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佛仙人  ·  KTV才是最好的自习室 ·  昨天  
刘润  ·  刘润:陪你逛逛胖东来 ·  昨天  
t0mbkeeper  ·  #饺子导演成为百亿票房导演#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美国为何衰落如此之快?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1-02-02 18:10

正文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大英帝国 起源于 1 688 荣革
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使其经济、军力、科技、文化迅猛发展。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手里夺取整个加拿大,标志着英国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1815年击败 拿破仑 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后,主导国际事务达一个世纪之久,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不列颠治世”。
大英帝国可以细分为大英第一帝国 (1689-1783 )和大英第二帝国 (1783-1956年 )。 这两个帝国突出的特点是, 从全盛 到崩溃的速度非常之快
对于大英第一帝国来说, 17 63年 击败 法国,标志着帝国 进入全盛时期。 仅仅 20年后,美国独立 标志着第一帝国统治秩序的崩溃。 此后 英国 先后通 过印度和中国 这两个 超级殖民地获得了巨大红利 极大缓和了内部矛 盾。 第二帝国 1921 年通过巴黎和 会夺取 德国殖民地后达到顶峰, 到苏伊士运河危机标志着 大英帝国 霸权不复存在, 也仅仅维持了三十多年。
作为大英帝国的另类继承者——美国,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仅仅维持了七十年,走向了自行分裂的 北战 争; 第二阶段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收获了巨大红利, 在1991年苏联 解体时达到极盛 ,仅仅 三十年后的2021年,已经 显现帝国末期的典型特征。
为何无论是英帝国还是美帝国, 崩溃进程 都是 如此之迅速?
曹丕通过篡权建立魏国, 同样被 马懿父子篡 位,此后更陷入连环篡位的恶性循环,形成了一系列短命王朝 ,正所谓: 得国不正,遗患无穷!
一般国家在面临危机之 时,都会 回到创 始之初寻找 续命的力量,往往可以实现拨乱反正的效果。 如果 这股源头之力本来就有问题,那么就会 形成恶性循环。
大英帝国和美帝国的快速衰落, 都可以从光荣革命找到源头。 “光 荣革命”不仅不是帝国的奠基,反而埋下了帝国日后分裂衰落的种子。
所谓“光荣革命”,既不光荣,也非革命,却变成了金融资本刻意树立的一个伪神。


金融帝国无论表面话语讲得多么冠冕堂皇,内在运行机制违背了“民本”的政治基本逻辑,虽然可以通过对外殖民掠夺(直接或间接),获取外部利益缓和内部矛盾维持统治。一旦扩张到极限,外部利益消失,就会迅速走向崩坏。
前面几篇已经交代了光荣革命的历史渊源和前期准备,下面就来看看光荣革命的具体过程吧!
接上篇: 怎样才能正确地入侵英国?
1688年10月19日,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率领举国精锐共4万人(一说1.4万人)分乘 463艘船只,其中包括53艘战舰,正式向英国进发,计划在英格兰北部登陆,丹比伯爵和其他英国贵族率军在那里等候与他会师。
按照当时船只的大小,显然4万人更加合理,平均每艘船86人,如果只有1.4万人的话,平均每艘船只有30人。
这只军队的规模远超英国国内众人的估计,达到了一百年前西班牙腓力二世欲征服英格兰的那支“无敌舰队”规模的两倍。
无论掩饰地多么好听,这就是另一次“诺曼征服”,只不过荷兰共济会操作得当,英国国内发生“颜色革命”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舆论得到了良好的引导,征服起来异常轻松而已。
不仅在肉体上征服,更要在精神上控制。这种杀人又诛心的操作模式,也成为共济会以后对付敌人的经典套路。

威廉三世的舰队接近英国的时候,一开始风向不顺无法靠岸,后来又被风吹过多佛海峡(这阵风后来被称为“新教之风”),在11月5日于德文郡的托贝登陆,这一天正好是盖伊·福克斯的火药阴谋的纪念日。
据说,威廉三世当时对身边的军官说了句:“这回你相信宿命论吗?”在辉格派的历史书中,为了掩饰英国海军没有出航迎战这一重大BUG,编造的解释是:因为“新教之风”对于英国海军的战舰是逆风,只得停泊在港口内无法驶出。
这个理由也就能骗骗三岁小孩。在一百年前的英西大海战中,英国船只在逆风的情况下迅速出港,并抢占到无敌舰队的上风向(这场战争中同样出现了“新教之风”)。
英国海军要是因为区区逆风就无法出战,赶紧洗洗睡吧,纵横四海称霸天下什么的,跟你们也没啥关系了。
英国海军没有出战,唯一的可能是:他们早已被渗透并提前投诚了。

