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焦DeepFocus  ·  《光之子》全国首映礼在北京成功举办 ·  3 天前  
张小北  ·  //@余卓轩Joey:-2024101908 ... ·  4 天前  
张小北  ·  //@亭山樵者://@别打头会变笨 ... ·  4 天前  
张小北  ·  转发微博-20241018100536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直击上影节|摸清市场是影视从业者基本功,跟着数据会跑偏!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22 00:01

正文

文|“广电独家”记者 何佳子


一直以来,上海与香港都是中国电影的重要地标,坐拥优质行业资源,孕育众多电影人才。从《长恨歌》《黄金时代》到《2046》《铁道飞虎》《明月几时有》,沪港两地电影合作项目精品迭出。


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包括天马电影总裁、知名制片人黄百鸣,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任仲伦,著名导演、监制唐季礼、许鞍华等在内的业界大咖齐聚一堂,畅谈沪港电影合作,同时对“港片已死”“烂片当道”等诸多论断进行了回应和讨论。


 

00后来袭,电影院会变成青少年专卖店吗?


论坛上,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任仲伦坦言,一直以来,自己都有一个想法,“可能跟大数据结论有点冲突。”


“大数据告诉我们,现在电影的主体观众是17—23岁。当然,我们必须尊重这个数据,也差不多所有片商都会觉得,拍电影需要满足这个主体年龄段族群,并以此作为电影生产制作、营销的方向。如果延续这个思路,几年之后,电影院就变成青少年专卖店,而电视剧也变成中老年专卖店了。”


 

任仲伦表示,十几年间,自己从未停止过对美国电影产业的思考,特别是其中相对均衡的电影观众生态,“什么东西使得观众的生态相对来讲比较平衡呢?就是家庭性喜剧片,家长带着孩子看,这样20-30岁,二十岁以下,甚至四十岁以上的比例就会均衡起来。”


他以电影《摔跤吧!爸爸》和现实题材剧集《人民的名义》为例,解释道,“事实告诉我们,当对一种现象给一个定论的时候,可能就是蕴含着一个错误判断的开始。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地在进步、更新、打破。当我们认为电影就是这样的,过三五年就告诉你电影就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觉得不断地适应研究新的市场需求永远是我们这些做电影企业和电影决策者的基本功。因为它老在变,所以会显得累,但是我们不能把任何一个大数据确定的结论当做真理。”


 

港片已死?港人北上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在中影(上海)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导演、监制唐季礼看来,所谓的“水土不服”其实更多是学院派与实践派两种思维逻辑和行为模式的交锋。


“我觉得内地电影学院派比较多,他们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孙子兵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是这个过程需要极强的执行力。但很多时候,恰恰是在执行过程中出了问题。包括他们跟好莱坞的合作,跟海外的合作,一合作的时候他们就抱着学院派、很理想的方法去做。”


 

他表示,相比之下,香港电影更偏向于实践派,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香港电影在任何档期的对手都是好莱坞电影。


“香港电影人必须把电影往外卖,卖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因此,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动作片成为主流。因为本土市场太小,只有700万人口,又讲广东话,内地市场当时还没开放。摆在香港电影人面前的问题就是想办法拍电影,以电影的方式走出去。而动作片可以打到全球,因为没有语言的障碍。”


唐季礼回忆说,当时一部电影近两个小时,动作部分要占半小时到四十分钟,“这样,老板还说,打得太少了,东南亚观众在文戏片段反响不好。”这就牵扯到电影生产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去电影院坐下来看观众的反映。也就是说,在学院派的理论基础之上,专业团队去更好地付诸实践。


他总结到,“我觉得,未来中国电影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院派跟实践派各取所长,更重要的是面向全世界。除了本土市场之外,还要开发海外市场,从而更好地回收成本和降低风险。


 

尽管曾拍摄过包括《天水围的日与夜》等港味浓郁的本土影片,但导演许鞍华表示,在拍摄之前,自己从未设定过,要拍一部原汁原味、具有本土味道的影片。对于最后影片呈现出来的质感和效果,“这都是额外的东西。”


在她看来,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提升自我素养,是面对“水土不服”的不二法则,“我不需要证明我在拍一个香港本土片,就像我没必要证明给别人看我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拍好电影本身。”


资深制片人、导演黄百鸣则表示,克服“水土不服”最重要的是选准题材,“拍摄一些我们懂得、比较有优势的题材。”


在唐季礼导演之前提到的功夫片之外,黄百鸣认为港人在拍摄警匪片、反贪片等影片类型方面还是有相对丰厚的经验积累,“去年我拍了三部电影,《反贪风暴》、《赏金猎人》、《叶问3》都没有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要看我们选什么题材拍来避免水土不服。”

 


提起所谓“水土不服”的现象,任仲伦风趣表示,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座嘉宾唯一“水土不服”,保持得比较彻底的就是香港口音。而在多年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合作中,他表示,自己最初感到有点“水土不服”的反而是香港导演高度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要求


“拍《长恨歌》的时候,一扇门上色,关锦鹏导演要漆三十几遍,那时我不太理解。关导的回答是,质感不同。当然,拍摄完成后,由于语言等方面的问题,大家可能觉得更像香港,而不是上海。不过,那种起初‘水土不服’,后来慢慢融合的对质感和品质的要求提升是特别好的。”


何佳子,“广电独家”记者,微信号:ruarua_2013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