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茅酒圈  ·  飞天跌破2200!茅台酒2月18日行情价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试题分析 | 潘传振:近两年湖北卷对比分析——考点分布和试题结构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06-18 17:14

正文

2023 2024 年高考湖北历史试题对比分析

—— 从考点分布和试题结构的角度

2023 年的湖北高考是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全面接轨的第一年,历史试题属于地方卷,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命题,对高考备考和高中教学都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据初步统计, 2023 年高考湖北历史试题政治史比重约占 2/5 ,经济史约占 1/3 强,文化史约占 1/5 强,分布比较合理。中国史考查比例约占 2/3 ,世界史约占 1/3 ,比例相对协调,其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考查比例较重,中国现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则是一笔带过。选择题减少至 15 题,有 1 道综合题,主观题增加到 55 分,有 2 道综合题,考点基本上都是高中历史的主干知识。

2024 年高考湖北历史题基本延续了 2023 年的试题结构,体现稳定和连续性,命题角度上有不少创新。政治史明显占主体,比重增加到一半,经济史居次要,文化史第三。中外史考查比例维持在 2:1 左右,其中依然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比例较重,中国现代史着墨不多。选择题考点分布符合常规,主观题只有 1 道综合题。

1. 中国古代史部分。 2023 年高考考查比例约 31 分,其中 5 道选择题, 15 分,第 16 19 题两道综合性主观题涉及,约 16 分。选择题分别考查先秦农耕文化与象形文字、汉唐史书撰写原则立场、唐代民族政策与边疆治理、宋代土地兼并与租佃经济、明代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等知识点,涉及文明起源、民族政策、地方治理、农业文明、文化环境、史学入门等主题,考查角度多样,考点分布合理,价值导向明确。其中第 3 题典型考查中华民族发展史,肯定唐代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并非网上讹传的民族交往、因俗而治。第 4 题意在考查北宋江南地区客户比例的增加反映土地兼并程度加深,其实是存在争议的。北宋佃农(客户)比例总体上是呈略降的趋势,两湖地区客户比例增加也与交通便利、人口迁移有关。主观题第 16 题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综合题,以军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为背景材料,从宋明到晚清,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政策不断调整,军事人才选拔培养由文官制度的附属,最终走向专业化、近代化的曲折历程。主观题第 19 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以冯天瑜教授“文明涵化观”为主题,考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与多样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价值取向极为明确。本题最佳思路是以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为论题,运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相关史实予以论证,形成文化自信的历史结论。

2024 年高考考查比例约 29 分,其中选择题 5 道, 15 分,主观题 1 道, 14 分。重点考查了国家治理,比如秦朝重视农耕、西汉疆域拓展、唐朝官员任命、元朝南北异制、明初分封皇子等知识点,涉及重视农业、边疆治理、官员管理、赋税制度、地方管理等,无不体现的都是国家治理,且集中于制度治理。独立的一道主观题第 16 题考查西域地区的版图变化及其治理,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显然是考查中华民族发展史,折射祖国统一的热门话题。第 1 道选择题,以襄阳凤凰咀陶杯与龙山文化一脉相承,考查的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古代史一直是高考备考的难点,这次有几道选择题的命题视角突破常规,过于新奇,可能会令考生手足无措。如第 3 题,唐朝后期藩镇割据背景下的节度使任命依然遵循中央礼制,肯定了当时的国家治理体系相对稳定,尽管有安史之乱后的由盛转衰,但并没有马上出现国家分裂,唐朝政权依然维持了百余年的统治。这一学术观点已经被很多人接受,本题考查角度无可厚非。但第 2 4 5 题的命题角度过于刁钻,其立意甚至有些难以理解。如第 2 题,秦朝的国家治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一般来说主要集中在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上,而其沉重的赋役、严苛的法律等饱受诟病,且是其统治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本次试题却另辟蹊径,强调秦朝统治者重视农耕。再如第 4 题,元朝的国家治理,其主要贡献一般来说主要集中在大一统和行省制度等方面,而其“诸色户计”、民族歧视、赋役繁杂等,都属于其统治弊端,也是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元政权最终瓦解的重要原因。本次试题却一反常态,以江南地区税负相对轻便而强调元朝统治对南宋遗地的优容。还有第 5 题,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仿效汉高祖刘邦分封皇子以拱卫王室,虽然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安定地方和边疆的积极作用,但在郡县制已经发展到行省制的浩荡潮流面前,恢复分封制应该属于开历史倒车,不值得提倡和颂扬。如此,这三道题的命题角度实在是新奇,史学研究的学术意味浓厚,正确立意和价值导向很难理解。