在威廉三世登陆前,英国早已是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一副“国之将亡,遍地妖孽”的景象。这些谣言中,有的说爱尔兰人要来了,法国人要来了,天主教徒要对新教徒进行大屠杀,英格兰王国已经被国王卖给路易十四等等。
总之,一切都不保险了,也无人值得信任,英国人所珍视的法律、宪法、教会、制度等一切都在危险之中。所有人都在盼望一个大救星从海上出现,把英国从天主教魔爪和奴役之下解放出来。
这些谣言,实际上都是辉格党人在改朝换代之前做的舆论准备,跟“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啦、“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啦都是异曲同工的效果。
政治上的造谣传谣,历来就是颠覆政权的套路。辉格党人沃顿勋爵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一个人就写了很多侮辱和嘲弄国王的民谣,成为“谣翻英国”的大 功臣。
造谣传谣也成为英国人的一项祖传技能。后来冷战中大量流传的所谓“苏联笑话”,也是大量出自英国人的手笔。
苏联笑话

詹姆斯二世此时才认识到事态严重,采取了很多缓和措施,取消宗教法庭,关闭天主教神学院,实行不利于天主教和不信国教者的《一致法》,人事方面也恢复旧观。国王被迫放弃他的一切目标,企图平息民众的怒潮。
荷兰金融寡头幕后推动、辉格党人前台操作的夺权大计已经到了临门一脚,不可能就此打住。国王的临阵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支持国王的人本来就不多,经此反复之后更是备受打击,更使得詹姆斯众叛亲离。
詹姆斯的进退失据,使得反对派的舆论攻势甚至超出了预期的效果。
詹姆斯得知威廉三世登陆的消息,留下七千人保卫伦敦,派遣自己最信任的心腹老丘吉尔率领约3万人的主力前去平叛。
在老丘吉尔的暗中工作之下,这只军队的关键军官早已被策反。因此,这支军队一离开驻地,立即临阵倒戈。安妮公主在闺蜜萨拉·丘吉尔的陪同下,逃出白厅,星夜北上。全国各地叛乱如星火燎原,席卷整个英格兰。主要政治人物分别在自己的老家起事,丹比在约克郡,德文希尔在德比郡,德拉米尔在柴郡,巴斯勋爵在普利茅斯。
海军大将乔治·宾以舰长代表身份来到威廉三世的司令部,向他报告说,英国皇家海军完全听从他的指挥。
在国王詹姆斯二世看来,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背叛了他。他信仰新教的女儿背叛他还不是最让他意外的,最让他感到意外且伤心的是,如此大规模且行动一致的背叛,显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直被他看作心腹甚至当作儿子看待的老丘吉尔,居然早就起了二心,并且广作部署,把他瞒得这么惨。应该说,正是老丘吉尔的叛变,造就了“光荣革命”这一世界政变史上的奇观。
据说,光荣革命中唯一流血是詹姆斯二世流的鼻血,就是被老丘吉尔气出来的。
詹姆斯二世以绝望的心情说:
“我在受到这样的遭遇之后,如果我要出走的话,谁还会感到奇怪呢?我的女儿抛弃了我,我的军队也背叛了我。这支军队是我从几乎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建立起来的,我对它给予了大量恩宠。如果像这样的一些人都背叛了我,那么我还能对那些我未曾给予过什么恩惠的人什么希望呢?”
绝望之下,詹姆斯二世砍死妻儿,找了个歪脖子树上吊。哦,拿错剧本了。
詹姆斯二世先把他的妻子和儿子送往法国,他自己在12月11日深夜逃出王宫,渡过泰晤士河,奔向达特默思,想乘船逃往爱尔兰。但到海边时,被一个渔夫发现,然后被渔夫与市民一起押送伦敦。
于是,史上最为尴尬的岳父与女婿见面的场景出现了。
威廉心里暗骂这个渔民多管闲事,因为他夺位在法理上根本站不住脚,如果詹姆斯逃走,可以说是他自己主动放弃王位而走。国不可一日无君,因此他“勉为其难”地登上了王位,待一切尘埃落定,詹姆斯二世就没有翻盘的机会了。如果詹姆斯留在英国时间一长,等大家都回过味来,一切都变得不可控。 因此,他赶紧贴心地将岳父詹姆斯大人故意放走。
如果詹姆斯二世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勇气,跟威廉三世公开当面对质: “乖女婿,你带这么多当兵的来,是想夺取我的王位吗? ”然后坚持走法律程序来申辩是非曲直,那么 尴尬地将是 威廉三世 和英国群臣。难道再砍一次英国国王?那正好给路易十四充足的口实,所谓大同盟也不攻自破。
但是詹姆斯二世当时 子已经完全懵圈 儿,看到有逃跑的机会想也不想 逃亡到法国。
1688年12月18日,威廉率军抵达伦敦,一切经过精心安排,场面盛大而隆重。民众手持代表奥兰治(orange)的橘色彩带,荷兰士兵列队簇拥着威廉走过骑士桥。随后的若干年间,荷兰军队占领伦敦各处要塞。伦敦的街头巷尾、皇家宫廷处处充斥着荷兰语。
就像1066年进行诺曼征服的“征服者威廉”一样,英国再次被一个叫做威廉的外国人征服了。如果将这场征服与600年前的那场“诺曼征服”相比,两个威廉同样是在国内精英的拥戴下登上王位。这一次相对于上一次,没有交战,没有大范围的杀戮,一切显得那么平和而光荣。但如果对比英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的改变,恐怕这一次还不如上一次。
至于那些主动投诚的精英们,未来的命运也没有他们自己想象的那么乐观:在共济会金融家族站稳脚跟后,随即发动了对英国原有财富阶层的金融洗劫 (即 南海 泡沫 ,许多累世贵族被一夜之间打落尘埃,变成一文不名的穷鬼。
