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th Hacking(增长黑客)的概念由互联网创业者 Sean Ellis 首次提出,指初创公司通过大量数据测试,寻找可靠的技术手段,实现业务的有效增长。Growth 的概念近年来在硅谷和中国都受到热烈追捧,已经作为公司实现增长的方法论。LinkedIn、Facebook、Twitter 等公司也组建了增长团队,从而催生了 Growth Hacker 这一炫酷的职位。
这篇文章来自增长大咖 Andrew Chen 的博客。Andrew 在帮助自己所在公司和其他创业公司做市场营销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也指导过很多公司的增长团队。最近,Andrew 接受 Reforge 采访的时候,被问到他怎样面试 Growth 职位的求职者。以下是他和其他增长专家在组建团队时常用的面试题目,希望能为你的创业项目带来帮助。
来自 Atlassian,SurveyMonkey,Gusto 和 Hubspot 的增长面试宝典
撰文 / Susan Su
翻译 / 徐勇
来源 / andrewchen.co
增长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不论是面试官还是求职者, 都很难找到一本制胜面试内参。然而这一领域的人才和团队在帮助企业实现增长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一群 “增长黑客”。因此,Susan 从她的同事那儿收集了一些面试增长求职者时会用到的问题,这里挑选了一些和大家分享。他们分别是:
-
Shawn Clowes(任职于 Atlassian,软件开放平台)
-
Elena Verna(任职于 SurveyMonkey,在线调查问卷 SaaS)
-
Nick Soman( 任职于 Gusto,HR SaaS)
-
Brian Balfour( 任职于 Reforge,之前供职于 Hubspot,市场营销 SaaS)
-
Andrew Chen(任职于 Uber)
/ 01 /
开脑洞的面试题
优秀的增长黑客不仅需要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根据数据和量化指标进行产品的快速迭代。如果求职者只是去网上搜索答案,他将错过一个展现独特数据分析能力与创造力的机会。
开脑洞的面试题会帮助你冲破思维定势,激发出独创性的解决方案。 如果面试题目没有给你带来思考上的兴奋感,那这个职位本身也很可能枯燥无味、乏善可陈。
▌金门大桥
假设你明天会加入增长部门,参与金门大桥的收费系统项目。但不幸的是,最近该系统丢失了所有的交通流量数据及收费数据,现在老板希望你用 15 分钟时间,对一周的过桥费收入做出预估。 注意,你现在没有任何历史收费数据,只有一张金门大桥的设计图,你该怎样估算出金门大桥一周的收入呢?
这是 Elena Verna 当年参加 SurveyMonkey 面试时遇到的一道很特别的面试题,也是她现在面试别人的必考题。
相比于直接给出所谓的 “正确” 答案,Elena 希望候选人可以展示出他们如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道题,面试官可以看出求职者在没有任何数据的情况下,是否愿意打破常规,去解决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如何根据自己的一些宽泛的知识去做预测呢?关键的变量有那些?桥的长度?汽车的长度?车的重量?允许的交通量?在有限的 15 分钟内,我可以在这个问题上挖得多深?
Elena 认为这种问题没有正确答案,主要是
考察求职者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的思考过程
,也可以发现求职者是否乐于挑战一些尚未解决的困难。
▌骇客城市
“你如何为一个城市设计增长方案?”
为公司招聘增长职位的候选人就像做投资,风险与收益并存。因此,增长团队在招兵买马的时候,需要对求职者的思维方式及工作作风进行考察。面试官甚至需要另辟蹊径,才能甄别出优质人选。
Nick Soman 提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来考察求职者对增长的思考,这需要求职者脱离那些流传甚广的模板型答案,给出自己的理解。
这道题看上去和具体技术或产品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极大地仰赖候选人在技术或产品上的经验。你会怎样为这个城市吸引居民呢? 如何吸引这个生态系统中需要的人和资源?有哪些机制可以促进城市的增长?求职者在没有固定模板的情况下,从零开始设计增长方案。这一思考过程将在面试官面前展露无遗。
▌你是 “小白鼠” 型用户吗?
你手机上最近装了那些 Apps 呢?
当你刚拿到一台新的工作电脑时,有哪些应用是你迫不及待要安装的?
作为用户,你有没有思考过自己和 Snapchat 的关系呢?你有没有试图打破与 Facebook 的心理依赖呢?一些的小众产品的体验如何?
