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端宏斌
文章开头先来一首定场诗:
一根大阳线,千军万马来相见
;
两根大阳线
,
龙虎榜上机构现
;
三根大阳线
,
散户追高不听劝
;
四根大阳线
,
游资砸盘说再见
。
中登公司原本每周公布新股民开户人数,但是从
2
月中旬开始就停了。今天中登终于恢复了数据更新,数据显示,
3
月,沪深两市投资者数量为
1.51
亿,首次突破
1.5
亿。其中
3
月新增投资者数量为
202.48
万,环比增长了
103.19%
。新股民跑步进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我曾经讲过一个
“股市蓄水池”理论,你
可以把
股市
想象成一个大
水
池,池壁上有类似于股票指数的刻度,分别有一些管道在往里灌水和往外放水
。
进水管就两根
:
一是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表现为现金分红)
二
是新股民入市带来的资金
。
出水管也有两根
:
一是交易费用(包括各种税以及交易佣金)
二
是离开市场的股民带出的钱。
第一根进水管(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而言很细小,但却比较稳定,这就是很多人常常挂在嘴边的
“基本面”,如果市场出现暴跌行情,很多人都会跑去检查一下这根水管是否出了问题,其实这根水管是最不容易出事的,查了也是白查。正由于这根水管的稳定性,很多长期投资人要找的就是它,因为从长期来看“积少成多”,几年下来就有很可观的回报了,更重要的是风险几乎没有。但从短期看你几乎可以忽略它的存在,它实在是太细小了。短期内垃圾股也会暴涨、绩优股也会暴跌的原因正在于此。
第一根出水管(各种税及佣金)是固定存在的交易成本,所有经纪人、交易商、基金经理都指着这个养家糊口,这相当于使得整个系统能够运转而花费的汽油,是没办法省略的。理论上讲如果大家都是理性的投资人的话,这部分交易成本不会很多,但很多人不停的买进卖出,使得交易成本暴涨,市场最疯狂的时候往往会创出成交天量,而这正是最危险的时刻,因为这根水管短期就放出了大量的水,如果进水不足就会出事。
第二根进水管是指新股民的新资金,不管古今中外,这根水管都是造成牛市的唯一直接原因,这跟水管是如此的神经质,以至于乐观的时候会涌来波涛汹涌的洪水,悲观的时候却几乎一滴水都没有。格雷厄姆说的
“市场先生”也是指它。控制这跟水管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们的“信心”,换句话说,老百姓相信会涨,就会带钱进来,那就真的会涨;如果老百姓都不相信会涨,不仅不会带钱进来,还要拿走自己的钱,那就真的会跌。牛市的发动机就是“信心”,而该发动机烧的燃料就是“资金”。
第二根出水管就很简单了,是指那些落袋为安的股民,他们把账面的资金变成了口袋里真正的人民币。任何一次股市暴跌都是由于这些想要落袋为安的人太多,他们争先恐后的要抛售离场而造成的。他们带走的钱正好就是第二根进水管带来的钱。
把上面讨论的内容综合来看,牛市其实和
“传销”非常类似,上家不断的吃下家,下家一定要能够找到新的下家才能获利,要是实在找不到新下家,那整个系统就崩盘了。有一句股市箴言说:股票永远不会高到你不能买。只要你确信还有下家,那就尽管买。明白了这些对现在的我们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现在
摆在老百姓面前的有三条路可走,一条是永不参与;一条是立刻加入;一条是犹豫了好久再加入。
第一条路,永不参与这场投机活动可以有效的避免自己可能受到的任何伤害,毕竟自己赚来的辛苦钱就这么不明不白的亏了总是很郁闷的事,但这条路是最难坚持下去的一条。
天天看别人赚钱,自己却赚不到,这个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第二条路是立刻加入,前面已经说过,炒股就是上家吃下家,这也就意味着你要尽早当上
“上家”,稍微晚一些也不要紧,只要在你身后还有许许多多新人即可。在你身后的人越多自己的风险就越小,风险的关键在于你有多少下家。
第三条路是结局最为凄惨的一条。原本此人打算严格按照第一条路走,但最后实在是按捺不住诱惑,思前想后终于下定决心进去了。此时还能有多少下家可找呢?
自己就变成了最后接盘的傻瓜了。
新股民开户数量对股价是有
巨
大影响的
,
我们以
2006-2007
年的大牛市为例,真正的引爆点在
2006
年
12
月,该月新股民人数达到了
163
万户,这个月的上证指数升幅达到了创记录的
27%
,这一记录至今没能被超越。此后市场便进入了一个正反馈循环放大的过程之中,因为开户人数多,带来的钱也多,所以指数涨的快,随着指数狂涨,又能吸引更多的人带着钱进场,于是史无前例的大牛市诞生了。
月份
|
新增开户(万)
|
2006年7月
|
41.09
|
2006年8月
|
21.51
|
2006年9月
|
27.26
|
2006年10月
|
34.85
|
2006年11月
|
44.35
|
2006年12月
|
163.39
|
2007年1月
|
325.77
|
2007年2月
|
127.41
|
2007年3月
|
404.87
|
2007年4月
|
675.31
|
2007年5月
|
791.69
|
2007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