这就跟当年诺曼征服者威廉一世站稳脚跟后,对投诚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发动洗劫如出一辙,只不过这一次用的是金融这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而已。
光荣革命是如此拧巴的一场革命:
国王因为推行信仰自由的政策而被推翻;国王被推翻之后,国会宣称,我们斗争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信仰自由;
这场所谓的“革命”以大规模造谣为基础,以引入外国干涉势力为手段,用非法的伎俩颠覆了合法的政府。
实际上,什么信仰自由都是幌子,关键是用更隐蔽的金融资本的权力代替国王的政治权力。金权支配一切,辅以要求政治稳定的英国传统,解决了克伦威尔时代无法建立稳固政治体系的难题。
从此以后,来自荷兰的金融资本和英国本土孕育的工业资本结合起来,大英帝国的基本结构就此奠定。
回顾从亨利八世开启宗教改革到“光荣革命”这一个半世纪以来的革命历程,进行了诸多妥协、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英国国教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的天主教,革命性最彻底的清教徒被逼得大批出走北美),且斗争过程也不甚光彩,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人性的阴暗面,理想主义者(例如最虔诚的那批清教徒)对此嗤之以鼻:这tmd也叫革命?太不给力了吧!
但如果与法国大革命、荷兰革命(80年独立战争)对比就会发现,妥协和不彻底才是英国革命最大的优势: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破坏与重建的周折,封建残余使得英国保留了相对完整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政治伦理,不会像法国那样剧烈动荡,也不像荷兰共和国那样变成一团散沙。
至于卑鄙无耻什么更是小事一桩:历史就如同一位不近人情的考官,他只看结果(成绩),不问过程(哪怕是作弊开挂得来的成绩)。
俗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成王败寇才是普世法则。光荣革命尽管动机和过程有诸多不光彩,但是它成功了,而且此后,英国经济发展迅速,并成长为真正的世界霸权,这就是最大的合法性基础。光荣革命可以看作世界霸权从荷兰移交到英国的一个仪式。
金融资本掌握的国家政权,总是存在一个十分矛盾的特点:财务方面的精确与政治组织的混乱不堪。按照马基雅维利的话说,热那亚共和国以混乱和党争而著称,但是热亚那的圣乔治银行(Banco di San Giorgio)却以精明和审慎著称,如果热那亚共和国能够具备圣乔治银行一半的德性的话,那么这个共和国是不可能灭亡的。荷兰帝国虽然相对于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略有进步,但同样继承了政治上混乱不堪的特性,同样是导致荷兰帝国衰亡的祸根。
金融资本入驻英格兰,双方实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英国早在公元9世纪就出现了统一的国家,在政治治理上积累了相对深厚的经验(同时期的法国王室,还在巴黎周边的“法兰西岛”猫着呢;德意志更别提了,大部分时间都是一盘拼图),但是理财是大硬伤,十次内乱九次因为国王缺钱而起,而理财正是金融资本家们最擅长的事情。虽然英国此后仍然党争频繁,但是至少不会像当初荷兰那么作死了,英国成为政治上更为稳定的金融帝国,这也是英国成长为世界帝国不可或缺的因素。
英国的幸运,在于他所面对的国外势力是急于搬家的荷兰金融寡头,而不是需要经济殖民地的金融寡头,在颜色革命后这些金融寡头融入英国,成为英国的幕后操控者,其利益也与英国的国家利益保持一致,实现了除国王以外各阶层的共赢。
虽然大家都是赢家,但是总有人赢的更多一些,最大的赢家当然是成功进入“应许之地”的金融寡头们,英国的精英阶层跟着吃肉,中产阶级也喝上了汤,但是底层人士是不是赢家就颇值得商榷。
英国内战前,英国人为了国王征收船税闹得沸沸扬扬,但实际上斯图亚特王朝的税率相当低,政治统治也相对宽松,光荣革命之后,严刑峻法以及重税剥削压在英国人身上,以往的社会福利以及济贫措施全部取消,监狱私有化制造了无数人间惨剧,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更是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举个例子,在光荣革命发生一百多年后的1833年,一个九岁的男孩因为从窗户进入一间商店偷了价值两便士的颜料而被判处死刑,这在斯图亚特王朝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从本质上说,“光荣革命”是国际金融资本诞生以来,通过内外反政府势力勾结起来策划的首场“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其各阶段过程与1990年导致苏联解体的那场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具有诸多类似之处:
先是大规模以谣言为基础的舆论攻势,使得民众对本国政府产生深刻的反感以及恐惧;
统治体系和军队的中高层为了实现自己“当家做主”,不惜与国外势力相勾结,早早就做好了投诚的打算,由此实现了不流血的革命。
虽然 同样是不流血的革命,光荣革命实现了金融资本的大量注入英国,奠定了英国崛起的基础;苏联颜色革命则是上万亿的国家财富被洗劫一空,使得这个前超级大国变成一个二流穷国。

