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勒克儿
玩名山大川的无反 品味道江湖的指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视新闻在线  ·  只需每天坚持10分钟!什么“长寿运动”,比散 ... ·  19 小时前  
龙视新闻在线  ·  只需每天坚持10分钟!什么“长寿运动”,比散 ... ·  19 小时前  
练瑜伽  ·  比牛仔裤高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勒克儿

冰雪世界的另类:到这酷寒地儿风景人文美哭 想花钱都没门儿!

勒克儿  · 简书  ·  · 2018-01-11 16:01

正文

文图/勒克儿

曾经的原始部落气息与现代文明生活在中国最严寒地带激情碰撞!

见证这一人文愉悦的特殊旅途,源于新福特翼虎面对任何艰难险阻的不屈不挠。

冰雪天地的诗与远方……
大兴安岭腹地。呼中。原始森林。人,车,驯鹿。

大兴安岭地区。中国冬季最冷地带。历史最低温曾达53.2℃。因为酷寒,囿于自驾车辆能力、出行冬装保暖设备等各种忧虑,这里成为旅行者们畏葸不前、但却是充满激情非常向往的远方。2017岁末,驾驶黑龙江吉祥物东北虎的小兄弟—福特新翼虎,在黑龙江暴雪封路情况下,新翼虎——我们路上的忠实伙伴,激情、可靠、安全地载着我们从哈尔滨一路向西向北,奔向那零下四五十度酷寒地带,探寻酷冬时节人们未知的远方……

穿越大兴安岭腹地。​

同行的小伙伴都是第一次试驾这款身份证标明“进 无止境”的福特车系的新成员。因此,大家在这恶劣气候下驾驶它,难免不用挑剔的眼光打量与我们同行的这一特殊小伙伴。第一印象是新福特翼虎四驱款,面对如此遛滑道路的卓越处理能力让大家兴奋不已——有这小伙伴保驾护航,我们的旅途那就非常轻松愉悦了。更让大家点赞的是,大部分SUV的静音水平是不如同价位轿车的,关键问题是尾厢和座舱间还没有什么阻隔,高速时很容易有共鸣箱响应,并把后轮传进来的噪音放大。因为SUV车体更大,需要的隔音材料更多,SUV把隔音做好,所需要的成本会更高,以致静音上能达到同价位轿车水平的的SUV并不多。但是,在哈尔滨到加格达奇省道上,我们车速本身很慢不能说明问题,但是当我们从黑河北安走上高速时,在120码车速时,新福特翼虎即使换上雪地胎,驾驶室里除了均匀平和的发动机声音外,整体静音效果居然妥妥的。

大兴安岭腹地。人,车,猎狗,历史与现代,擦肩而过。​

新中国成立前,大兴安岭地区,唯一的人迹仅仅是中国五小民族的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人。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探寻酷寒季节,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呼中、塔河、呼玛一带的鄂伦春族兄弟们当下的生活状态。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铁道兵进军大兴安岭,从此揭开了大兴安岭建设的历史新篇。大兴安岭地区的呼中区,就是这一历史新篇中重要的一页。

大兴安岭腹地。呼中的茂密林海。鄂伦春人的好伙伴:驯鹿。​

呼中区原属呼玛县管辖。1964年划归大兴安岭特区管辖。呼中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麓,地处大兴安岭主脉和伊勒呼里山交叉的东北坡,位于大兴安岭8.3万平方公里的核心地带,由大兴安岭的母亲河——呼玛河的发源地而得名。

大兴安岭腹地。呼中的茂密林海。鄂伦春人的好伙伴:驯鹿。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以及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族被誉为“北半球渔猎民族活化石”,曾在长期狩猎生活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大兴安岭腹地。呼中的茂密林海。鄂伦春人的好伙伴:驯鹿。

