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行人怎样安心
(1)重重简别
安心有重重:
一切法中有善,有恶,而安心于善;
善法中有世善,有出世善,而安心于出世善;
出世善中有大乘,有小乘,而安心于大乘;
大乘中有秽土不退,有净土不退,而安心于往生净土不退;
往生净土中有十方,有西方,而安心于西方;
往生西方行法中,有诸行,有念佛,而安心于念佛;
念佛中,有仗佛本愿力,有仗自修持力,而安心于仗佛本愿力。
“安心有重重”,那么是怎样一重重的呢?
“一切法中有善,有恶,而安心于善”,正确的安心,应该是安住在善法中,安心于善,这样心才舒服,才自在;我们要安心于善。
人的根机不一样。善法里面有世间善,有出世善,有的人就安心于世间善,比如“我要求下世的福报”“我要求人天之乐”,对出世善他没有兴趣,这样的人志向比较低劣。
正确的安心,应该安心于出世解脱。因为世间善法叫“三世怨”,“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即使生在天上,将来也还要堕入地狱,还是在六道轮回,所以不究竟;它也是染污的,从本质来讲是苦的,所谓苦苦、坏苦、行苦,乐也是苦,是杂毒之善。我们应该安住于出世善。
出世善就是解脱法,其中又有小乘善和大乘善。小乘善,自己求自了,出离三界,灰身灭智;大乘善,不仅求自己解脱,而且广度众生。我们应该安心于大乘善法。
修大乘善法不容易,有秽土不退,也有净土不退。作为净土宗行人,要安心住于往生净土不退。因为,在这个世间,退堕的因缘确实太多了,我们的根机又很卑劣,如果在这个世间行大乘善法,想安心也安不住;所以我们安心于净土,得不退转。
净土又有不一样的,往生净土,有十方诸佛净土,还有西方弥陀净土。弥陀净土与我们最有缘,最容易往生,又是报土;我们只要称名,万不漏一,决定往生:所以安心于西方净土求往生。
往生西方净土的行法又有两种:一种是诸行,也称为杂行;一种是念佛。诸行往生不定,修行相对困难;念佛往生一定,称为易行道、安乐门,“一、速、必”,快速成佛:所以我们安心于念佛。
关于念佛,又有两种:有仗弥陀本愿力,有仗自我修持力。这两种在行相上是一样的,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其实,念佛本来就是靠佛的愿力,这是念佛行者的心态问题。
了解了弥陀的愿力,具足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我们就完全靠阿弥陀佛的愿力,自然地念佛。念佛本来就是靠佛力,很简单,很自然,念佛就可以了。阿弥陀佛没要求我们一天要念五千、一万,而是说“乃至十念”,尽我们各自的力量,尽力、尽心、尽兴、尽各自的根机念佛就可以了。
也有的人对念佛的理解不一样,他认为要达到某种功夫,要伏断烦恼到某种程度,要以多少功德加起来回向等等。这样就有自力的心,虽然在念佛,他的心很放不开。
靠自力念佛的人,如果坚持念下去,愿意去往生,有这个信愿心,也还是能往生的。只是有一个缺点,就是有可能念不下去,念到一半,内心就会很苦闷:“我功德资粮什么时候圆满啊?我功夫还没达到,这样怕不能往生吧?”这样肯定不行,到后来就退下去了。这叫“杂缘乱动失正念”,内心杂了,就危险了。
所以,有的人在自力修行的时候,修来修去,到后来就会退转,改换法门,改换宗派,甚至还有改信他教的。
我们要安心于仗佛本愿力。净土宗宗旨有四句话,第一句话就是“信受弥陀救度”,这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别人救度的人还有什么自力可言?有自力就不需要别人救度了。比如一个人饿得要死了,要别人救他;或者病得要死了,要医生救他;或者在河里淹得要死了,要别人救他,他没有自力。这时候有人来救他,他就任凭救度。
(2)结要
接下来讲要点。
要之,心住弥陀本愿救度,一向称名愿往生,亦即“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此为净土宗行人之安心。
“专称弥陀佛名”是行业,这里主要是说安心的状态,详细的下面还会来说明。
这里有个图表,就是一重一重的安心,比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