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有这次三十年后的重逢,是因为莱恩的女儿希望当年的“芝士和饼干”组合,为一群受邀观众做最后一次纪念表演——
为了一个特殊的、托马斯无法拒绝的原因。
现在他们要进行三十年来的首次彩排。
排练很不顺利,短暂的重逢喜悦过后,看着老搭档还是那样尽情地耍宝,那些记忆中糟心的感觉,又涌上托马斯的心头。
托马斯先是对彩排的剧本挑刺儿,说不能模仿犹太人、黑人、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所有亚洲人,不能说Ching Chong Chinaman,因为现在这算种族歧视。
而莱恩不以为然,你当这是审查“春晚”节目吗?如果不能模仿他们“傻兮兮的口音”,那还有什么笑点?
托马斯觉得,问题就在这儿,剧本的笑点不够高级,典型的东北“二人转”趣味。
莱恩觉得,东北“二人转”招谁惹谁了?管他高不高级,只要观众大爷开心就行。
于是托马斯反问他,你感觉现在的观众会被80年代的相声逗乐吗?就算是郭德纲的传统相声,里面的梗也都是经过“现代生活改头换面”过的。
完全是鸡同鸭讲,托马斯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应该来。
真正的问题出在哪儿呢?剧中有一个小细节。
托马斯在成功转型商界之后,请人删了youtube上自己以前所有演出视频,理由是当自己跟一帮银行家开会时,有人会认出他曾经是个喜剧演员,而对他的事业不利。
这个担心,很奇怪。
我有个朋友,以前做过模特,后来转型电商,很成功,而他当模特的经历,从来都是用来给自己增加传奇色彩的。
喜剧演员的经历并不会让你在客户面前变成小丑,除非,那段经历给了你很深的伤害——托
马斯说:“我曾深爱着喜剧,享受在台上的每一刻”。
他并不以喜剧演员为耻,他只是讨厌那些失败的感觉,
他对成功的渴望,远远超越了对喜剧表演本身的热爱。
托马斯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太多太多。
我认识一个擅长在淘宝上打爆款的人,他个人的生活品味很高,但做出来的东西很low,因为他知道这是大众的喜好,因为这些大众款式才能把成本控制到极致的低。
在我们这些局外的朋友面前,他毫不掩饰地说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垃圾,自己的客户都是low逼;但在员工面前,他把自己的生意说成“让没钱的人也有追求时尚的权利”的崇高事业,要求员工让这些客户有“被宠爱”的感觉。
在他们看来,
如果不能成功,所谓“对事业的热爱”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莱恩恰恰相反,他对喜剧的热爱是纯粹的,没有一丝的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