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视在线
感谢您关注高视在线眼科教育平台,我们会将眼科资讯和讲座第一时间推送给您,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网站www.gvchina.com获取更多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视在线

讲座回顾 | 丁小燕教授解读OCT所见与所思(下)

高视在线  · 公众号  ·  · 2018-02-11 1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OCT还没看过瘾?

高视在线继续邀请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丁小燕教授,本次仍旧是丁小燕教授从临床中积累的众多病例分享,从OCT所见到所思,看透OCT影像的秘密!话不多说上视频!



首先,丁小燕教授回顾上次课程内容:对于OCT的认识,首先是对于OCT各个层次的定义和理解!

丁小燕教授用临床上常见的IMH、CSC、PCV这3种常见疾病来阐述OCT中的巧思妙解:


1. IMH(特发性黄斑裂孔)



2. CSC(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3. PCV(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OCT上的拇指征:息肉极其周围的渗出,双线征:RPE与Bruch膜之间的异常血管增生



本次丁小燕教授首先分享的是:OCT见现在,知过去,得未来。通过解析OCT图像尤其是外层视网膜的精细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眼底情况,甚至预测治疗效果。下面的病例只有OCT,可以诊断吗?两眼视力如何?治疗如何选择?预估治疗后的视力?

下面的病例均为CRVO,两个OCT对应的视力如何?治疗后视力能够提高么?


丁小燕教授认为认真解析OCT用于诊断&鉴别诊断,可以更好地利用OCT这种广泛无创的筛查模式获取更多的信息。以下病例大家可以直接利用OCT进行诊断吗?

根据OCT图可否诊断PCV?根据丁小燕教授的研究,双线征(DLS)、拇指征(TLP)和PED三种征象中,至少出现任意两种阳性特征时,SD-OCT对于PCV的诊断效能敏感性为75%,特异性82.8%,因为ICGA为诊断PCV的金标准,如果高度怀疑PCV,下一步需要进行ICGA检查明确。SD-OCT与ICGA在诊断PCV上的一致性可以达到77.8%!




丁小燕教授强调,OCT改变了很多疾病本质的理解。下图中分享了文峰教授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PIC疾病的演变过程,病变最早出现在RPE层!

丁小燕教授还介绍了俞素勤教授报道的DCI(深层毛细血管网缺血)病例,见于多种可引起毛细血管缺血的疾病,如炎症性疾病(DIC节段性动脉炎),血管性(深层小动脉阻塞,继发于分支或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视频聆听丁小燕教授的讲课视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