局的双刃剑:创新药、创新器械、高端诊疗服务等将受益,仿制药等领域将加速洗牌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视,人们对高质量健康保障的需求与日俱增。基本医保保障内容有限,对于非疾病治疗项目、特定治疗项目、药品、诊疗设备医用材料难以提供有效保障,商业健康险能够补充医保缺口、提升保障力度,可为中高端市场提供高效且优质的医疗服务。国家高度重视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国务院发布的《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多次提到商业保险,并指出“要丰富健康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消费型健康保险,促进发展各类健康保险,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加快发展。”与成熟的商业化医疗保险市场相比,国内商业健康险发展程度仍然较低。美国 2015 年个人健康保险支出占医保支出比重为 45% ,相比之下国内商业健康险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在此背景之下,我们看好的方向和公司分别为:

①由于具有一定资质的体检报告是商业健康险购买的前置条件,商业健康险的渗透率提升将整体有利于医疗检验行业,有利于体检市场扩容和体外诊断项目的开展,尤其是以肿瘤标志物和基因诊断为主的新型诊断项目。看好体检服务龙头美年健康, IVD 行业龙头安图生物、迈克生物,以及长期看好基因诊断行业等。

②创新药:恒瑞医药、长春高新、信立泰、康弘药业、贝达药业等

③创新器械:器械细分龙头微创医疗、开立医疗等

④高端诊疗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

风险提示: 商业健康险实际推进力度及速度不及预期。


5

医药】网络药品经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行业向规范化前行

贺菊颖, S1440517050001 (发布日期: 2017.11.16

事件:

总局出台《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办发〔 2017 13 号),进一步规范网络药品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有关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求时间截止 11 30 日。

简评

配备执业药师,禁售、禁挂处方药,管理规范、合理化

《办法》明确指出针对个人消费者,配备执业药师,展示《执业药师注册证》,指导合理用药,同时禁止销售处方药,禁止发布处方药信息。与 2005 版《规定》一致,处方药的网上销售仍未放开。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未来网络销售处方药医保支付问题及用药安全问题的解决处方药网络销售才将有望放开。

备案代替审批,降低网络药品销售准入门槛

2005 版《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对于从事网络药品销售者资质采取申报审批制,审批通过后核发资质证书,有效期 5 年;《办法》对于从事网络药品销售者的准入门槛进行了降低,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仅需将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社会信用代码、网站名称或网络客户端应用程序名、网络域名、《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编号等信息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并取得备案凭证。我们认为,备案制代替审批制一方面相应国家简化行政审批号召,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网络药品销售准入门槛,从业企业数量有望提升。

明确多项监管细则及法律责任,行业整体趋于规范

《办法》共 57 条, 2005 版《规定》共 37 条,相较而言,《办法》多处较多监管细则与法律责任,同时提出“网上网下一致”监管原则,对于严重违法行为在多种公开渠道予以公示或警示。针对销售者新增多项罚款细则,针对总局对应监管者失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们认为,虽然本次《办法》降低准入门槛,但监管力度明显提升,整体来看网络药品销售行业将逐步走向合理化、规范化,消费者利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