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时20分,在豪森假日花园大酒店旁的环城西路地面辅道,原先非机动车可跨越驶入大黄山隧道的一段,已用隔离栏封死,一名值勤人员在现场示意经过的非机动车驾驶人继续前行,喇叭中不断自动播放“请继续前行,从丹溪路隧道经过”的语音提醒。
由于是交通早高峰,汇入大黄山隧道的车辆较多。记者留意到,有几名骑电动自行车的市民行经此路段明显放慢速度,发现已无驶入隧道的非机动车道入口,在值勤人员的劝说下,选择继续前行。
5月1日,市区丹溪路隧道建成通车,从环城西路至婺州街有了新通道。据测算,非机动车骑行人员不穿行大黄山隧道,可沿环城西路地面辅道继续前行六七百米,来到八达路与金帆街路口的丹溪路隧道后,沿隧道地面非机动车道就能抵达婺州街,虽然时间上可能多花四五分钟上,但交通安全系数是大大提高了。
记者从值勤人员口中得知,大黄山隧道北向南隧道内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新规实施后,首日交通状况良好,非机动车骑行者和行人听从劝说,违禁驶入、进入的现象少有发生。
2015年7月1日,大黄山隧道开通,开通之初按照设计标准为双向六车道,仅供机动车通行(隧道内无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在后续通行过程中,由于经常有大量非机动车往隧道内通行,隧道内遂设置了临时双向非机动车道。市区一环快速路一期开通后,大黄山隧道西侧入口的非机动车跨越辅道进入隧道,给隧道口快速路衔接段带来较大安全隐患,交通高峰期更是经常造成交通拥堵。这次大黄山隧道实施通行新规,恢复了大黄山隧道原设计标准和功能。
大黄山隧道北向南隧道内非机动车和行人禁入,不过,大黄山隧道环城南路与婺州街交叉口北侧仍保留临时非机动车道。记者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现场看到有非机动车骑行者穿行隧道后逆向驶出。据分析,该非机动车骑行者很可能在环城西路上就逆向驶入非机动车道,如此骑行,风险很大。交警提醒,每一名交通参与者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当好交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切不可贪图方便,视道路安全为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