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至今,“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充斥着整个行业。如今,距离2024年结束仅一个多月时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过的怎么样?
硅料价格从年初开始,一直处在低迷状态。追踪硅业分会数据可发现,4月17日起,
除N型料外各类型硅料均价全部跌破5万元/吨。
到了5月份,N型硅料降至4.18万元/吨,
其余硅料均价更是降至3字头,再次刷新历史新低
。进入11月,由于供需关系未出现根本性改善,硅料价格出现了小幅下调
。
当前,硅料的平均售价已跌破所有生产企业的现金成本。受此影响,三季度财报显示,硅料头部企业均有不同程度亏损,个别企业更是迎来上市首亏。全年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整个行业或面临全面亏损。当前已有部分企业下调了开工率,个别企业更是降至20%左右。
电池、组件一直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环节。受硅料价格大幅下降影响,在大规模集采中组件投标报价一度低至0.6元/W左右,低于成本价。随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反内卷会议召开,在多个头部企业的协同下,目前组件价格已有所回升。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又有多家跨界企业陆续撤退,个别企业甚至陷入破产清算境地。今年10月底,麦迪科技公告,拟将炘皓新能源出售给绵阳市安建投资有限公司,并终止由炘皓新能源为实施主体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
在经营压力之下,裁员、停工停产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仅明确发布公告暂停甚至关停产线的企业就有十余家。
2024年以来部分企业停工、停产情况
与停工、停产接踵而至的是裁员。
据业内消息,多个大厂生产基地开始降薪、裁员,有的厂区裁员超3成。个别企业为了避免提供补偿,更是招数频出,临时调岗、设置考核机制、背诵员工守则……
天眼查消息显示,一家成立仅3年的公司,涉及司法案件160多个,其中30%以上是劳动争议。
在连年亏损,经营不善等因素影响下,多家上市企业含泪退市。
8月26日,
ST航高
因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被摘牌;8月12日,
ST爱康
则因连续三年亏损及内部控制问题被摘牌;7月10日,
ST阳光
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内部控制失效导致公司经营不善,被摘牌。
海外企业日子也同样艰难。
2024年至今,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等部分企业也陆续发布裁员公告,规模最大的当属印度信实集团,在全球裁员超过4.2万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1%。据了解,
信实集团
拥有5个超级工厂,分别用于光伏组件、燃料电池系统、绿氢、储能、电子电力业务。
国外逆变器龙头企业裁员频繁。11月8日,美国逆变器制造商
Enphase Energy
表示将在全球裁员约17%,影响约500名员工和承包商。而在2023年底,其宣布将在全球裁员近10%。
以色列光伏逆变器企业
SolarEdge
今年也是二次裁员,累计影响近千人。
身处寒冬之下,为避免走向破产终局,光伏企业也在积极自救。或出售相关光伏制造业务断腕求生,聚焦主业,或依靠出售电站及时回血。
麦迪科技
近期公告,公司拟
出售光伏电池片业务的主要运营主体绵阳炘皓新能源100%股权和麦迪电力科技(苏州)100%股权。
麦迪科技表示,剥离亏损严重的光伏电池片业务,有助于聚焦医疗信息化及医疗服务领域,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样出售制造业务的还有易成新能,8月
易成新能公告,将剥离运营情况不佳的光伏电池片子公司平煤隆基
,出售80.2%股权,作价8.74亿元。
前不久,
正业科技
公告以非公开协议转让的方式向控股股东合盛投资转让子公司江西正业100%股权、正业新能源40%股权,转让价款共计约100万元。
出售光伏电站也是时下企业及时回血的途径。
如
正信光电
先后转让5家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营主体的100%股权,转让价款共3850万元。
8月6日,
珈伟新能
转让5家光伏电站项目公司股权 ,转让资金合计约2.87亿,受让方为西北新华(天津)新能源合伙企业,最终控股人为中核集团。
年初,
中能电气将其持有的全资子公司上海熠冠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天津紫菁新能源有限公司
,交易总价约1.41亿元,上海熠冠子公司持有33.63395MW屋顶分布式光伏资产。
寒冬之下,光伏企业整合在即,期待光伏企业尽快走出寒冬,拥抱春天。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作者: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