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体外诊断价值圈
聚焦IVD,传播诊断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三  ·  DeepSeek赋能城市治理,新华三助力多个 ... ·  12 小时前  
新华三  ·  DeepSeek赋能城市治理,新华三助力多个 ... ·  12 小时前  
新消费日报  ·  华为余承东:3月有“别人想不到”的新品! ·  17 小时前  
湖北工信  ·  “建成支点 百场千项” | ... ·  3 天前  
湖北工信  ·  “建成支点 百场千项” | ... ·  3 天前  
湖南省广播电视局  ·  【资讯】贺辉带队调研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体外诊断价值圈

IVD,分水岭来了!

体外诊断价值圈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09-29 17:34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IVD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行业因疫情催熟,出现了百亿营收的企业和大量初创公司。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医疗消费增长预期强烈,各路企业纷纷入局。但同时面临医疗体系深度改革、集采政策加码等挑战,已有企业尝试退出IVD业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IVD行业因疫情催熟,出现百亿营收企业。初创公司涌现,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老龄化社会推动医疗消费增长,行业前景被看好。

关键观点2: 面临的挑战

医疗体系深度改革、集采政策加码导致行业面临挑战。企业面临生存压力,有些企业选择退出IVD业务。

关键观点3: 企业应对策略

面对挑战,企业需要果断决策,尝试多元化发展。有些企业跨界做器械、医美、药品等,寻求新的增长点。


正文

世界是一个圈,历史是一个循环。大家纷纷扰扰熙熙攘攘进入IVD赛道的时候,或许也可能想到过行业的衰败与落寞,只是没想过会这么快吧。

一个不惹人注目的小行业,没想到被疫情催熟了,破天荒地出现了百亿营收的企业。上市企业年报90%的毛利,也着实让人眼红。叠加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疗消费增长的预期强烈,各种资本蜂拥而入,都想着早点布局,好抓住风口。

于是各种初创公司拔地而起,微流控,POCT,CDMO,大包装,注册咨询,仪器代加工。弄个三五百万就起步了,运气好的,还能融上个几千万,彼时各路大神挥斥方遒,大有赶超英美之势。

同时,一堆已经规模化经营的企业纷纷递交IPO申请,有不少顺利登录创业板,好多行业先行者从小老板,跃升行业巨擎。

可惜,成功三要素, 天时 ,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幸运的企业,卡在了证监会关于新冠相关企业上市严格申请的一纸文件之前,顺利发行公开股份,虽然大部分上市即巅峰,此后一路绿灯。但还是有不少企业递交了文件,又纷纷中止。哪怕喊出了千亿市值,也没能打动证监会的铁石心肠。

以后怕是会比较难了吧。因为医疗体系来到了深度改革的关口。3年花了好多钱,得慢慢填。马上银发时代的到来,医保的需求在上升,缴费群体却在下降,为了应对老龄化浪潮,集采的刀也终于是砍到了IVD。

而且,三年中,医保也体验到了新冠核酸采购价从200+一步步砍到3块的过程。况且已经上市的IVD公司自己的年报都说了,90%的毛利,不砍,说不过去啊。

于是2021年安徽发光集采,2022年江西组织联盟进行肝功能生化集采,2023年继续扩大范围到肾功能,糖代谢,安徽也发起来对于肿标发光和分子的联盟集采。

不是说好了银发时代的到来,医疗需求的爆发吗?怎么变成了,不停的砍价,砍价,砍价?

200亿的生化,这么砍下去,会不会变成100亿呢? 400亿的发光,砍价的速度会不会大于增速呢?如果是这样,已经上市的一线IVD企业,出于管理市值的需要,出于对股东的负责,他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吞食市场份额,即使这不再是一个增长的盘子。这会导致什么结果?

流水线军备赛,没有流水线,连上台的资格都没了。不上,等着被淘汰,上,还不知道是不是淘汰。 囚徒困境之下,只有舍命相搏。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于是著名的 发光“三零”政策响彻了整个CACLP现场 ,今年甚至还升级了。

这么干风险大,企业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

我们这种非一线销售的体外诊断从业者都能感受到行业的寒冬了,何况直面销售压力的体外诊断上市企业?哪个成功上市的操盘手不是人中龙凤?哪个大企业的销售团队不是人间极品?

虽然我们说世界是草台班子,但是草台班子也分农民草台还是精英草台,水平还是有差距的。有一个笑话,两个人在森林里迷路了,结果碰上了老虎,于是A撒腿就跑,B就问了,反正跑不过老虎,还跑啥呢?A回答,跑过你就行了。

体外诊断行业如今不也是如此吗?

面对医疗改革,面对DRG,面对集采,大小企业同样无力,但是只要能成为熬得住,留得下的企业,就行了。因为诊断的确是刚需,总是要存在的。

但是行业分水岭,真的已经来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看到这样的新闻: 这家上市诊断企业,或全面退出IVD业务! 毫不意外,甚至说,不乏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尝试了,没有好结果,则当断则断。壮士断腕,不是胆小,而是勇气。犹豫不决,为了沉没成本,继续投入,说不定最后依旧是竹篮打水,没有中途割肉,最后赔个底朝天。

但是上述企业有自己的基本盘,即使不搞IVD了,食品安全和动物诊断依旧可以有滋有味。纯粹的IVD企业就不行了,除了一条道走到黑,没有其他路可以走。

前些时间,有那么点焦虑的CEO跟我的对话: 现在的美国,未来的中国 。其实他们也是两条腿走路,生命科学和IVD。放眼看去,两条腿走路的IVD企业还有很多,跨界去做器械,做医美,做药,做消费者医疗,甚至做食品。

或许当他们发现新世界比IVD更好玩的时候,也会慢慢退出这个已经开始变得拥挤,辛苦又薄利的赛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