人如其食。
我们使用的产品,以及我们与这些产品的交互方式,可以很大程度地反应出我们将如何创造和增长自己的产品。
Shaun Clowes 希望了解求职者在工作的时候使用哪些产品。 作为面试者,他希望看到求职者如何分享一款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产品。
求职者的回答可以反应出他们对业界动态的关注程度,以及他们是否喜欢探索一些与众不同或有些类似的事物,还可以看出他们是否乐于做 “小白鼠”,体验市场上的新产品。
▌即兴头脑风暴
为增长岗位准备面试时,你一定提前准备很多功课,比如浏览增长业务的核心
环节,做 “漏斗分析”,对业务发展也有了些成熟的想法。但是,我们该如何挖掘业务上更进一步的突破点呢?
Nick Soman 会对求职者来一个即兴头脑风暴:
3 分钟内你可以想出多少点子? 假定你想出了 5 个,那我会很希望你可以想想有没有第 6 个,第 7 个。
Nick 希望看到求职者走出他们的舒适区,拓展头脑中既定的想法,临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Nick 并不赞同追着一个问题一直问,因为他想看到求职者思维的广度,尽可能多地提出想法,并能客观地去衡量这些想法的优劣。
▌你有过失败的经历吗?
如果你的增长模型从来都没有失败过,那很可能是你的实验设计本身有问题。
增长实战其实是在失败中求索,而这些失败的经历往往让人受益匪浅。
Andrew Chen 说,你经历过的失败的灾难程度会比其中的细枝末节更能说明问题:
我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并不是问求职者如何处理增长问题,而是让他们谈谈他们经历过的最大的挫败是什么,职业上或者个人生活中的经历都可以。从求职者对挫败的描述中,你会意识到这算不算一个有意义的挫败,并了解他们处理挫败的方式。
比如,一个经历尚浅的人一般不会遇到大的挫折。他们在描述的时候可能会说: “我之前搞砸过一个项目……”。但作为面试官,我们可能更希望听到 “我之前曾试图说服公司董事会采纳某个决策,大家思考再三后听取了我的建议,可最后决策失败,公司垮了,员工都被解雇了” 或者 “我离开家人和朋友,从 A 搬到了 B, 一切重头再来” 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求职者曾经的失败经历有助于面试官了解他们更看重那些事情,以及他们从挫败中恢复的能力。
/ 02 /
大多数面试都忽略了什么?
▌善于捕捉机会,而不是盯着风险
很多面试官都试图了解求职者的弱点,但 Elena Verna 更想去了解求职者的优势。实际上,对于一个公司来说,
在实现业务增长的前期和中期,将自身的独特优势发挥到淋漓极致,比修补已有的劣势更加重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公司,往往在产品和用户上具有压倒性优势。
打造增长团队的过程也是这个产品发展轨迹中的一个缩影。
Elena 认为:
很少有负责增长部门的领导会注意到求职者的发展潜力,并告诉求职者,“我会根据你的长处为你安排适合你的工作,以便你可以在适宜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知道别人的弱势是好的,但我也希望更多地挖掘出他们的优势。增长团队的管理者需要确保员工的个人优势与他所在的职位要求相吻合。
招聘中很常见的情形是为了招一些人来解决业务上出现的特定问题。这些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很有效地提升业务, 但仅仅根据某个特定的职位需求来评定候选人并不是明智之举。毫无疑问,他们可以帮助你解决燃眉之急,但长期来看,他们并不一定是优质人选。
所以,找到一些乐于从事增长业务,并有成长潜力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仔细想想你对这些求职者一年内的成长有什么期待。善于捕捉他们会给团队带来的长期收益,而不是盯着眼前要解决的燃眉之急。
▌问问为什么?
我们中的大部分都不是专职面试官。我们通常对自己所在的领域,或者说对增长营销这个宽泛的领域比较了解。但在构建增长团队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去了解一些我们所不熟悉的东西。
许多面试官都没有深入挖掘求职者的经历,这对于公司和求职者都不是好事。这不利于公司发现合适的人选。求职者也很难有机会展示出自身的亮点。
Shawn Clowes 会在面试的最后问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大多数的面试官会问你在过去做过的 X 项目,求职者的回答也停留在表面 “我们做了 Y,达到了效果 Z。”
对于这种回答,面试官可以多问几个问题,比如说:
有时候一些答案像是事先排练好的。虽然求职者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但如果你探查一下,就会明显地发现项目创新性不够、技术点不深、或者求职者并没有参与太多。这时,一个最好的方式是问他们:“为什么?”, “你为什么这么做呢?”
你可以对于面试者的每个回答都追问一句为什么。更深入地理解问题也是增长职位需要的品质,但很多面试官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只会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