​鄂伦春族人生活的大小兴安岭,是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的两大山脉。大兴安岭由东北向西南斜贯黑龙江和内蒙,山高谷深、溪流纵横;小兴安岭沿黑龙江上游斜向东南,山势平缓。绵亘千里的兴安岭上,到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珍禽异兽。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就靠着一杆枪、一匹马、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逐着獐狍野鹿,游猎在这茫茫的林海之中。直到50年代,他们才走出白桦林,走下兴安岭,开始半耕半猎的定居生活。

驯鹿从没见过翼虎这样的庞然大物,小心翼翼躲开……​

鄂伦春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一般通用汉语文。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还处于原始社会,社会内部尚未形成社会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间的自然分工。社会生产以集体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五十年代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鄂伦春人开始走出森林从事农耕和工业。

大兴安岭。呼中。人,车,动物,在原始森林中静谧地和谐相处。

​鄂伦春族是没有分支的民族,他只是和鄂温克族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语言相通,两个民族共同信仰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教。两个民族始居于黑龙江北岸,一同游猎为生,从氏族到氏姓及风俗习惯都十分相同。当今的两个民族的族人绝大部分已经结束了游猎生活,和汉族一样过着现代化的生活。

大兴安岭。呼中。人,车,动物,在原始森林中静谧地和谐相处。

早在使用石器时代和骨器时代,鄂伦春和鄂温克猎民生活于贝加尔湖和列拿河上游地区,在那里过着渔猎生活。那个地方深林下密布苔藓、石蕊、蘑菇,是野生驯鹿的原产地。在古代,驯鹿是猎民们的主要猎取对象,是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野生驯鹿性情温顺,它们生来就有依附于人类的特点,有时为了避开蚊虫叮咬便走进猎民的篝火旁。因此,猎民早期追随野生驯鹿,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猎生活,同野生驯鹿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除内蒙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放养驯鹿外,大兴安岭腹地、北坡最高峰大白山脚下,中国最冷小镇的鄂伦春族人,至今也与驯鹿为伴,并是黑龙江省唯一依然保留了“使鹿”人的生活习俗的群落。

大兴安岭。呼中。人,车,动物,在原始森林中静谧地和谐相处。​

新福特翼虎带着我们从呼中镇出发,向着大兴安岭深处,寻找人与车,与动物和大自然静谧相处的美途时光。道路全被冰雪覆盖看上去一道白练,很坦途,但前轮下去,才知道,机关重重。好在新翼虎兄弟前后四轮配合默契,大兴安岭腹地任何艰难险途,浅坑也好,湿滑也罢,都不在话下。

穿越大兴安岭腹地途中。​

结束了呼中鄂伦春驯鹿群落的探访,我们继续沿着大兴安岭腹地的防火公路一路穿越大兴安岭前行,去探寻酷冬时节塔河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

在游猎时期,鄂伦春族人过着吃兽肉、穿兽皮、住“撮罗子”等较为原始的生活,其生活习俗极具特色。

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
塔河。十八站。鄂伦春人与他们的猎狗。

狩猎是鄂伦春族人生存的需要,一年四季他们都游猎在茫茫的林海中。猎狗是鄂伦春族猎民不可缺少的帮手,被称为“猎人的伙伴”。鄂伦春人的猎狗都很通人性,出于这个特殊的原因,鄂伦春人一般不杀狗,也不吃狗肉。

塔河。十八站。白桦林中,鄂伦春人与他们的猎狗。​
塔河。十八站。白桦林中,鄂伦春人与他们的猎狗。​

他们的狍皮帽,多用狍头皮原样做的,保留狍角和双耳,眼珠部位嵌黑皮,戴上很像一个狍子头。后来发展到四毡帽上嵌狐狸、猞狸或灰鼠毛皮,项端缝一貂尾。解放后,鄂伦春族民族服装渐趋汉化。

鄂伦春人很有特色的民族服饰和狍皮帽。​

结束塔河十八站探访,我们折向大兴安岭地区东北方向,探寻呼玛县鄂伦春白银纳乡,体验鄂伦春人用鹿皮狍皮缝制的抵御严寒的衣裤,膜拜鄂伦春妇女对兽皮加工、对白桦树皮特殊的技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