联解

光荣革命不仅使得英国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换,从封建君主制跨越到民主代议制,也对大西洋彼岸的北美殖民地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思想界为了对“光荣革命”给出一个合理合法的解释,由辉格派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洛克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也为一百年后美国独立提供了最坚实的“法理基础”,直接导致了大英第一帝国的解体(英国人将1688-1783年之间的英国及其殖民地体系称为大英第一帝国),大英第二帝国(1783-1950)的解体也与光荣革命的影响有深刻关联。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20世纪,英国理论界对大英帝国解体原因进行深刻反思后,光荣革命逐渐在英国变得声名 狼藉的主要原因。有人说,所谓“光荣革命”不但不“光荣”,而且是英国的一个耻辱,不仅国王詹姆斯二世表现得懦弱可耻,而且大多数英国贵族、中等阶级都在外国人入侵时,背叛了自己的国王和国家。有人说,1688年的“光荣革命”是“在稀奇古怪年代里发生的一件稀奇古怪的事件”。
光荣革命成就了大英帝国,也毁了大英帝国。它将和平演变、带路党、外国势力干涉看做理所当然,唯利是图,反复无常的小人被当做英雄, 直到今天仍然流毒无穷。
如果得知如今苏格兰也吵着要脱离英国,大不列颠要进一步分裂为小不列颠,那些辉格党前辈泉下有知,估计会后悔当年的举动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