相比而言, 2023 年高考中国古代史的相关试题显得更为科学合理,其立意和取向更令人信服。

2. 中国近代史部分。 2023 年高考考查比例约 28.5 分,其中选择题 3.5 道,约 10.5 分,主观题 1.5 道,约 18 分。选择题分别考查晚清法制进步与侨民保护、晚清到民初政治立场与人物描述、一战期间抵制日货运动与民族资本、抗日根据地农业互助与新中国生产改革(综合题)等内容,一道独立的主观题第 17 题着重考查了华北敌后抗战与游击战术,强调了对中共党史的考查。另有综合题第 16 题涉及晚清时期中国军事人才选拔培养走向专业化的内容,一并突出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024 年考查比重依然较大,约 29 分,特别注重了对中共党史的考查,相比往年分量更重。其中选择题涉及晚清到民国外交近代化、北洋军阀统治危机与国民革命兴起、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赢得民众认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制定方针政策等。一道独立的主观题第 17 题也与中共党史有关,以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五四前后期刊蓬勃发展为背景材料,意在说明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交流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型,中国共产党作为新型的革命政党焕然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必将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文明产生深远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第 7 题究竟是否体现了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确实有些存疑,考生难以辨别。

3. 中国现代史部分。 2023 年高考考查比例约 4.5 分,仅有 1.5 道选择题。其中第 9 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综合,抗日根据地农业互助经验对新中国初期的生产改革有借鉴作用;第 10 题考查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对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改革开放前后各 1 题,总体考查比例相对不够。

2024 年高考考查比例约 6 分。一道选择题,考查改革开放史。 80 年代改革开放加快人口流动,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公民身份证制度的落地。改革开放史是高频考点,今后关于改革开放的高考题应该还会浓墨重彩。另外,最后一道综合题第 19 题也可以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4. 世界古代史部分。 2023 年高考考查比例约 9 分,其中两道选择题, 6 分,最后一道综合题涉及,约 3 分。选择题一道上古史,一道中古史,分别考查 6 世纪查士丁尼与拜占庭扩张、 13 世纪英国农业商品化与社会转型。新旧版本教材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增加了世界古代史的比重,随之高考试题也相应增加了世界古代史的考查比重,由过去的一道选择题变为两道选择题,甚至还涉及到主观题的考查。比如最后一道综合题第 19 题考查“文明涵化”,完全可以运用希腊古典文化的传承发展等世界古代史的知识进行分析论证。

2024 年高考依然是两道选择题, 6 分,可谓中规中矩。一道上古史,考查古罗马帝国政治体制的弊端,军人干政应该是罗马帝国后期矛盾丛生、走向衰亡的因素之一;一道中古史,考查中世纪中后期城市自治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从而导致地中海地区流通货币的变化,体现出西欧社会转型的阶段特征。西欧城市自治实在是一个高频考点,屡考屡鲜。

5. 世界近代史部分。 2023 年高考考查比例约 6 分,一道选择题,最后一题涉及。选择题考查法国工业革命对传统建筑风格的冲击,工业革命及其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远影响也是高频考点。最后一道综合题第 19 题考查“文明涵化”,也完全可以运用近代美洲的移民文化等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进行分析论证。世界近代史考查比例居然比世界古代史还要低,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2024 年高考考查比例约 6 分,其中一道选择题,突出考查 17 世纪的资本扩张推动欧洲城市夜生活及城市治理。另有最后一道综合题第 19 题涉及世界近代史,包括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和两次工业革命等知识点,科技就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再次得到彰显。这里要说明的是,第 13 题争议不断,貌似考查近代科学拓展了人类文明的时空范围,但有资料显示,真正的命题角度可能是考查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资本的扩张推动城市化进程及夜生活的拓展。这就令人有些不解,到底是对资本扩张的批判和讽刺,还是颂扬资本的力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