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弘扬中华道家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藏市场监管  ·  事关无理由退货!5月1日起正式实施! ·  昨天  
西藏市场监管  ·  事关无理由退货!5月1日起正式实施! ·  昨天  
西藏发布  ·  西藏跨省异地就医人员注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子道德经

拿捏住一个人,最狠毒的方式,不是谈条件,也不是画大饼,而是利用“阿伦森效应”

老子道德经  · 公众号  ·  · 2025-02-05 06:00

正文



修身

修身养心...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微妙,尤其在职场、家庭、朋友间的互动中,如何获得他人的信任与依赖,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博弈。

在这些博弈中,很多人习惯用条件交换或者许诺未来的利益来达成目的,但更狠毒的方式却并不在此。

这就是心理学上被称为“阿伦森效应”的强大力量。

通过这一效应,某些人能够在无形中影响他人,甚至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自己的控制之中。

与其说这是技巧,倒不如说它是一种心理操控的艺术。

先制造不必要的负担,再给予帮助

阿伦森效应的核心在于,通过给对方制造困扰和不安,再用“帮助”的方式来获得他们的感激与依赖。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却能发挥巨大的心理效应。

试想,你突然让对方陷入某个困境,或者无意中制造了一些小麻烦,使得对方感到不知所措。

然后,恰巧在此时,你伸出援手,帮他们解脱困境。

这时,受助者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感恩之情,甚至把这份帮助视为“无法回报”的恩情。

例如,工作中有些领导会故意将复杂且难度大的任务分配给某个下属,让他在短时间内感到压力山大。

当这个下属开始感到疲惫和焦虑时,领导再适时出现,提供帮助和支持,瞬间这位下属会对领导产生深深的依赖感。

这种情感上的“绑架”并不明显,但却能在潜移默化中牢牢把控住对方的心理。

这种方法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受害者往往不会察觉自己已陷入控制之中,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帮助”,而忽视了帮助背后的动机。

正如古话所说:“恩将仇报,反受其害。”

有时,这种隐形的控制比直接的威胁更加让人无法抵抗。

激发对方的不安,再提供“安全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最容易受控制的情感之一就是“不安”。

当人们感到不安时,往往会做出情感化的决策,容易依赖他人的安抚。

在阿伦森效应的作用下,操控者会通过言语或行为激发对方的不安全感,然后在对方最需要安慰的时候,给予他们一些“安全感”。

举个例子,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可能故意让另一方感到自己不够被重视或忽视,时不时表现出一些冷淡的态度。

这时候,另一方便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感,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

此时,那个制造不安的人再以温柔、关心的态度出现,试图恢复这段关系的亲密感。

这种“波动效应”使得被操控的一方会产生强烈的依赖,认为只有这份关系才是自己情感的港湾。

这种方式往往能够让对方产生一种“危机感”,即担心自己会失去这份关系或帮助,因此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

其实,深层次的心理机制是,操控者通过不安的制造,再通过“安全感”的给予,完成了对方心理的深度操控。

这种做法看似温柔,但却充满了控制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